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4134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6/28

1.选择题(共1题)

1.
某班开展“寻找最美对联”活动。下面是两位同学的部分聊天记录。请你根据提示,补全聊天信息。
小明: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无论是名胜古迹还是市井闾巷,我们常常会发现对联的踪迹。对联分春联、寿联、名胜古迹联和店铺联等。有一副对联的上联为:虽是毫末技艺;下联为:却是顶上功夫。这副对联用了双关的手法,精妙地点出了店铺的主业。你知道这是一家( )。
A.毛笔店B.裁缝店C.理发店D.手工创作店

2.字词书写(共1题)

2.
根据拼音写汉字。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然,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qiào)的高度。它,褪去了(jīn)持,抛却了烦(zào);它,不再迷恋海市(shèn)楼,也不羡慕轰轰烈烈;它,从从容容,而又坦坦荡荡。

3.诗歌鉴赏(共2题)

3.
小明:你这小古文,倒是有趣。庄有恭确为神童。古诗中也有很多精妙的对仗。
南宋诗人赵师秀的《约客》,你熟悉吗?我觉得这首诗头两句的对仗就很工整。你看,他从季节和天气写起,“① ____”,写出了黄梅时节的天气特征,“② ____,写出了江南雨季的特别景致。
4.
小刚:这首诗中的环境、动作描写,也细致入微地烘托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比如:“闲敲”,写出了______

4.名著阅读(共1题)

