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348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22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民国初年全国兴起了一场产业革命热潮,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阅读材料:
材料一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在短短的二、三个月中,即颁布了一系列关于保护华侨,保护民族工商业,鼓励华侨回国投资,废除清代的各种苛捐杂税等方针政策。1912年4月初,孙中山在南京与同盟会员的饯别宴会上即动员广大的革命党人积极投入实业建设。于是,黄兴发起成立了拓殖协会,编纂书报,拟定计划,准备开发西北边疆。也有一部分革命党人认为“欲事建设,须萃人才,抑不有团体,亦无以厚其势护”,于是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各实业团体还纷纷举行集会,组织演说,发表宣言,号召兴办实业。于是,全国很快兴起了一场“产业革命热”。
材料二民国初年,仅在农商部注册登记了的,1912﹣1914年7月的二年半中,平均每年开设新式企业近40家,资本总额近1000万元。在1914年8月到1918年的近四年半中,新设工矿企业即377家,资本总额约1182万元。资本集中的过程也逐步形成,先后涌现了以南通张謇为核心的大生资本集团,以上海、无锡为据点的荣家企业集团,等等。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仅产业工人全国即巳增至200万人左右。1914年3月15日,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宣告成立,这是民族资产阶级的第一个全国性的商会组织,有力地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党入的继续发展继续从事革命斗争。虽然这时中国的民族资本工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民族资本的机器工业仍然是一朵孱弱的小花。整个国民经济仍然是小农业和手工业的王国。

﹣﹣以上均摘编自史全生《辛亥革命与民国初年的“产业革命热”》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民国初年“产业革命热”兴起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产业革命热”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政治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2.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给了中国许多有益的启示。阅读材料:
材料一试图完全禁止、堵塞一切私人的非国营的交换的发展,即商业的发展或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这种发展在有千百万小生产者存在的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那它就是在干蠢事,就是自杀。说他是蠢事,是因为这种政策在经济上行不通;说它是自杀,是因为试行这类政策的政党必然会遭到失败。

﹣﹣《列宁选集》

 
材料二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文选》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据材料一中“蠢事”的具体表现及其产生的消极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列宁的思路比较好”的具体理由;苏联模式“僵化”在经济方面有哪些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有益启示?
3.
有学者认为,“奴隶贸易的发展史,大体上也是利物浦的发展史”。阅读材料:
材料一英国三大主要贩奴港口运往切萨皮克(位于美洲)的奴隶及船只数量表
 
伦敦
布里斯托尔
利物浦
 
船只数量
奴隶人数
船只数量
奴隶人数
船只数量
奴隶人数
1698﹣1703
32
3665
8
145
1
1
1704﹣1718
65
8896
28
2729
11
401
1719﹣1730
32
5098
66
10665
9
985
1731﹣1745
22
3090
75
15078
47
5787
1746﹣1760
16
1714
36
8604
35
4832
1761﹣1774
20
1748
14
4190
37
5569
总计
187
24211
227
41411
140
17575
 
材料二正是从利物浦持续不断地开出的贩奴船,把一代又一代身强力壮的非洲黑人,源源不断地驶向新大陆彼岸。就如同一条巨大的输血管道把非洲、新大陆和利物浦联接在一起,用非洲人民的鲜血浇灌着利物浦,带来了它的繁荣,利物浦正是这样发展成英国最大商业中心,并且这种巨大的商业势头,促使利物浦本身向大工业中心转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金鹏《大西洋的国际贸易与利物浦的城市近代化》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表格从一个侧面反映了18世纪英国三大港口在奴隶贸易中地位的变化,概括指出利物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上述变化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利物浦的奴隶贸易带来了哪些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2.单选题(共22题)

