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4 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考点一遍过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13628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7/31

1.单选题(共13题)

1.
下表为中国古代有关水利制度的记载。从记载内容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记述内容
出处
南阳太守召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纷争
《汉书·召信臣传》
凡水有灌溉者,水碾不得与争利,溉田自远始,先稻后陆
《大唐六典》
河渠令诸以水溉田,皆从下始,仍先稻后陆
宋《庆元条法事类》
若有违反水法多浇地亩,每亩罚小麦一石
元朝《洪堰制度》
 
A.历代王朝重视水利的兴修
B.封建官吏控制水权盘剥百姓
C.封建政府重视水资源管理
D.古代水利立法开始于汉代
2.
下表“滇文化墓葬”出土器物统计表
阶段
出土器物
战国晚期到西汉前期
随葬尖叶形锄、粗茎剑、空首铺、铜鼓、贮贝器、透雕动物饰牌、璧环状手镯和圆形扣饰为典型的“滇文化”器物。
西汉中期
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背铜兵器、生产用具逐渐减少,内地输入的铁器和模仿内地制作的器物大量出现。
西汉晚期至东汉初期
地方民族特色的器物近于绝迹,内地输入的铁兵器、生活用具和五铁钱,已占绝对优势。
 
表是20世纪中期以来滇池地区出土的器物统计。从出土器物的特点可推断,汉代
A.中原地区的生产方式向西南推广
B.西南地区开始纳入中央统一管辖
C.西南地区铁器主要依靠中原输入
D.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有效巩固
3.
“天子亲耕”缘于《周礼》,明朝在北京永定门内天坛之西建先农坛,作为皇帝祭祀农神和参与耕作的礼仪场所。清朝从顺治帝开始,直至清末,各代皇帝奉礼如常,这反映出清朝
A.与明朝在制度上一脉相承
B.承袭了农耕文明的传统
C.满洲贵族迅速成为农耕者
D.刻意笼络反清政治势力
4.
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
A.井田制度松动
B.世袭制度解体
C.抑商政策弱化
D.礼乐制度崩坏
5.
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
6.
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7.
汉代,普通农民除日常耕作之外,还会从事与直接农作无关的其他活动,如加工食品和燃料,纺纱织布,金属加工,裁缝,制革,制造和修补工具、器械、陶器与礼器等,还有修筑房屋,修补篱笆,以及其他诸如文娱、治安、运输和买卖活动,等等。这反映出汉代
A.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
B.农民生活的富足
C.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D.田庄经济的束缚
8.
如表所示为不同史籍关于东汉六朝时期同一现象的历史叙述。据此表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汉光武帝外祖樊重庄园:“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货至百万,其兴工造作……富拟封君”。
《水经注》
孙吴的大族:“僮仆成军,闭门为市,牛羊掩原隰(新开垦的田),田池布千里”,“商贩千艘,腐谷万庚……梁肉余于犬马,积珍滥于帑藏”。
《抱朴子吴失篇》
谢灵运会稽“修营别业”,“北山二园,南山三苑。百果备列”,“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
《山居赋》
“生民之本,要当稼秸而食,桑麻以衣……爱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植之物也。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
《颜氏家训治家篇》
 
A.田庄里主要劳动者是佃户
B.豪族和世族势力同国家政权抗衡
C.庄园经营与市场相互隔绝
D.庄园经济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特点
9.
如表为清朝官方统计的全国人口和耕地数据变化表。据此推知,清朝
年份
人口(百万)
耕地(百万)
1685
81.37
560.19
1706
81.65
551.95
1753
183.68
677.58
1784
286.33
700.94
1812
333.70
727.08
 
A.农耕经济达到顶峰
B.自耕农经济的盛行
C.租佃关系遭到破坏
D.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10.
观察下图可知,我国
A.开始进入铁器牛耕时代
B.游牧民族转向农业生产
C.南北土地制度差异较大
D.农耕技术取得重大进步
11.
下面为清朝前期获鹿县地权分配情况表,据表可知,当时该地
类别
康熙十五年
雍正四年
乾隆十一年
乾隆三十五年
户(%)
耕地(%)
户(%)
耕地(%)
户(%)
耕地(%)
户(%)
耕地(%)
无地户
17.6
 
22.7
 
25.69
 
16.45
 
10亩以下户
36.93
11.83
45.11
13.15
37.94
10.97
45.11
12.41
10到50亩户
41.57
56.39
31.09
45.27
30.40
44.01
32.00
47.08
50到100亩户
2.7
11.65
3.35
15.60
4.13
18.45
4.78
20.73
100亩以上户
庶民
0.47
4.61
0.68
7.32
1.17
12.73
1.48
14.26
绅衿
0.72
15.53
0.86
18.66
0.67
13.66
0.34
5.46
 
A.小农经济较为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严重
C.流民问题日趋严重
D.人地矛盾非常激烈
12.
唐代均田制基本沿袭隋代,但唐代进一步缩短百姓成丁入老的年龄,把三分之一的男子排除在足额授田的范围之外,同时增加对其他社会成员特别是某些非农业人口授田的内容。这反映了唐代均田制
A.抑制了土地兼并的行为
B.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C.促进了地主经济的发展
D.维护了官僚集团的利益
13.
日本学者池田温对已出土的唐朝时期吐鲁番地区40余件文书进行了研究,其对农民自耕和租佃的情况作了统计(如下表)。据表可推,当时该地区
A.地权与劳动者契合
B.农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
C.土地集中现象严重
D.国家控制的土地不断减少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