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代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考古工作者曾先后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郑州商城遗址、湖北盘龙城遗址发现
了这一时期的铸铜作坊,这说明商代青铜铸造业已具有相当规模,青铜器种类增多,制作精巧,造型准确,器物上还出现了粗疏的动物纹或几何纹。商代后期,青铜器制作水平达到高峰,表现为器类繁多,造型庄重,花纹繁缛细密。西周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西周的青铜铸造技术又有新的发展。这一时期青铜器的突出特点是,器物上的铭文长,有的多达三四百字。它生动具体地补充了西周文献记载的不足,为研究西周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原始资料。
材料二古希腊人把中国叫作“赛里斯”,即“丝绸之国”。在古罗马,凯撒大帝曾身穿丝绸长袍去看戏,引得在场的贵族羡慕不已,他们甚至不惜用相等重量的黄金去购买丝绸。后来上等丝绸每磅竟值黄金12两,迫使皇帝下令禁止皇家穿用丝绸。
材料三

清代珐琅彩瓷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状况及铸造的主要特点。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内容。从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制瓷业的发展特征。
(4)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得出有关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哪些认识?
材料一商代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考古工作者曾先后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郑州商城遗址、湖北盘龙城遗址发现
了这一时期的铸铜作坊,这说明商代青铜铸造业已具有相当规模,青铜器种类增多,制作精巧,造型准确,器物上还出现了粗疏的动物纹或几何纹。商代后期,青铜器制作水平达到高峰,表现为器类繁多,造型庄重,花纹繁缛细密。西周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西周的青铜铸造技术又有新的发展。这一时期青铜器的突出特点是,器物上的铭文长,有的多达三四百字。它生动具体地补充了西周文献记载的不足,为研究西周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原始资料。
材料二古希腊人把中国叫作“赛里斯”,即“丝绸之国”。在古罗马,凯撒大帝曾身穿丝绸长袍去看戏,引得在场的贵族羡慕不已,他们甚至不惜用相等重量的黄金去购买丝绸。后来上等丝绸每磅竟值黄金12两,迫使皇帝下令禁止皇家穿用丝绸。
材料三

清代珐琅彩瓷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状况及铸造的主要特点。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内容。从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制瓷业的发展特征。
(4)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得出有关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哪些认识?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国语·晋语》
材料二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材料三(官府工匠)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
材料四鲁国的猗顿在今山西运城一带经营池盐起家。邯郸的郭纵以冶铁成业。
——《管子·小匡》
材料五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民窑不过20座……明末达到二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清代御窑仅6座……而民窑的规模和产量都远胜官窑。
——必修Ⅱ岳麓版教材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手工业的经营形态是什么?材料二、三反映了这种经营形态的什么特点?
(2)材料四中手工业的经营形态是什么?这种经营形态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3)材料五反映的两种手工业经营形态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一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国语·晋语》
材料二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材料三(官府工匠)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
材料四鲁国的猗顿在今山西运城一带经营池盐起家。邯郸的郭纵以冶铁成业。
——《管子·小匡》
材料五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民窑不过20座……明末达到二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清代御窑仅6座……而民窑的规模和产量都远胜官窑。
——必修Ⅱ岳麓版教材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手工业的经营形态是什么?材料二、三反映了这种经营形态的什么特点?
(2)材料四中手工业的经营形态是什么?这种经营形态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3)材料五反映的两种手工业经营形态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属于春秋时期的矿井遗址中,有石质工具和铜质工具;而在属于战国以后的矿井遗址中,有大量铁质工具。
材料三昭王(指战国时期的秦昭王)曰:“吾闻楚之铁剑利而倡优拙。夫铁剑利则士勇,倡优拙则思虑远。夫以远思虑而御勇士,吾恐楚之图秦也。”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1)仔细观察材料一中的图片,概述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的主要特点。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了春秋时期在铜的使用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战国以来铁器的应用领域及其产生的主要影响。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中,为什么是铁器而不是青铜器基本取代了木石农具?
材料一

