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2019届九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1341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4/19

1.综合题(共5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认为下列真理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包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材料二: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它们是哪一法律文献的内容?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上述法律文献的颁布宣告了什么?
(3)以上材料反映的史实所产生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2.
21世纪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然而当今天下并不太平:叙利亚战乱、也门冲突、俄乌刻赤海峡危机等战争阴霾依然笼罩着人类,警醒世人珍惜和平,勿忘历史。

材料一;德国军队按照希特勒的计划,在9月1日出动。它的空军首先出动袭击波兰飞机场上的波兰空军中队。在两天之内,波兰的空军实际上已被歼灭。在一个星期内,德国军队已深入波兰,……第二个星期的特点是剧烈的战斗,结果名义上约有200万人波兰军队溃不成军,不再成为有组织的武装力量。

﹣﹣温斯顿•丘古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材料二:1944年6月5日夜间,盟军部队开始攒渡荚古利海峡,向诺受底半岛进发6月6日凌晨,美、荚3个空降师2.3万人在诺曼底半岛后而从天而降,以牵制德军,掩护大部队登陆。当天就有5个步兵师登陆,并建立了滩头阵地,到6月底,登陆部队已达100万人以上。……在这次战役中,德军损失了11.3万人。

﹣﹣摘自高中历史选修教参《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情况比较表


(1)材料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材料二中“这次战役”指的是什么?
(2)在下列历史事件中,按着“示例”选择符合题意的选项分别填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致过程示意图”中的相应位置(说明:答案填在下面横线上,只填序号)。

①日本偷袭珍珠港②诺曼底登陆③德国进攻波兰、荚法对德宣战④斯大林格勒战役雅尔塔会议⑥《联合国家宣言》发表⑦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答案序号:从左到右依次填写为    
(3)从材料三中,我们可以看出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
英国脱欧,使欧洲走向联合的态势受到挑战,成为近年的国际时政热点问题。

材料一:英国与欧共体(欧盟)关系大事年表

时间

关系

1967年

“欧洲钢铁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联营”三个组织机构合并,成立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1973年1月

英国正式加入欧共体。

1973年10月

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欧洲大陆经济遭受重创,英国也受到严重拖累。

1975年6月

英国举行留欧公投,最终67.2%的民众选择留欧。

1993年11月

欧洲联盟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2013年1月

英国首相卡梅伦发表讲话,表达了对遭到欧债危机拖累的不满,以及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可能损害英国利益的担忧。

2013年7月

成员国发展到28个。

2016年6月

英国脱欧公投结果显示,51.89%的英国公民选择脱离欧盟。

2018年11月

欧盟举行特别峰会,27个成员国就英国“脱欧”协议草案进行投漂表决,27国领导人一致通过英国“脱欧”协议草案,英国退出欧盟的历史性时刻确定在2019年3月29日午夜。

 

材料二:二战后英国的国际地位和实力迅速下降,到七十年代初期已经沦为二等发达国家,与西德和法国的差距拉大,加入欧共体有功于挽救衰败的关国经济。美国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尼克松主义政策进行战略收缩,关类同盟关系进入低位,美国也是免受到美国的过度控制才加入欧共体。

材料三:对英国而言,与其与危机重重的欧盟拥绑在一起,不如尽早在日益错综复杂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战略空间。……所以,英国现任首相特需莎•梅一再强调,脱欧不等以孤立主义,也不意味着对全球化关上大门;甚至乐观地认为,摇脱欧盟束缚有于荚国更加全球化,成为自由贸易的“最强大最热情的倡导者”。

﹣﹣摘自《世界知识》第1695期

(1)材料一表明,英国脱欧的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对欧共体(欧盟)的态度有何变化?试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其变化的原因。(提示:需答对4个原因)
4.
21世纪以来,美国调整外交战略,重返亚太,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将冷战思维引入亚太。

材料一: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以及分别以它们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文化乃至科学技术等一切方面的即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摘自徐藍《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材料二:美国当时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日益把苏联看做其称霸全球的主要障碍,企图遏制苏联。

