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学段(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347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8/30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全面推进改革开放,集中力量发展经济,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2001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1980年的7.4倍,年均增长9.5%,农村两亿两千万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江泽民在乔治•布什总统图书馆的演讲
材料二19世纪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被誉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认为,所有的人都为追求本身利益而生产商品。由于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使所生产的商品满足了人们彼此的需求。他认为,这种自然秩序比人为秩序优越得多。罗斯福一上任便雷厉风行地实施新政。首先是解决银行危机,此举速战速决,极大地恢复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此后的百日内,罗斯福接连出台了15个重要法案、工业复兴法等等。国会积极支持,其中包括紧急银行法、联邦紧急救济法、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等等。
材料三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主席、政府总理穆加贝时,对苏维埃执政不久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曾有过一次评价。他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试解邓小平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一次评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政府在经济政策方面进行了哪些创新和调整?根据材料三回答政策调整给我国带来的变化?
(2)据材料二指出,从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机制作出了怎样的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在调整中作出的历史贡献。
(3)依据材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邓小平说“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

2.单选题(共13题)

2.
“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锦,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不是神仙,胜似神仙。”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
B.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
C.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
D.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3.
《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泛指掌管苑囿、田猎的人)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作者实质上主张
A.农为邦本
B.重农抑商
C.农、工、商三业平等
D.士、农、工、商四民平等
4.
明代蒋以化《西台漫记》中记载:“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材料中反映的经济新现象是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丝织业的规模扩大
C.生产部门分工细致
D.机器生产成为新宠
5.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代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现象属于宋朝“商业革命”的是
A.“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
B.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C.“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具是铺席买卖”
D.一些地方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6.
(题文)汉武帝时,“从事盐铁者由国家供给粮食费用及生产工具,但得由政府主持出卖。民间不得再私铸铁器及煮盐,如违将施以‘钛(脚镣)大趾’之刑。”这一经济措施
A.利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稳定
B.开创了古代中国的工官制度
C.与其宣扬的儒家伦理相悖
D.完成了政府对手工业的垄断
7.
新航路开辟的后果之一是引起了“商业革命”。下列现象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有
①欧洲与亚、非、美之间的贸易发展起来
②美洲所产的玉米、烟草落户欧亚大陆
③非洲所产的咖啡成为欧美人们的日常饮料
④一些特权公司控制了国内外贸易
⑤东西方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③④
D.①②⑤
8.
数据表明,1851年至1871年的英国女性在商业、公共管理、医药和教育领域受雇用的人数从95000人增加到138400人,增长率达44.9%。1871年至1911年女性职员从2000人增力口到166000人,占职员的比例从2%增加到20%。这种变化最能说明
A.工业革命完成,妇女角色改变
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C.对外殖民扩张,男性远离故乡
D.科学技术发展,妇女思想解放
9.
“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变成了野蛮人”。这是1835年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英国工业城市曼彻斯特的评论。变成“野蛮人”的最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造就的巨大财富
B.工业城市造成的环境污染
C.工业革命推动的殖民掠夺
D.工业革命带来的人性贪婪
10.
苏南地区久有蚕桑生产的历史,然而在清中叶之前养蚕户不过“十之一二”,“自同治初,人多植桑养蚕,辄获奇羡,其风始盛”。1878年苏锡常镇的生丝总量为355335斤(合177.6675吨),洋行四处派人收购,遂致“家家载桑,户户养蚕”,民间流行“养好花蚕发洋财”之说。根据材料近代苏南地区的养蚕业
A.近代逐渐发展衰败
B.是民族资本主义的重要组成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沦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附属
11.
如图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示意图,属于推动B、E两段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列强放松侵略为其提供发展机会
B.政治革命为其扫清发展障碍
C.群众性爱国运动为其赢得市场
D.政府的政策激发了投资热情
12.
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有人说它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是指
A.近代军事工业和近代民用工业
B.重工业和轻工业
C.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
D.国家富强和新的经济因素及阶级力量
13.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新“八字方针”,这是全国工作着力点转移后实现现代化的第一个大战役。对比1960年“八字方针”,两者提出的相似背景是
A.“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B.自然灾害导致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
C.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严重失调
D.“左”倾错误得到有效抑制
14.
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3.选择题(共1题)

15.到定点(1,0,0)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的点的集合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