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与王朝的政策相关,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末作奇巧(指商业、手工业)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仲《管子·治国》
材料二(至元)二十一年(1285年),设市舶都转运司于杭、泉二州,官自具船、给本,选人入蕃,贸易诸货。其所获之息,以十分为率,官取其七,所易人得其三。凡权势之家,皆不得用己钱入蕃为贾,犯者罪之,仍籍其家产之半。其诸蕃客旅就官船卖买者,依例抽之。
——《元史·食货志》
材料三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
——谢杰《虔台倭纂》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管仲的经济主张是什么?根据材料分析其理由。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政府在商贸领域采取的措施。指出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明政府推行此措施的目的及实际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与王朝的政策之间的关系。
材料一末作奇巧(指商业、手工业)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仲《管子·治国》
材料二(至元)二十一年(1285年),设市舶都转运司于杭、泉二州,官自具船、给本,选人入蕃,贸易诸货。其所获之息,以十分为率,官取其七,所易人得其三。凡权势之家,皆不得用己钱入蕃为贾,犯者罪之,仍籍其家产之半。其诸蕃客旅就官船卖买者,依例抽之。
——《元史·食货志》
材料三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
——谢杰《虔台倭纂》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管仲的经济主张是什么?根据材料分析其理由。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政府在商贸领域采取的措施。指出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明政府推行此措施的目的及实际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与王朝的政策之间的关系。
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人口政策经过了多次调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初,虽然国家没有制订明确的人口政策,但刚刚脱离战争苦海获得解放的中国人民,带着对新生活的无限憧憬,从内心深处渴望自此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实现“多子多福”的天伦之乐。……国家领导人又提出“人口众多是一件好事”的观点,成为鼓励生育的政治理由。……到1962年,由于人口政策指导思想的偏差和高生育率的延续,人口数量猛烈增长,国民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杨垣国《历史地看待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政策及其演变》
材料二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迁,传统生育观念正在发生着改变。城乡居民普遍接受了计划生育的国策和一对夫妇只要一个孩子的号召。2001年对农村的一项调查表明:家庭中男女地位的平等,合理生育或少生孩子的观念正在农民当中逐渐形成。“女儿也是传后人”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材料三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新华网(2015年10月30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建国初期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和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人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的人口政策又做出了什么新调整?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影响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主要因素。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初,虽然国家没有制订明确的人口政策,但刚刚脱离战争苦海获得解放的中国人民,带着对新生活的无限憧憬,从内心深处渴望自此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实现“多子多福”的天伦之乐。……国家领导人又提出“人口众多是一件好事”的观点,成为鼓励生育的政治理由。……到1962年,由于人口政策指导思想的偏差和高生育率的延续,人口数量猛烈增长,国民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杨垣国《历史地看待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政策及其演变》
材料二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迁,传统生育观念正在发生着改变。城乡居民普遍接受了计划生育的国策和一对夫妇只要一个孩子的号召。2001年对农村的一项调查表明:家庭中男女地位的平等,合理生育或少生孩子的观念正在农民当中逐渐形成。“女儿也是传后人”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材料三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新华网(2015年10月30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建国初期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和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人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的人口政策又做出了什么新调整?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影响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主要因素。
2.单选题- (共17题)
3.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国家财富的重新分配和社会阶层的贫富分化,主要是因为
A.金银存量的增加导致通货膨胀 |
B.西欧的商贸中心由地中海转到大西洋沿岸 |
C.丰富的原材料降低了制造业成本 |
D.人们的商业冒险意识和财富观念增强 |
4.
陆游在《稽山行》中写道:“村村作蟹椴(簖),处处起鱼梁。陂放万头鸭,园履千畦姜。”这反映出当时
A.南方经济相对落后且与外界隔绝 |
B.农村经济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C.耕织结合仍是主要生产方式 |
D.农副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
6.
阅读下表,据此无法推论的是
(注:表中之数字,表示各朝代在各区域中治水事业活动之次数。)
省份 时代 | 陕 西 | 河 南 | 山 西 | 河 北 | 甘 肃 | 四 川 | 江 苏 | 安 徽 | 浙 江 | 江 西 | 福 建 | 广 东 | 湖 北 | 湖 南 | 云 南 |
汉 | 18 | 19 | 4 | 5 | 1 | | 1 | 1 | 4 | 1 | | | | 1 | 1 |
隋 | 9 | 4 | 3 | 1 | | | 1 | 1 | 2 | | 4 | | | 2 | |
唐 | 32 | 11 | 32 | 24 | 4 | 15 | 18 | 12 | 44 | 20 | 29 | | 4 | 7 | 1 |
(注:表中之数字,表示各朝代在各区域中治水事业活动之次数。)
A.黄河治理是古代治水的重点 |
B.从汉代到唐朝疆域不断扩大 |
C.水利是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 |
D.经济重心由北方向南方转移 |
8.
