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是指这样一种区域,它相对于其他地区重要的多,如果某一集团控制了它,就有可能获得对其他区域的支配地位,从而可能奠定其政治领导权,同时,该集团为了建立和维护该区域的重要地位,又会给它以特别的重视。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材料 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是指这样一种区域,它相对于其他地区重要的多,如果某一集团控制了它,就有可能获得对其他区域的支配地位,从而可能奠定其政治领导权,同时,该集团为了建立和维护该区域的重要地位,又会给它以特别的重视。
——据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材料分析题- (共1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宋朝期间,中国人在造船业和航海业上取得巨大的进步,12世纪末,开始取代穆斯林在东亚和东南亚的海上优势。”宋朝中期之后宋朝廷出于贸易营收等原因开始支持鼓励,国家和商业力量的合力,使得中国海商成功地参与到以往几代穆斯林商人垄断的海洋贸易中,并超过他们,在此后几百多年的时间里,开创出一个由中国主导国际贸易的时代。
材料三 郑和船队七下西洋期间,“片板不得入海”的海禁仍在厉行,海禁导致民间海外贸易被迫转型为走私性质的私商贸易。民间海外贸易的需求张力和朝廷政策的矛盾冲突始终贯穿明清两朝。……掩盖在倭寇之乱中的真相是,倭寇有两种,一种是真的日本倭寇,但更多的一种倭寇是东南沿海商民。
在外夷游弋海上,西方地理大发现的时代,中国却在厉行海禁。郑和船队消失后在亚洲海域留下的权力真空,使远道而来的葡萄牙扩张势力所向无敌地控制海洋主导权发展贸易,葡萄牙船队的到来是近代西方扩张的开始。西欧商人的海上扩张,改变了传统海上丝绸之路以和平贸易为基调的特性,商业活动常常伴随着战争硝烟和武装抢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和后果。
材料一

材料二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宋朝期间,中国人在造船业和航海业上取得巨大的进步,12世纪末,开始取代穆斯林在东亚和东南亚的海上优势。”宋朝中期之后宋朝廷出于贸易营收等原因开始支持鼓励,国家和商业力量的合力,使得中国海商成功地参与到以往几代穆斯林商人垄断的海洋贸易中,并超过他们,在此后几百多年的时间里,开创出一个由中国主导国际贸易的时代。
材料三 郑和船队七下西洋期间,“片板不得入海”的海禁仍在厉行,海禁导致民间海外贸易被迫转型为走私性质的私商贸易。民间海外贸易的需求张力和朝廷政策的矛盾冲突始终贯穿明清两朝。……掩盖在倭寇之乱中的真相是,倭寇有两种,一种是真的日本倭寇,但更多的一种倭寇是东南沿海商民。
在外夷游弋海上,西方地理大发现的时代,中国却在厉行海禁。郑和船队消失后在亚洲海域留下的权力真空,使远道而来的葡萄牙扩张势力所向无敌地控制海洋主导权发展贸易,葡萄牙船队的到来是近代西方扩张的开始。西欧商人的海上扩张,改变了传统海上丝绸之路以和平贸易为基调的特性,商业活动常常伴随着战争硝烟和武装抢劫。
——百度百科
(1)比较材料一图一、图二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唐丝绸之路发生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和后果。
3.单选题- (共12题)
4.
下表是北宋商税情况简表。据此可知当时
年代 | 年商税额 | 指数 |
995~998年 | 400万贯 | 100 |
1004~1008年 | 450万贯 | 113 |
1058年 | 700万贯 | 175 |
1064~1068年 | 846万贯 | 212 |
1077年 | 879万贯 | 220 |
A.政府“不抑兼并” |
B.商税是政府主要收入 |
C.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
D.工商业经济不断发展 |
5.
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繁荣。南翔镇是著名棉布贸易中心,“地不产米,仰食外郡”。盛泽镇“四乡农民,重织轻耕”,盛泽丝绸畅销海内外。这些现象表明该地区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
B.出现早期工业化特点 |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
D.农民已率先成为市民 |
6.
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的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种变化说明江浙地区
A.经济结构发生转型 |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C.长途贩运贸易繁荣 |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7.
明末小说《醒世姻缘传》描述了这样一种现象:“也不管该穿不该穿,该住不该住,若有几个村钱(小钱),那庶民百姓穿了厂衣,戴了五六十两的帽套,把尚书侍郎的府第都买了住起……”这种现象可以反映当时
A.经济结构急速变动 |
B.传统秩序受到冲击 |
C.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
D.民众娱乐生活丰富 |
9.
下图为18世纪中外金银比价(单位:每两黄金合白银数)示意图。据此可知清朝中叶


A.海外市场货币需求不断扩大 |
B.茶叶贸易带动外贸出现顺差 |
C.闭关造成金银比价差距缩小 |
D.海外贸易发展白银大量流入 |
10.
史载,自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来,以苏州府、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为中心的三角洲地区,原先的农家副业逐渐取代农家正业,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蚕桑压倒稻作的新趋势。这一变化
A.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 |
B.为该地区工商业市镇的发展提供了推动力 |
C.加速了江南自然经济的解体 |
D.促使白银逐渐成为该地区普遍流通的货币 |
11.
南宋绍兴府城周围十多里范围内,有清道桥市、大云桥东市、龙兴寺前市、西跨湖桥市、虹桥市、三山市、亭山市等十多处环城市镇。环城市镇的发展
A.标志着我国古代的市镇开始出现 |
B.体现了市镇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
C.是城乡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的产物 |
D.体现了南宋市镇广泛兴起和发展 |
12.
下面是公元997~1072年北宋两税(针对农民征收的税收,分夏秋两季征收)与政府的财政收入统计图(单位:万贯)。对图中数据变化解析符合史实的是


A.北宋时期农业遭到严重破坏 |
B.商业税对国家财政的贡献上升 |
C.民族战争胜利补充大量岁币 |
D.政府“裁员节流”政策初显成效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