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洹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13208

试卷类型:开学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9/17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不断扩大、日益频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材料二  16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只有当战争、歉收、瘟疫时才会发生暂时波动。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阿尔萨斯、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倍。

——摘自萧国亮、隋福民著《世界经济史》

(1)你怎样理解材料一中所说的“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从社会转型角度,分析物价上涨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2.
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
材料一
松江府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
“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
(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

2.单选题(共17题)

3.
下图是我国近代第一批留学幼童在轮船招商总局门前留下的合影。这一合影反映的史实出现在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4.
明朝中叶以后,在某些地区的某些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而占居主导地位,主要原因是
A.轻视工商业的意识有所淡化
B.明朝政府鼓励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C.国家对手工业者人身控制的放松
D.私营手工业更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潮流
5.
《人民日报》社论《把总路线的红旗插遍全国》提出:“只要鼓足六亿多人民的干劲,动员六亿多人民力争上游,我们就一定能够高速度地进行建设。”与这一评论关系最密切的历史事件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一五”计划的完成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掀起“大跃进”运动
6.
下图是汉代农民使用的一种生产工具,它反映出当时

A. 开始使用铁器
B. 注重精耕细作
C. 尚未推广牛耕
D. 雇佣关系盛行
7.
据统计,1493—1600年,世界的银产量是23000吨,其中新大陆美洲生产的是17000吨。而从1550年到1645年,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有14000吨,是这一时期中国自产白银的近10倍。材料说明
A.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C.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
D.价格革命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8.
学者吴慧指出:“重农抑商,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下列各项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 “重农”有效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
B. “抑商”成功地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展
C. 重农抑商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D. 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
9.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标志是
A.手工业作坊大量增加
B.手工业技术水平空前提高
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产生
D.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
10.
15-16世纪之交,盛极一时的地中海沿岸城市迅速衰落,而像尼德兰的安特卫普,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南特、波尔多等港口承担了巨额的世界贸易。这说明
A.欧洲国家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商路
B.欧洲货币贬值导致了严重的商业危机
C.工业革命的开展使得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D.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11.
《大国崛起》的解说词写道“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材料中的“海上第一强国”是指
A.西班牙
B.荷兰
C.英国
D.法国
12.
新航路开辟后,在欧洲人“火与剑”的殖民扩张活动中,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了灭顶之灾。欧洲殖民者在美洲主要进行的活动是
A.猎获黑人奴隶,贩往各殖民地从事繁重劳动
B.发展商业贸易,开始工业革命
C.开采金银矿产,发展种植园经济
D.大量购买瓷器、纺织品、茶叶、香料等货物
13.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场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变革。它包括生产组织变革、技术变革和社会阶级关系变革。下列与上述变革分别对应的是
A.工厂、蒸汽机、工业资产阶级
B.工场、蒸汽机、产业工人阶级
C.圈地运动、珍妮机、金融资产阶级
D.工厂、飞梭、中小资产阶级
14.
1905-1908年间,中国共设厂220家,全部资本达7319万余元,规模较大的纺织厂有九家。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推行新政奖励实业发展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15.
下表为中国茶叶、生丝出口数量统计表(单位:担)该表反映了
 
1830—1833年
1868年
19世纪70年代末
茶叶
年平均328000
1440000
2000000
生丝
年平均8000
57000
80000
 
A.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种植区扩大促进丝茶出口增加
C.中国丝茶在国际市场占主导地位
D.农村自然经济解体范围逐步扩大
16.
十九世纪中后期,当世界加速迈向近代化时,下列人物也正以一场运动引领着中国“与时俱进”。他们的这场运动在客观上对封建制度起到
A.补充作用
B.瓦解作用
C.改革作用
D.巩固作用
17.
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下列对这段材料的解说中不正确的是()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传统手工业面临破产
C.中国卷入世界市场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8.
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因素有
①清朝政府的支持
②洋务运动的诱导
③外商企业的刺激
④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9.
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中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因素是
A.自然经济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D.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3.选择题(共2题)

20.

小军参加体检,测得他的身高1.70{#blank#}1{#/blank#},他的质量65{#blank#}2{#/blank#}(填单位)

21.

I like those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