清代《浮梁县志》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而考古资料表明其最早的瓷业遗存在晚唐五代时期。江西景德镇南窑唐代窑址作为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是景德镇地区目前已知最早的瓷业遗存,填补了景德镇地区唐代瓷窑遗存的空白。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有
①清代县志距汉代年代久远,故不可信
②景德镇制瓷的历史可能早于唐代,但须证实
③县志记载须得到考古证实,方可采信
④考古发现可以填补文献记载的不足,应当重视
①清代县志距汉代年代久远,故不可信
②景德镇制瓷的历史可能早于唐代,但须证实
③县志记载须得到考古证实,方可采信
④考古发现可以填补文献记载的不足,应当重视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9.
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以棉纺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上述现象反映出当时手工业的突出特点是
A.出现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 |
B.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
C.手工业生产水平提高 |
D.区域经济分工扩大 |
10.
日本史学界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革命的时代,因为北宋时中国的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中国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人均427美元。据此推断宋代时中国
A.封建经济发展到较高程度 |
B.出现了国强民富的繁盛局面 |
C.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D.成为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国家 |
11.
唐初征收赋税时,钱币与绢布、粮食并收,财政收入以贯、匹、石等为单位计算;到南宋时,赋税征收以钱币为主体,以“贯”为单位计算。这表明南宋
A.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 B.农业手工业地位下降 |
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 D.经济控制逐步加强 |
12.
《吕氏春秋》有言:“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下列选项与题中所述“事末”相关的是
A. “当年嫁得君,为君乘机杼。”
B. “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
C. “物勒(刻划)工(制造者)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
D. “富民之家,地大业广,阡陌相连,召募浮客,分耕其中,鞭笞驱役,视以奴仆。”
A. “当年嫁得君,为君乘机杼。”
B. “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
C. “物勒(刻划)工(制造者)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
D. “富民之家,地大业广,阡陌相连,召募浮客,分耕其中,鞭笞驱役,视以奴仆。”
13.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同年,“信国公汤和巡视浙江、福建沿海城池,禁民入海捕鱼”。材料主要体现了
A.倭患是实行“海禁”的重要原因 |
B.明朝厉行“海禁”政策 |
C.明初禁止一切海外贸易 |
D.商品经济的日益衰落 |
14.
杜甫在自叹失意之作《曲江三章》中写道:“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地名)幸有桑麻田,故将移往南山边。”诗里的“桑麻田”最有可能是( )
A.天子赐予的井田 | B.因军功受赏的土地 |
C.租种的诸侯土地 | D.国家授予的无主荒地 |
15.
“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依据是
A.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 传播基督教思想的需要
C. 转口贸易利润的刺激
D. 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A.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 传播基督教思想的需要
C. 转口贸易利润的刺激
D. 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16.
地图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工具。下图是新航路开辟过程的一条航路的示意图,对这一航路表述正确的


A.该航路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 |
B.葡萄牙殖民活动据点延伸至非洲 |
C.英国凭借此航路成为日不落帝国 |
D.哥伦布首开此航路发现美洲新大陆 |
17.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写道:“14世纪以后“欧洲则组织起在世界各地从事贸易活动的合股公司……这些合股公司是无与伦比的,因为他们所具有的合股性质限定了投资者的责任,使投资所起的作用与经营管理的职责相分离。”材料反映了
A.新航路开辟后的“商业革命” |
B.新航路开辟后的“价格革命” |
C.公司的出现导致了早期的殖民扩张 |
D.公司主要出现在意大利 |
18.
下表反映的是中国改革开放时期部分年份的出口商品结构数据。表格中数据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出口商品结构 | |
年份 | 初级产品(%) | 工业品(%) |
1982 | 45 | 55 |
1986 | 36 | 64 |
1990 | 26 | 74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
B.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
D.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
19.
如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纵轴为“影响力”),对此判断正确的是


A.A理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
B.美国罗斯福新政是在B理论指导下开始的 |
C.B理论崇尚自由放任,主张政府做好“守夜人”角色 |
D.A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复苏的重要原因是经济“滞胀” |
3.选择题- (共3题)
20.如图所示,带支架的平板小车沿水平面向左做直线运动,小球A用细线悬挂于支架前端,质量为m的物块B始终相对于小车静止地摆放在右端。B与小车平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若某时刻观察到细线偏离竖直方向θ角,则此刻小车对物块B产生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