材料二在属于春秋时期的矿井遗址中,有石质工具和铜质工具;而在属于战国以后的矿井遗址中,有大量铁质工具。
材料三昭王(指战国时期的秦昭王)曰:“吾闻楚之铁剑利而倡优拙。夫铁剑利则士勇,倡优拙则思虑远。夫以远思虑而御勇士,吾恐楚之图秦也。”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1)仔细观察材料一中的图片,概述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的主要特点。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了春秋时期在铜的使用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战国以来铁器的应用领域及其产生的主要影响。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中,为什么是铁器而不是青铜器基本取代了木石农具?
2.单选题- (共15题)
4.
明朝中叶以后,在某些地区的某些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而占居主导地位,主要原因是
A.轻视工商业的意识有所淡化
B.明朝政府鼓励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C.国家对手工业者人身控制的放松
D.私营手工业更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潮流
A.轻视工商业的意识有所淡化
B.明朝政府鼓励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C.国家对手工业者人身控制的放松
D.私营手工业更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潮流
5.
历史学者王家范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它”指的是
A.民营手工业 |
B.家庭手工业 |
C.官营手工业 |
D.个体手工业 |
6.
《战国策》记载:“强弩之末,矢不能穿鲁缟。”由此可以得出的古代经济信息最准确的是
A.弓弩制造工艺仍有瑕疵 |
B.春秋战国经济是典型的战时机制 |
C.春秋战国时期丝织业有了一定发展 |
D.鲁国的造纸业较为发达 |
7.
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期内,官营手工业占有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②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
③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②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
③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8.
下表是据《宋史,地理志》统计的宋代时华北地区贡绢州数量,这表明当时()

A.政府在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 | B.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 |
C.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 | D.丝织业范围扩展到华北地区 |
9.
《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一、二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私营 |
B.家庭手工业对规模生产的阻碍 |
C.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 |
D.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 |
10.
《汉书·周勃传附子亚夫传》云:“亚夫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取庸苦之,不与钱。庸知其盗买县官器,怨而上变告子,事连污亚夫。”材料信息主要反映的是
A. 工官工场的产品不允许作为商品出售
B. 西汉极力压制民间商业发展
C. 工官工场产品技术水平最高
D. 工官工场以生产奢侈品为主
A. 工官工场的产品不允许作为商品出售
B. 西汉极力压制民间商业发展
C. 工官工场产品技术水平最高
D. 工官工场以生产奢侈品为主
11.
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这表明当时民间手工业
A. 开始超越了官营手工业
B. 手工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
C. 在官府压制下艰难发展
D. 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A. 开始超越了官营手工业
B. 手工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
C. 在官府压制下艰难发展
D. 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12.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在这,一时期发明的.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井田制的瓦解
C. 冶铁技术的进步
D. 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井田制的瓦解
C. 冶铁技术的进步
D. 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13.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她身上装扮是“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她床上装饰是“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这些描述主要反映了
A.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女子备受压迫,日夜劳作 |
B.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一普通小吏,家中竟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 |
C.汉代丝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 |
D.汉代家庭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
14.
据史料记载,16、17世纪时,西属拉美国家墨西哥和秘鲁的白银生产量约占世界的85%,其中近半数流入了中国,这主要是因为( )
A.中国手工业高度繁荣 |
B.东西方的经济交流空前发达 |
C.中国的政治制度先进 |
D.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
15.
雍正年间苏州府长洲县机户所立的“永禁机匠叫歇碑”,碑文记载道:“禁止机匠聚众叫歇(罢工),勒加银”。由此可知
①我国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于苏州
②封建统治者压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③机匠曾为改善经济待遇而斗争
④私营手工业中劳资纠纷激烈
①我国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于苏州
②封建统治者压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③机匠曾为改善经济待遇而斗争
④私营手工业中劳资纠纷激烈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17.
下图是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一件素纱禅衣。它衣长128厘米,袖长190厘米,重量仅49克。这反映出


A.汉代丝织业工艺水平高超 |
B.汉代毛纺织业取得重大进展 |
C.棉织品是当时人们的主要衣料 |
D.黄道婆对纺织技术的革新成果 |
18.
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上述记述反映的问题是两宋时期民间手工业( )
A.开始超越了官营手工业 |
B.技术的传承具有封闭性 |
C.受到官府压制发展艰难 |
D.主要生产日常生活用品 |
3.选择题- (共6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