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尤其是末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材料三 1984年春,邓小平视察完深圳来到上海,发现两个城市的反差惊人。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上海浦东地区,把中国最大城市上海推上舞台,等于向世界宣告中国改革开放将扩大范围、提高层次,继续推进。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都强调,浦东在体制创新、产业升级、扩大开放等方面走在前面。
材料一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尤其是末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朝“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材料二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清)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的隔绝于世,并因此端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总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发展出现的问题。材料三 1984年春,邓小平视察完深圳来到上海,发现两个城市的反差惊人。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上海浦东地区,把中国最大城市上海推上舞台,等于向世界宣告中国改革开放将扩大范围、提高层次,继续推进。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都强调,浦东在体制创新、产业升级、扩大开放等方面走在前面。
——(美)库思《中国30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90年代以来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及历史意义。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6年开始有两艘外轮在香港、广州间从事运输业务。1862年美国旗昌洋行出资100万两在上海创办了“旗昌轮船公司”。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为洋人占尽”的严峻局面
材料二 1876年发生了一个巨大的转折,上海轮船招商局并购美商旗昌的轮船公司。
这样,招商局的船就从头一年11只11854吨,猛増一倍多达到轮船29只,并使各通商口岸进出中外轮船对比数从0增加到36.7:63.3以后国家涉江浮海之货船,更是半皆招商局旗帜。輿论给了很高的评价,说这是千百年来创见之事,近代商战第一捷。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商战第一捷”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1895年,浙江宁波绅商最先创か了对外海商轮局和永安商轮局。得以航行沿海和内河。此后,福建、广东、广西、上海、苏州、杭州、镇江、潮北、湖南以及山东、天津吉林等地商轮公司或轮船局相继开办,据统计,1895—1900年间,各地先后开业的小轮胎运输业约100家,加上原来的一些商轮企业,除去中途停业者外,到1900年继续营业的约有80家,轮船约有440艘,总吨数约10000余吨
材料一 1846年开始有两艘外轮在香港、广州间从事运输业务。1862年美国旗昌洋行出资100万两在上海创办了“旗昌轮船公司”。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为洋人占尽”的严峻局面
——《早期中国轮船航运业的崛起》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并指出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材料二 1876年发生了一个巨大的转折,上海轮船招商局并购美商旗昌的轮船公司。
这样,招商局的船就从头一年11只11854吨,猛増一倍多达到轮船29只,并使各通商口岸进出中外轮船对比数从0增加到36.7:63.3以后国家涉江浮海之货船,更是半皆招商局旗帜。輿论给了很高的评价,说这是千百年来创见之事,近代商战第一捷。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商战第一捷”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1895年,浙江宁波绅商最先创か了对外海商轮局和永安商轮局。得以航行沿海和内河。此后,福建、广东、广西、上海、苏州、杭州、镇江、潮北、湖南以及山东、天津吉林等地商轮公司或轮船局相继开办,据统计,1895—1900年间,各地先后开业的小轮胎运输业约100家,加上原来的一些商轮企业,除去中途停业者外,到1900年继续营业的约有80家,轮船约有440艘,总吨数约10000余吨
——《中国近代航运业之演进》
(3)依据材料三,概括甲午战后我国航运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发展原因。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保护主义到处蔓延,人们放弃了相对稳定货币的追求,“世界资本主义退到了民族国家经济及相关帝国的避难所里。”
材料二 世界经济在1950—1973年间比任何时候增长都要快,这是一个无与伦比的黄金时代……其原因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创造了一种新型的自由国际秩序。
材料三 今天的经济全球化基本上是“谁出钱,谁就有权决定游戏规则”。经济全球化的规则和制度安排,从根本上说,是由各国的力量对比决定的。尽管也有国际间有关经济全球化制度与规则方面的各种各样的磋商和协议,但其结果仍然是发达国家起主要作用的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处于无权、被动的地位。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保护主义到处蔓延,人们放弃了相对稳定货币的追求,“世界资本主义退到了民族国家经济及相关帝国的避难所里。”
——(意)杰奥瓦尼阿瑞基《漫长的20世纪》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该现象有何消极影响?材料二 世界经济在1950—1973年间比任何时候增长都要快,这是一个无与伦比的黄金时代……其原因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创造了一种新型的自由国际秩序。
——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简述二战后“新型的自由国际秩序”的建立过程。材料三 今天的经济全球化基本上是“谁出钱,谁就有权决定游戏规则”。经济全球化的规则和制度安排,从根本上说,是由各国的力量对比决定的。尽管也有国际间有关经济全球化制度与规则方面的各种各样的磋商和协议,但其结果仍然是发达国家起主要作用的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处于无权、被动的地位。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
(3)依据材料三,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有效的解决途径。2.单选题- (共15题)
5.
