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题)
A.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
B.灯月交映、水波粼鄰,莲花湖湿地的夜景令人心旷神怡。 |
C.深入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是能否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专业的有效载体。 |
D.即使日本政府一再美化侵略行径,但是不能掩盖历史真相。 |
A.来到孔子的故乡——曲阜,游客都要游览“三孔“(孔庙、孔府、孔林),体验传统文化。 |
B.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不但唱出了古诗词厚重的文化情感,也注入了现代风范。 |
C.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不留恋顶级教授头衔,花园洋房、私有诊所等名利,毅然回国报效祖国。 |
D.是大半夜里起来看球赛?还是美美的睡上一觉呢? 作为球迷,很多人心里“纠结。 |
2.诗歌鉴赏- (共1题)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小题1】诗中“___________”?一句,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小题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
3.现代文阅读- (共2题)
“隐身衣”真的存在吗
佳禾
①在年初发布的“2017年度十大科学流言”中,“浙江大学已研制出量子隐身衣”榜上有名,微博上一位大爷展示的“量子隐身衣”走红后,被证实是用做特效的绿布合成的?那么问题来了,世界上到底有没有隐身衣的存在?如何“隐身”?
②“隐身”科技这个概念早已被提出,尤其在军事科技中,如隐形战斗机、隐形坦克等。但这里所讲的“隐身”并非光学意义上的隐身。因为这些战斗机坦克等并没有真正消失,它们的“隐身”只能骗过雷达。
③“隐身”的原理究竟是什么?众所周知,电磁波(包括光波)照射物体时,会在物体表面发生散射,散射的电磁波被接收后,就表明那里存在物体。如果能让电磁波“转弯”,绕着物体走,这样就能实现真正的“隐身”了。同时,人能看到物体是由于物体能将照射到其表面的光线反射到人的眼睛里。而隐身衣的原理正是减少光线的反射,同时消除物体的影子。
④这,并非天方夜谭。早前,美国杜克大学的科学家们揭开了“隐身斗篷”的神秘面纱。披上这件斗篷,人们便无法看见斗篷下的人。这种技术是通过将物体包里在一种“超颖物质”中实现的,该物质能改变微波的方向,使之绕过物体。
⑤如果说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发的是一种神奇的“斗篷”,那么伦敦帝国学院的克里斯·菲利普斯教授研发的就是“魔棒”,他利用一种激光来改变物质感光的模式。在正常情况下,当光与一种物质发生作用时,其原子只吸收一定波长的光子。然而,当所谓的“耦合激光”的光束射向物体时,就可以对原子产生影响,阻止它与这种波长光的相互作用。这就是著名的“相干虚激发”,是量子物理学的一种推论。菲利普斯在实验室利用一个红外线激光器和一片晶体对这一过程进行了成功的演示。当激光打到这片晶体上时,直接穿过晶体,没有发生任何反射和折射,也没有被吸收。其虚激发的原子没有与光发生作用,并且从任何一个角度都看不见它。
⑥近几年,隐身技术有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在军事领域。如何让战斗机具有隐身效果?一般来说有四种办法。一是在飞机上涂一层能吸收电磁波的涂层。 雷达发出的电磁波被吸收了,没有回波,需达就变成了“瞎子”。二是采用吸收雷达波的复合材料。这种材料内部结构疏松,受雷达波辐射后产生振动,能把雷达波转换成热能散发掉。三是合理设计飞机的外形,尽量采用圆滑的曲面,让射来的雷达波不易发生反射。如美国的B-52轰炸机的雷达散射截面积大于100m2,很容易被发现,而与其同类的采用了隐身技术的B-2轰炸机的雷达散射截面积约为0.01m2,一般的需达很难探测到它。四是尽量减少飞机自身发出的电子辐射和热辐射,让对方的监测雷达和红外探测器捕捉不到电磁波和红外线。
⑦隐身技术的发展日趋成熟,它可能在其他领城得到运用。有一天,以下这些场景或都将实现:风力发电场和高耸的塔柱突然消失;墙壁变成透明的,但不影响保温和隔音效果;桥梁和摩天大楼看上去好像飘浮在空中……
⑧当然,犯罪分子也必定会利用这种技术从事违法活动,因此隐身技术的商业运用将会受到严格限制。