4.
1947年10月15日的《纽约时报》写道,“这是个庞大的工程,与它相比此前所有的国际经济条约都显得微不足道……(它)使一群志同道合的民主国家能够有意识地扭转扼杀世界贸易的历史潮流。”这里的“它”是指(  )
A.马歇尔计划B.世界银行
C.关贸总协定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5.
“英国脱欧”成为2016年以来的世界热点事件之一。就此问题,有研究机构对欧洲人做了抽样问卷调查,其中认为“英国脱欧”对欧盟是“好事”的为16%,“坏事”的是70%,其余未表态;支持欧盟有存在必要的是51%,不支持的有47%,其余未表态;有19%认为应加大欧盟的权力,有42%认为应将欧盟部分权力下放到各个主权国家,有27%主张维持现状。材料认为,多数欧洲人(  )
A.对欧盟的存在心怀疑虑B.对英国脱欧持欢迎态度
C.主张应削弱欧盟的权力D.认为欧盟未来需要调整
6.
克林顿说:“(政府的作用)不是提出大胆的新社会改革计划或维持已有的计划,而是帮助人们安排好他们的生活。”在此理念指引下,美国(  )
A.进入国家垄断的黄金时代B.建成保障优厚的福利国家
C.陷入进退两难的滞胀时期D.实现通胀失业的双双走低
7.
“依靠固定收入的人遭受了货币购买力下降的损失,而那些投身商业的人常常发家致富了……由传统社会经济关系确立的日常生活的确定性都被打碎了。”出现这种情形,是由于(  )
A.商业革命B.价格革命C.圈地运动D.重商主义
8.
1993年2月,国务院先后下达文件取消布票和粮票,标志着新中国“票证时代”的结束。到当年年底,全国95%以上县市完成了开放粮价的改革。这一改革是(  )
A.当时粮食丰收的直接结果B.贯彻执行十四大报告精神
C.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体现D.基本经济制度提出的标志
9.
“自17世纪以来……虽然荷兰省面积很小,但其傲人的财富与权势对外国人来说无疑比其他各省更有吸引力。”当时荷兰省“傲人的财富与权势”主要来自于(  )
A.海外贸易B.金融创新C.手工工场D.科技进步
10.
2002至2005年,我国关税平均总水平为12%、11%、10﹒4%、9﹒9%;而这四年进口税收却分别为2591亿元、3721亿元、4744亿元、5278亿元。造成这一经济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  )
A.设立四大经济特区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1.
如图为英国1800﹣1880年煤产量曲线示意图。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因是(  )
A.蒸汽动力的推广使用B.世界市场的需求刺激
C.能源更新的迫切需要D.矿业技术的不断进步
12.
19世纪30年代开始,英国兴起了“手工艺运动”的思潮,基于对人性及其创造性的怀念,“手工艺运动中的思想家们非常看中劳动者,十分重视(手工)劳动的意义。”这种情形的出现源于(  )
A.启蒙思想的传播B.手工工场的迅速发展
C.共产主义的影响D.工业革命弊端的反思
13.
《美国经济史》描述道:“汉堡5分钱两个,人们买不起;人们愿意为一小时挣1角钱而工作,而雇主从他们的劳动中赚不到利润;勉强生存下来的银行里充斥着闲置的资金,尽管年利率低于1%,仍然没有借款发生;农作物烂在地里而人们在挨饿。”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B.自由放任政策的实施
C.生产销售矛盾的激化D.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
14.
据统计,1932年有三千多万长期失业的人……人们由于一种有劲没处使的感觉而萎靡不振,长年累月找工作却毫无结果,使他们意志消沉、悲观厌世、郁郁不乐。为尽快有效缓解这种状况,罗斯福总统采取的措施是(  )
A.大力恢复工农业生产B.积极推行以工代赈
C.建立社会保障体系D.立法保护劳工权利
15.
这个由殖民者先驱建立起来的国家政权并没有被30年代的经济灾难毁灭。这也许是最基本的颂词。它意味着,尽管由新政带来了改变,但以确定的私人财产权为基础的社会合约精神和自由选举,仍保留在美国共和制度中。这突出表明“新政”(  )
A.拯救了民主共和制度B.开创了经济运行新机制
C.调整了社会生产关系D.继续坚持自由企业制度
16.
1979年6月25日,四川宁江机床厂在《人民日报》刊登如图所示广告。该现象反映出当时中国(  )
A.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计划经济体制已被打破
C.企业经营自主权在扩大D.宁江成为对外开放试点
17.
继昌隆缫丝厂的创办者陈启源,出身“农桑之家”,先是“志在科场”,屡试不中之后赴南洋经商,成为华侨中的富翁,“见南洋丝厂用法国式之器械制丝,产品精良,羡慕之余思欲仿效”,遂回国办厂。该材料可主要用于印证近代民族工业的(  )
A.社会条件B.产生途径C.经营状况D.政策环境
18.
有资料显示早期近代民族工业常常不得不在工厂内部增设原料加工机械,对原料进行加工,尽可能地包揽所有工艺流程,以寻求原材料的供应稳定。这本质上反映了早期近代民族工业(  )
A.在各自行业内处于垄断地位B.十分重视原材料的稳定供应
C.具有全套工艺流程的先进性D.缺乏工业化分工的社会支撑
19.
1935年11月6日,广东省政府财政厅针对该省货币外流,物价波动情况颁布集中管理货币紧急令。与该事件直接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A.国民政府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严重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引起货币需求增加
C.币制改革之初各地出现金融投机行为D.世界经济大危机已波及中国经济生活
20.
1955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连环画《韩梅梅》,讲述了韩梅梅作为一个“社”的猪饲养员成长的故事。这里的“社”是(  )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21.
“计划规定工业总产值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4﹒7%,执行计划所规定的建设任务主要依靠中国自身力量……从此,新中国经济走上正轨,经济计划的制定和执行也成为一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该计划实施的成果主要是(  )
A.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基础B.实现了农村改革突破性进展
C.推动了城市企业改革的创新D.确定了实施对外开放的方向
22.
他从根本上怀疑人的行为在灵魂得救中的意义,于是转向圣徒保罗和奥古斯丁特别是关于《圣经》是“信仰的惟一标准”的说法。由此,他主张(  )
A.“认识你自己”B.“美德即知识”
C.“人是万物的尺度”D.“信仰即可得救”
23.
“知性的范围,在其它欧洲人中仍非常闭塞和狭隘,在这里由于对自然和人类生活的兴趣而被极大地打开了。”人的欲望被无限扩大。由此可知,“这里”是指(  )
A.古希腊B.意大利C.德意志D.西班牙
24.
他认为私有财产是人类社会不幸的主要根源;他的关于平等和人民统治权的学说…变成革命家们和对现存政权比较温和的反对派们用来团结人们的号召。这里的“他”是(  )
A.伏尔泰B.孟德斯鸠C.卢梭D.康德
25.
他们认为能言善辩是一种技巧,是可以传授的,于是他们往来于希腊各大城市之间,从一个城邦到另一个城邦,以传授辩论的技巧自命。这里的他们(  )
A.尊崇理性主义B.崇尚传统权威
C.信奉相对主义D.坚持德知合一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