据记载,从1926年起,苏联政府在保持农产品销售价格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大幅度提
高了工业品的零售价格。这反映了
高了工业品的零售价格。这反映了
A.斯大林模式取得巨大成功 |
B.工农业经济协调发展得以实现 |
C.农民生产积极性持续高涨 |
D.工业化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 |
6.
1919年3月,列宁在《俄共(布)党網草案》中提到:“俄共将力求尽量迅速地实行最敬进的措施,来准备消灭货币”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用有计划、有组织的产品分配来代替贸易”。这一认识
A.适应了当时战时经济体制的需要 |
B.直接导致苏俄政权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 |
C.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 |
D.为新经济改策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依据 |
7.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行政策调整,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其主要目的在于
A.缓和社会矛盾 |
B.改善劳资关系 |
C.刺激社会消费 |
D.重塑政府形象 |
8.
西汉时赵过总结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推行代田法;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这说明中国古代农业
A.工具种类繁多 |
B.生产自给自足 |
C.注重精耕细作 |
D.经济发展迅速 |
9.
家产均分继承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继承原则,其在唐代被载人《唐律》,宋承唐制,其在继承法中的地位更加稳固。这种制度的实行
A.源于人多地少的矛盾 |
B.推动了多子多福观念的形成 |
C.规范了耕织结合模式 |
D.巩固了小农经济的经营模式 |
10.
俞森《荒政丛书》卷五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中国古代
A.农业是财政的主要来源 |
B.已显露近代化的曙光 |
C.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 |
D.重农抑商已有所改变 |
11.
至元二十一年,元朝政府实行“官船官本商贩之法”,就是说,政府出本钱出船,然后招人去用官家的船进行海外贸易。获得的利益,政府得七分,个人得三分。这个政策反映出元代
A. 实施“与民争利”的做法
B. 封建海关赋税过于沉重
C. 对海外贸易采取鼓励态度
D. 私人海外贸易空前发达
A. 实施“与民争利”的做法
B. 封建海关赋税过于沉重
C. 对海外贸易采取鼓励态度
D. 私人海外贸易空前发达
13.
徽商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徽商这种做法
A.补充和强化了自然经济 |
B.是宗法制度动摇的体现 |
C.是政治地位下降的反映 |
D.冲击了重农抑商的观念 |
14.
1524年,有西班牙人这样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这里的“改变”是指
A.西班牙从此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 |
B.西班牙成为世界霸主和世界工厂 |
C.殖民扩张给西班牙带来巨大财富 |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
15.
马克思说:“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巨大的城市”的形成。主要基于
A. 商业革命,贸易中心转移
B. 农民失去土地,被迫流向城市
C. 工业革命,生产力巨大发展
D. 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地位的确立
A. 商业革命,贸易中心转移
B. 农民失去土地,被迫流向城市
C. 工业革命,生产力巨大发展
D. 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地位的确立
17.
据记载,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大量洋纱、洋布占据传统的土布、土纱市场,“洋布盛行以来,价廉售易……市民多购用之”,甚至出现“民间纺织渐至失业”的现象,这说明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战争破坏 |
B.土布具有广阔市场 |
C.经济结构逐渐变动 |
D.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