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作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一:近代中国早期民族企业表(部分)
材料二:据统计,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平均发展速度为15%。这一时期创办了许多著名的民族工业企业,比如,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的大生纱厂等。
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在什么时候?近代早期中国的民族工业的分布有何特点?
(2)材料二表明,1895—1913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根据所学过的知识指出这个高潮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近代中国早期民族企业表(部分)
地点 | 创办人 | 企业名称 |
上海 | 方举赞 | 发昌机器厂 |
广东南海 | 陈启源 | 继昌隆缫丝厂 |
材料二:据统计,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平均发展速度为15%。这一时期创办了许多著名的民族工业企业,比如,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的大生纱厂等。
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在什么时候?近代早期中国的民族工业的分布有何特点?
(2)材料二表明,1895—1913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根据所学过的知识指出这个高潮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2.
经济全球化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是促进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因素。结合所学请回答: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比80年代初增加了两倍。其中,80%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在这个方面跨国公司起着重要作用。……它们控制着国际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的1/3。现在它们越来越重视就地生产和销售,全世界生产和销售仅有20%是在国内进行。
材料反映了什么趋势?结合所学,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比80年代初增加了两倍。其中,80%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在这个方面跨国公司起着重要作用。……它们控制着国际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的1/3。现在它们越来越重视就地生产和销售,全世界生产和销售仅有20%是在国内进行。
——孙颖、黄光耀《世界当代》
请回答:材料反映了什么趋势?结合所学,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2.简答题- (共1题)
3.
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过程。
(2)十月革命后的俄国,顺应不同时期形势的变化,在经济领域里面先后采取了哪两种经济政策?
(3)按照斯大林的规划,苏联在向社会主义过度的过程中分别在工业与农业方面采取了什么政策或措施?
(4)在50-80年代的改革过程中,先后哪几个领导了进行了改革?其中最后一位领导人的改革还直接导致了什么事件的发生?
(1)简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过程。
(2)十月革命后的俄国,顺应不同时期形势的变化,在经济领域里面先后采取了哪两种经济政策?
(3)按照斯大林的规划,苏联在向社会主义过度的过程中分别在工业与农业方面采取了什么政策或措施?
(4)在50-80年代的改革过程中,先后哪几个领导了进行了改革?其中最后一位领导人的改革还直接导致了什么事件的发生?
3.单选题- (共13题)
4.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
5.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年)中说:“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富而且最勤勉的国家。”他赞扬的是古代中国的
A.商品经济 |
B.工场手工业 |
C.对外贸易 |
D.小农经济 |
8.
开辟新航路的著名航海家迪亚士曾这样说道:“(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这句话反映了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动力之一是
A.发财致富 | B.扩展贸易 | C.传播天主教 | D.拓展殖民地 |
15.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家庭承包为主要形式的经营方式在我国农村普遍推行。这种方式
A.推动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
B.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 |
C.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公有制的形式 |
D.适应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