材料三:苏联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国际威望大大提高。并且军事力量大大加强,能与美国抗衡。战后,苏联把确保东西部边界安全作为国家的首妥利益,在自己的周边建立“安全带”,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即征服和奴役其他民族的思想和主张)。

(1)指出材料一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历史事件结束的标志又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材料一中历史事件爆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条约的主要内容包括:重划德国边界,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禁止绝国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英、法、日等国“委任统治”。

材料二:1922年2月的华盛顿,美图国务卿休斯在某条约签字后,掩不住得意之色说:“多亏这个条约,对华‘门户开放’终于实现了”

(1)写出材料一中“条约”的名称是什么?签订“条约”的双方各是谁?
(2)材料二中美国国务卿休斯为什么说对华“门户开放’终于实现了?
(3)材料一、二中签订的两个条约对我国造成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2.选择题(共24题)

6.
有一首诗写道:“长征火箭破云端,力挽神州绽笑颜。轻吻蟾宫情已醉,科研项目梦犹欢。眼光凝聚十三亿,环宇逗留三十天,兄弟二人怀壮阔,东风一奏凯歌还。”诗中“环宇逗留三十天”主要得益于(  )
A.生物工程技术B.空间技术
C.新能源技术D.原子能技术
7.
手工工场是中世纪晚期在西欧出现的一种手工业生产组织,其主要特点是(  )
A.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
B.生产的规模小于手工作坊
C.手工工场在面粉等行业发展迅速
D.由农民在租地农场从事手工生产
8.
傅雷评价《蒙娜丽莎》时说:“吸引你的,就是这神秘。因为她的美貌,你永远忘不掉她的面容, 于是你就仿佛在听一曲神妙的音乐,对象的表情和含义,完全跟了你的情绪而转移。”这说明该画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什么精神(  )
A.现实主义B.理性主义C.人文主义D.蒙昧主义
9.
读图回答问题。

这首歌曲体现的革命精神是(  )
A.资产阶级民主思想B.无产阶级革命思想
C.团结战斗D.马克思主义
10.
下图中的人物都是民族解放运动中涌现出的四位英雄人物。其中反抗殖民统治者西班牙的两位人物是(  )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11.
恩格斯指出:“现在,它无疑是一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带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起到加利福尼亚止的千百万工人的共同纲领”材料中的“著作”是(  )
A.《莱茵报》B.《国际歌》
C.《民法典》D.《共产党宣言》
12.
俄国历史上有过几次重大的改革,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请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归纳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共同点(  )
①都是由沙皇下令自上而下进行的
②结果都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
③目的都是为了巩固沙皇统治,实现富国强兵
④都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3.
林肯说:我们所奉行的作战计划已经走到了绳子的尽头。我们必须拿出最后一张牌…否则就会输了。现在我决定采取释放奴隶的政策。由此可见,释放奴隶是为了(  )
A.维护国家统一B.废除黑奴制度C.争取赢得胜利D.完善作战计划
14.
青年伊藤博文(后来成为签订《马关条约》的日方代表)曾是一个激进的“攘夷”者,1863年23岁的他途经上海去英国留学,一路目睹了黄浦江上洋人桅杆林立的利炮坚船,也体验了英国的物质文明,逐渐认识到仅仅凭着一股保卫民族独立的热情去盲目攘夷绝非上策,只有开国,向西方学习,日本才能走上光明的大道。他归国后极力主张日本应优先(  )
A.推行地税改革,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B.推翻幕府统治
C.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技术
D.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15.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结束于1918年,这场战争改变了欧洲的政治与地理版图。下面是一战前和一战后的两幅欧洲形势示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从两幅图对比中能提取到的有效信息有(  )