5.
(批注指南)
①眉批:一般批注在文章顶部,大多是纵观全文后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概括。
②旁批:一般批注在文章左右两边,可以从品味作品语言、感受人物形象、记录心得体会等方面对文章进行解读。做旁批时,要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相应语句的内涵。
③尾批:一般批注在文章底部,大多是在梳理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文章主旨进行总结与深入分析。
①大家正说到热闹中间,门忽然开了,进来一阵冷气。大家几乎都怒目的往外看,看谁这么不得人心,把门推开。大家越着急,门外的人越慢,似乎故意的磨烦(“拖时间”之意)(旁批一)。茶馆的伙计半急半笑的喊:“快着点吧,我一个人的大叔!别把点热气儿都给放了!”
  ②这话还没说完,门外的人进来了,也是个拉车的。看样子已有五十多岁,穿着件短不够短,长不够长,莲蓬篓儿似的棉袄,襟上肘上已都露了棉花。脸似乎有许多日子没洗过,看不出肉色,只有两个耳朵冻得通红,红得像要落下来的果子。惨白的头发在一顶破小帽下杂乱的髭髭着;眉上,短须上,都挂着些冰珠。一进来,摸住条板凳便坐下了,扎挣着说了句:“沏一壶。”
  ③这个茶馆一向是包月车夫的聚处,像这个老车夫,在平日,是决不会进来的。
  ④大家看着他,都好像感到比刚才所说的更加深刻的一点什么意思,谁也不想再开口。在平日,总会有一两个不很懂事的少年,找几句俏皮话来拿这样的茶客取取笑,今天没有一个出声的。
  ⑤茶还没有沏来,老车夫的头慢慢的往下低,低着低着,全身都出溜下去。
  ⑥大家马上都立了起来:“怎啦?怎啦?”说着,都想往前跑。
  ⑦ “别动!”茶馆掌柜的有经验,拦住了大家。他独自过去,把老车夫的脖领解开,就地扶起来,用把椅子戗在背后,用手勒着双肩:“白糖水,快!”说完,他在老车夫的脖子那溜儿听了听,自言自语的:“不是痰!”
  ⑧大家谁也没动,可谁也没再坐下,都在那满屋子的烟中,眨巴着眼,向门儿这边看。大家好似都不约而同的心里说:“这就是咱们的榜样!到头发惨白了的时候,谁也有一个跟头摔死的行市!”
  ⑨糖水刚放在老车夫的嘴边上,他哼哼了两声。还闭着眼,抬起右手——手黑得发亮,像漆过了似的——用手背抹了下儿嘴。
  ⑩ “喝点水!”掌柜的对着他耳朵说。
  ○11 “啊?”老车夫睁开了眼,看见自己是坐在地上,腿蜷了蜷,想立起来。
  ○12 “先喝点水,不用忙。”掌柜的说,松开了手。
  ○13大家几乎都跑了过来。
  ○14 “哎!哎!”老车夫向四围看了一眼,双手捧定了茶碗,一口口的吸糖水。
  ○15慢慢的把糖水喝完,他又看了大家一眼:“哎,劳诸位的驾!”说得非常的温柔亲切,绝不像是由那个胡子拉碴的口中说出来的。说完,他又想往起立,过去三四个人忙着往起搀他。他脸上有了点笑意,又那么温和的说:“行,行,不碍!我是又冷又饿,一阵儿发晕!不要紧!”他脸上虽然是那么厚的泥,可是那点笑意教大家仿佛看到一个温善白净的脸。
  ○16大家似乎全动了心。那个拿着碗酒的中年人,已经把酒喝净,眼珠子通红,而且此刻带着些泪:“来,来二两!”等酒来到,老车夫已坐在靠墙的一把椅子上。他有一点醉意,可是规规矩矩的把酒放在老车夫面前:“我的请,您喝吧!我也四十望外了,不瞒您说,拉包月就是凑合事,一年是一年的事,腿知道!再过二三年,我也得跟您一样!您横是快六十了吧?”
  ○17 “还小呢,五十五!”老车夫喝了口酒。“天冷,拉不上座儿。我呀,哎,肚子空;就有几个子儿我都喝了酒,好暖和点呀!走在这儿,我可实在撑不住了,想进来取个暖。屋里太热,我又没食,横是晕过去了。不要紧,不要紧!劳诸位哥儿们的驾!”
  ○18这时候,老者的干草似的灰发,脸上的泥,炭条似的手,和那个破帽头与棉袄,都像发着点纯洁的光,如同破庙里的神像似的,虽然破碎,依然尊严。大家看着他,仿佛唯恐他走了。祥子始终没言语,呆呆的立在那里。听到老车夫说肚子里空,他猛的跑出去,飞也似又跑回来,手里用块白菜叶儿托着十个羊肉馅的包子。一直送到老者的眼前,说了声:吃吧!然后,坐在原位,低下头去,仿佛非常疲倦。
  ○19 “哎!”老者像是乐,又像是哭,向大家点着头。“到底是哥儿们哪!拉座儿,给他卖多大的力气,临完多要一个子儿都怪难的!(旁批二)”说着,他立了起来,要往外走。
  ○20 “吃呀!”大家几乎是一齐的喊出来。
  ○21 “我叫小马儿去,我的小孙子,在外面看着车呢!”
  ○22 “我去,您坐下!”那个中年的车夫说,“在这儿丢不了车,您自管放心,对过儿就是巡警阁子。“他开开了点门缝:“小马儿!小马儿!你爷爷叫你哪!把车放在这儿来!”
  ○23老者用手摸了好几回包子,始终没往起拿。小马儿刚一进门,他拿起来一个:“小马儿,乖乖,给你!”
  ○24小马儿也就是十二三岁,脸上挺瘦,身上可是穿得很圆,鼻子冻得通红,挂着两条白鼻涕,耳朵上戴着一对破耳帽儿。立在老者的身旁,右手接过包子来,左手又自动的拿起来一个,一个上咬了一口。
  ○25 “哎!慢慢的!”老者一手扶在孙子的头上,一手拿起个包子,慢慢的往口中送。“爷爷吃两个就够,都是你的!吃完了,咱们收车回家,不拉啦。明儿个要是不这么冷呀,咱们早着点出车。对不对,小马儿?”