【小题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①段有什么作用。【小题2】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⑥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如美国的B-52轰炸机的雷达散射截面积大于100m2,很容易被发现,而与其同类的采用了隐身技术的B-2轰炸机的雷达散射截面积约为0.01m2,一般的雷达很难探测到它。
【小题3】阅读第⑤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当光与一种物质发生作用时,其原子只吸收一定波长的光子。
贾平凹
浅浅是我的女儿,从小就喜欢写诗,我只觉得好玩可爱,但从不鼓励她将来当作家诗人文坛上山高水远,风来雨去,人活得太累,并且我极不爱听文二代之说,这样的帽子很容易被戴上,既丑陋,又硌得脑袋疼。在二三十年里,我仅呵护她的上学、就业、结婚,指望着一切能安康平顺,岁月静美。等到她的两个孩子终于上小学了,家里没了凌乱和嚣烦,有一日她送我烟酒还有几首诗,我才知道她其实还一直写诗,只是有的写在日历上,有的写在手机上,有的能念出来还没有写下来。
唉,诗这东西像种子一样,有土壤水分了就要拱土发芽,生叶抽枝的。我读了那些诗,觉得有意思,她说够不够发表水平,我说,就是够发表水平也不要发表,诗可以养人,不可以养家,安分过一般日子吧。
她是听我话的,生活得简单而安静,偶尔给我手机发一首诗。我对她的诗越来越辅导不了,以我的爱好,总是回复一句好或是不好,建议她给她认识的几个诗人发去让人家看看。此后很久的时间,她不再发诗给我,或许地觉得我老打击她,或许也觉得我真的不懂诗。后来我所知道的,是一些朋友认为她写的还好,竟替她把一些诗稿投给杂志,竟受到肯定,有了许多赞许的话。
人真是奇怪,受了鼓励,就像火山爆发一样,虽然这火山上冰雪覆盖。这一点上她有点像我。
她现在已经不小了,说起来有父女的名分,实际上我是我,她是她,她早不崇拜我,我也无法控制她,何况诗是她的,与我毫不相关。她的诗在各种杂志上不断地发表,偶尔我读到了,也让我惊讶,她怎么有那么多的奇思妙想!那些句子是她这个年龄人的句子,是这个时代的句子,我是远远撵不上了,倒生出几多感叹和羡慕。
我曾经给许多人写过序,给许多书画展览、新书发布会捧过场,而浅浅要作公开的诗人了,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却因别的事外出,不能到现场祝贺,就写几句话赠送她。我要说的是,既然一颗苗子长出来了,就迎风而长,能长多高就多高,不要太急于结穗,麦子只有半尺高结穗,那穗就成了蝇头。
培养和聚积能量是最重要的,万不可张狂轻佻,投机迎合,警惕概念化、形式化,更不能早早定格,形成硬壳。作家诗人是一生的事,长跑才开始,这时候两侧人说好说坏都不必太在心,要不断向前,无限向前。
最后,我还要说:做好你的人,过好你的日子,然后你才是诗人。
读父亲信有感
贾浅浅
读到这封信的时候,他正在书房同别人说话。我坐在他的旁边。说不上来是感动还是悲伤,心头就像压着一块石头似的喘不过气来,我忽然哭出了声,眼泪汩汩地流着,像要接满桌前放着的那块凹石。
他侧着身子,看着我,声音柔软地说:你还读哭了?!我知道他有时还拿我当小孩一样,我也故意拽着他的袖于要把眼泪鼻涕往上抹。他嘿嘿地笑了,说是写了整整一个早上。
在家里,我是最跟他没大没小的两个人。常常当着屋里屋外的人搂着他的脖子,揪他的寿眉。着急的时候他会喊:不当当(方言,意为没大没小)。过后依然在电话里按我的要求用响亮的亲吻结束。是呀,“文坛上山高水远,风来雨去”。他怎么忍心让自己女儿活得辛苦呢。这几年只有自己做了母亲,才体会得出那其中的深意。“做好你的人,过好你的日子,然后你才是诗人。”这也许是全天下所有的父母对儿女的期待。
“诗可以养人,不可以养家,安分过一般日子吧。”像开出的莲,它却长在淤泥里。
“长跑才开始,这时候两侧人说好说坏都不必太在心,要不断向前,无限向前。”这让我想起了他的创作,不就是这样吗?我划了根火柴,燃起一根烟夹在他的食指间,笑着说我想起了一句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他搔搔头说“好”。一朵兰花瓣,正悄悄落下。
(以上两文选自《文艺报》2018﹣02﹣05,有删改)
(注)贾浅浅,作家贾平凹的女儿,贾浅浅的第一部诗集出版后举行首发式,贾平凹因故未能到场,但他提前给女儿写了一封贺信,贾浅浅读到信后,写了《读父亲信有感》。
【小题1】阅读《写给女儿的一封信》,根据提示完成下表。(每处不超过10字)
女儿的成长 | 作者的态度 |
小时候喜欢写诗 | ①_____ |
长大后一直写诗 | 有意思,不要发表 |
诗作不断发表 | ②_____ |
③_____ | 写信祝贺 |
【小题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人真是奇怪,受了鼓励,就像火山爆发一样,虽然这火山上冰雪覆盖。
②他侧着身子,看着我,声音柔软地说:你还读哭了?!
