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371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4/17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官。

——《史记•平准书》

(1)材料一、二体现了我国古代统治者什么经济政策?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材料一材料二体现这一经济政策的具体规定?(不得摘抄原文)
(2)我国古代这一政策最早始于何时?是谁首倡的?我国历代统治者推行这一经济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3)我国古代这一经济政策有什么影响?
2.
工业时代到来的标志是
A.蒸汽机的发明使用
B.电力的发明和使用
C.工厂制度的建立
D.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飞跃
3.
1500年后,人类社会逐渐形成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世界联系不断加强,大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阅读以下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西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实际传播到北美地区。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30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子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点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9世纪90年代起,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人类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主要得益于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材料二读图

(1)根据材料一,说说两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请各举两例。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突出特点?
(3)读图7,指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4)根据以上材料,简要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2.单选题(共26题)

4.
黄梅戏《天仙配》里有一段经典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是古代中国传统经济的写照。这种传统经济被称为
A.商品经济
B.市场经济
C.小农经济
D.计划经济
5.
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
C.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6.
北魏至唐朝中期,封建国家为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
B.均田制
C.屯田制
D.摊丁入亩
7.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一著名诗句描绘的是
A.白瓷
B.青瓷
C.粉彩瓷
D.青花瓷
8.
下列是我国考古发现的不同时期同一类农具,其中最晚出现的应该是
A.青铜耜
B.石耜
C.骨耜
D.铁耜
9.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被称为瓷都的是:
A.景德镇
B.苏州
C.扬州
D.洛阳
10.
某地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发掘出的随葬文物有以下物品,请判断此古墓的大致年代
①丝织品
②景德年间瓷罐
③唐三彩
④哥窑瓷瓶
⑤珐琅彩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清朝
11.
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主要有( )
①商业市镇的兴起   ②经济作物普遍出现
③城市中坊市界限不复存在   ④区域性商人团体的出现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12.
明清时期中国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商人群体是
A.粤商和徽商
B.徽商和晋商
C.闽商和粤商
D.台商和港商
13.
古代中国城市的商业活动突破了地点和时间的限制是在(   )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14.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形成上述观念的根源
A.重农抑商政策
B.资本主义萌芽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君主专制制度
15.
《汉书》中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已贫贱矣。”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汉代商人已经纷纷加入了统治者的行列
B.重农抑商的政策已经无法推行
C.商业能够比农业获取更大的利益
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16.
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下列发明中,属于后者的是
①蒸汽机
②汽车
③骡机
④电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
马克思认为帮助欧洲“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的中国发明是
A.造纸术
B.火药
C.印刷术
D.罗盘
18.
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生产方式不同
B.通讯工具不同
C.交通工具不同
D.主要动力不同
19.
亚当·斯密说:“发现美洲和经好望角至东印度群岛的航道,是人类历史上所记载的最伟大、最重要的事件。”这一事件是
A.丝绸之路开辟
B.郑和下西洋
C.新航路开辟
D.富尔敦汽船试航
20.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的中心转移到
A.地中海沿岸
B.亚洲太平洋地区
C.大西洋沿岸
D.北美地区
2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 )
A.对黄金、香料的狂热追求
B.《马可.波罗游记》的广泛传播
C.原来的商路被奥斯曼帝国控制
D.工业革命需要大量原料和商品销售市场
22.
在争夺殖民霸主的过程中,英国打败了下列哪三个国家,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A.西班牙、法国、葡萄牙B.荷兰、德国、法国
C.西班牙、荷兰、美国D.西班牙、荷兰、法国
23.
掌握着当时的世界商业霸权,成为“17世纪欧洲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被称作“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
24.
15世纪,欧洲人狂热的追求货币并出现“寻金热”,这主要是。
A.世风日下,奢侈腐化的生活方式
B.东西方贸易通畅,金银大量外流所致
C.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需求
D.资产阶级国家激进派的经济措施所致
25.
第一次工业革命前,欧洲殖民主义者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进行了早期殖民扩张,其主要影响不包括
A.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B.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与落后
C.促进了世界市场粗具规模
D.确立了自由贸易的原则
26.
某同学在搜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在网络上找到一些有关“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给西欧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7.
英国在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的内在动力是()
A.殖民扩张B.市场的需求
C.科技推动D.生活享受
28.
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是()
①资本的原始积累 ②有大量的雇佣劳动力
③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 ④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
29.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领域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
A.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
B.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
C.资本家加强对生产价格、市场的影响
D.股票交易市场的形成

3.选择题(共6题)

30.选择希望人生,需要我们(   )
①树立远大理想     ②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③学会合理、慎重地进行选择     ④用消极的态度和行动面对学习压力和考试
31.选择希望人生,需要我们(   )
①树立远大理想     ②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③学会合理、慎重地进行选择     ④用消极的态度和行动面对学习压力和考试
32.选择希望人生,需要我们(   )
①树立远大理想     ②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③学会合理、慎重地进行选择     ④用消极的态度和行动面对学习压力和考试
33.圆锥的体积一定,圆锥的底面积与高成(  )比例.
34.一个三角形底是0.8米,高是0.45米,它的面积是{#blank#}1{#/blank#}平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blank#}2{#/blank#}平方米.
35.一个三角形底是0.8米,高是0.45米,它的面积是{#blank#}1{#/blank#}平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blank#}2{#/blank#}平方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6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