  ○26小马儿对着包子点了点头,吸溜了一下鼻子:“爷爷吃三个吧,剩下都是我的。我回头把爷爷拉回家去!”
  ○27 “不用!”老者得意的向大家一笑:“回头咱们还是走着,坐在车上冷啊。”
  ○28老者吃完自己的份儿,把杯中的酒喝干,等着小马儿吃净了包子。掏出块破布来,擦了擦嘴,他又向大家点了点头:
  ○29 “儿子当兵去了,一去不回头;媳妇——”
  ○30 “别说那个!”小马儿的腮撑得像俩小桃,连吃带说的拦阻爷爷。
  ○31 “说说不要紧!都不是外人!”然后向大家低声的:“孩子心重,甭提多么要强啦!媳妇也走了。我们爷儿俩就吃这辆车;车破,可是我们自己的,就仗着天天不必为车份儿着急。挣多挣少,我们爷儿俩苦混,无法!无法!”
  ○32 “爷爷,”小马儿把包子吃得差不离了,拉了拉老者的袖子,“咱们还得拉一趟,明儿个早上还没钱买煤呢!都是你,刚才二十子儿拉后门,依着我,就拉,你偏不去!明儿早上没有煤,看你怎样办!”
  ○33 “有法子,爷爷会去赊五斤煤球。”
  ○34 “还饶点劈柴?”
  ○35 “对呀!好小子,吃吧;吃完,咱们该蹓跶着了!”说着,老者立起来,绕着圈儿向大家说:“劳诸位哥儿们的驾啦!”伸手去拉小马儿,小马儿把未吃完的一个包子整个的塞在口中。
  ○36大家有的坐着没动,有的跟出来。祥子头一个跟出来,他要看看那辆车。
  ○37一辆极破的车,车板上的漆已经裂了口,车把上已经磨得露出木纹,一只唏哩哗啷响的破灯,车棚子的支棍儿用麻绳儿捆着。(旁批三)小马儿在耳朵帽里找出根洋火,在鞋底儿上划着,用两只小黑手捧着,点着了灯。老者往手心上吐了口唾沫,哎了一声,抄起车把来,“明儿见啦,哥儿们!”
○38祥子呆呆的立在门外,看着这一老一少和那辆破车。老者一边走还一边说话,语声时高时低;路上的灯光与黑影,时明时暗。祥子听着,看着,心中感到一种向来没有过的难受。(旁批四)
【小题1】眉批:这是《骆驼祥子》中的一个片段,写祥子拉曹先生去电影院之余上了小茶馆,在这里偶遇老马和小马爷孙俩,   的事,爷孙俩的命运刺激了祥子的内心。
【小题2】(旁批一):此处老马的出场很值得欣赏:没有直接展现其音容,而是先写其进门时的动作,写其“似乎故意的磨烦”,妙处有二:
【小题3】(旁批二):通过老马的嘴,写“他”的吝啬,作者的意图很明显,就是___________
【小题4】(旁批三):此处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后面(联系整本书情节) 埋下了伏笔。
【小题5】(旁批四):祥子难受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尾批:在中、长篇小说写作中,有时候写“闲人”也有大用途,把“老马小马”这些次要人物,放在整本书中来看,其作用是不可忽略的,主要作用有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性学习(共3题)

6.
小明:你这故事中有两个句子是一副对联,没有停顿,我选择其中一句,标上4处停顿,你看对不对。
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7.
小刚:你这一说, 我还想起一个故事——《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将军方与客对弈,见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之,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言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这里有几个词语的意思,我可要提醒你。
①“适落于将军署”的“适”解释为: ____ ②“遽责之曰”的“遽”解释为:_____ 
③“将军方与客对弈”的“方”解释为:_____ ④“所张画幅”的“张”解释为:_____
8.
小刚:嗯,这个停顿只要找到规律,其实并不难。这几个句子的意思,你能否准确地翻译出来呢?
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文(共1题)

9.
拿起你的笔,写写自己“长大”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你真的“长大”了,也让我们分享你“长大”的滋味。
请以《长大的滋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有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
请书写工整,标点使用规范,这也会影响你的作文得分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2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3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