①奥匈帝国瓦解了,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纷纷独立
②俄国名称变成苏联(或苏俄)
③德意志帝国变为德国,国力被大大消弱
④美国在战争中壮大自己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6.
1687年,牛顿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他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部科学巨著的发表,使口口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口口”应是(  )
A.数学B.物理C.自然D.生物
17.
在英国工业革命中,技术的革新要求解决动力问题,因为机械生产能力的增加,使传统的人力或蓄力无法提供适应的动力,因而发明一种在任何地方都能使用的动力机就成为寻找出路的关键。解决材料中“关键”的人物是(  )
A.爱迪生B.斯蒂芬孙(史蒂芬孙)
C.哈格里夫斯D.瓦特
18.
歌曲承载历史记忆,是了解一个时代历史的窗口。与下图歌曲的创作直接国际歌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文艺复兴B.巴黎公社
C.马克思主义D.俄国十月革命
19.
“三角贸易”的核心是“黑奴”贸易,是贩卖非洲黑人的贸易活动。据统计,17~19世纪中叶,从非洲运入美洲的黑人奴隶,约有1500~2000万人。在掠夺和贩运过程中黑人备受各种骇人听闻的虐待,死亡率极高,10人中往往只存1人。欧洲殖民者曾在非洲进行了惨无人道的300多年的奴隶贸易,殖民者从非洲贩卖的黑奴超过1亿多人口,给非洲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材料主要说明了(  )
A.“三角贸易”的野蛮性和残酷性
B.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运送黑奴的航程艰难
D.黑奴的数量越来越少
20.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不断努力,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终于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初步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可见,材料说明了(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B.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
C.《权利法案》的意义
D.《人权宣言》的意义
21.
有史学家说:这场战役至关重要,扭转了整个战争的局势,增强了美国人民必胜的信心,而且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此役后,法国承认美国独立,并直接加入对英作战,荷兰等国也对美国进行了援助。材料中的“战役”是指(  )
A.莱克星顿的枪声B.南北战争
C.萨拉托加大捷D.约克镇战役
22.
18世纪一场猛烈抨击法国旧制度的思想文化运动兴起。其中一批思想家如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针对法国社会的弊端,宣扬“天赋人权”“君主立宪”“三权分立”等民主思想。材料中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指(  )
A.文艺复兴B.法国大革命C.宪章运动D.启蒙运动
2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一书写道:“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但是,交战双方都付出了慘重的代价,蒙受了巨大的损失。面对战争的惨痛后果,战胜国的胜利失去了意义。笫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材料中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的原因是(  )
①交战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②交战双方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③战争规模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24.
“光荣革命”使英国通过和平方式完成了政权的更迭,避免了流血冲突。事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限制王权,给国王戴上了一个“紧箍咒”。这里的“紧箍咒”是指
A.《独立宣言》B.《人权宣言》C.《权利法案》D.《1787年宪法》
25.
自法国大革命起,共和制和君主制的斗争持续了近一个世纪,从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到法兰西第一帝国,从第二共和国到第二帝国,政体几度变更,直到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共和制才日趋稳定。在法国,共和制最终战胜君主制的主要原因是(  )
A.启蒙思想的传播B.《人权宣言》的颁布
C.拿破仑对外扩张的失败D.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26.
中华民国政府于中华民国三十年十二月九日发布宣战:“日本军阀夙以征服亚洲,并独霸太平洋为其国策……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兹特正式对日宣战,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特北布告”该布告发布的历史背景是(  )
A.卢沟桥事变爆发B.诺曼底登陆开始
C.二战结束D.太平洋战争爆发
27.
有学者指出,苏联模式具有双重效应。苏联模式对于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是有效的,但在使国民经济结构保持平衡、国民经济整体持续增长方面却显得乏力……材料表明,苏联国防现代化迅速实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B.反法西斯联盟的合作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D.苏联模式的推动
28.
小刚围绕某一历史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利用互联网搜集了以下有关科技成就的图片。据此推断他研究的主题应是(  )
A.科技推动绿色发展B.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C.信息时代的来临D.科技改变生活
29.
罗斯福说:“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的战争。我们正在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材料中的“战争”指(  )
A.美国独立战争B.二战
C.罗斯福新政D.美国南北战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