【小题3】“长跑才开始,这时候两侧人说好说坏都不必太在心,要不断向前,无限向前。”这句话,贾平凹要告诉女儿哪些道理?
【小题4】读完这两篇文章,你可能会颇有感触。请写一段推荐语,将其推荐给同学或父母。(任选个角度,80字左右)
推荐给_____,推荐语_____
4.对比阅读- (共1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勾践宴群臣,而言吴王夫差之亡也以杀子胥故。群臣未应,大夫子余起而言曰:“臣尝之东海矣,东海之若游于青渚,介鳞之属以班见①。见夔②出,鳖延颈而笑,夔曰:“尔何笑?”鳖曰:‘吾笑尔之跷跃③,而忧尔之踣④也。’夔曰:‘我之跷跃不犹尔之跋行乎?且我之用一,而尔用四,四犹不尔持也,而笑我乎?故肢⑤之则伤其足,曳⑥之则毁其腹,终日匍匐,所行几许。尔胡不自忧而忧我也?’今王杀大夫种⑦而走范蠡⑧四方之士掉首不敢南顾越无人矣。臣恐诸侯之笑王者在后也。”王默然。
(注释)①以班见:按照等级依次拜见。②夔:kuí,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似龙,一足。③跷跃:用一只脚跳跃。④踣:跌倒⑤肢:踮起脚尖。⑥曳:拖,牵引。⑦大夫种:越国大夫文种,功臣,助勾践灭吴。后勾践听信谗言,令其自杀。⑧走范蠡:逼走范蠡。范蠡,越国大夫,助勾践灭吴,后为避祸而隐居江湖。【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
A.才美不外见 见:显现 |
B.策之不以其道 策:马鞭 |
C.介鳞之属 属:类 |
D.延颈而笑 延:伸长 |
A.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力不足 |
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大夫子余起而言曰 |
C.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
D.臣恐诸侯之笑王者在后也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小题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今王杀大夫种而走范蠡四方之士掉首不敢南顾越无人矣
5.综合性学习- (共1题)
(材料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歌》)远在春秋时代,中国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经完全确立。
二十四节气是大自然的语言,中国人善于遵从自然之令安排农业生产,至今还遵循着很多农谚,如“立夏不下雨,犁耙倒挂起”“谷雨前后,种瓜种豆”等。我们的祖先利用自然环境特点,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二十四节气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因之而产生的民俗已然成为文化。柿子润燥止咳,于是有霜降吃柿子防感冒一说。与此相似的习俗很多,诸如立春吃春卷,立秋贴秋膘,冬至吃饺子……现代养生更看重节气,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病夏治”等等。一年365天,因为有了二十四节气,不再是机械、冰冷的阿拉伯数字,每过15天左右,生活这个舞台的背景就会被更换一回,那是鸟飞鱼跃,绿满窗前,天心月圆。
(材料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世界遗产再添“中国符号”。“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保护传统知识与实践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对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有重要意义。(新华社记者侯雪静、周玮)
(材料三)某社区15-30岁居民对二十四节气的了解情况问卷调查统计结果
对二十四节气的了解情况 | 了解的渠道 | ||
非常了解 | 4.5% | 书本(主动) | 10.6% |
了解一点 | 10.3% | 电视(被动) | 67.3% |
了解甚少 | 85.2% | 日历(被动) | 22. 1% |
【小题1】结合材料一、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四节气影响着农业生产,和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也息息相关。 |
B.“每过15天左右,生活这个舞台的背景就会被更换一回”,意思是每个节气大约15天,生活的色彩各不相同。 |
C.“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病夏治”,说明现代养生更看重节气。 |
D.材料二这则新闻主要告诉我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常重视传统知识与实践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
6.- (共1题)
伫立在壶口瀑布前,目睹着瞬息万变的奇观,耳闻振耳欲聋的轰鸣,千万条张牙舞爪的黄鳞巨龙,一路挟雷裹电,咆哮而来。倏而,(升腾/腾空)而起,猛然俯冲向下,齐刷刷地跌进深渊。从深渊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飘落)。(即使/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 ;或淌过石板, ;或被夹在石间, 。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黄河也就如此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小题1】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挟(jiā) 伫立(zhù) 瞬息万变
B.缕(lǚ) 咆哮(xiào) 振耳欲聋
C.迂(yú) 倏而(chù) 张牙舞爪
D.刹(chà) 雾霭(ǎi) 夺路而走【小题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A.升腾 飘落 即使
B.腾空 抖落 尽管
C.升腾 抖落 尽管
D.腾空 飘落 即使【小题3】依次选用句子填入横线,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潺潺成溪 ②汩汩如泉 ③哀哀打旋
A.①②③ B. ③①② C. ②①③ D. ①③②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对比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