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乐而思中心2017-2018学年八下历史(人教)课时同步练习:第五单元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12694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4/15

1.综合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国总理重申指导两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且感到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分别指的是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重大会议”指的是哪次会议?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会议的航向?这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3)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还在哪次会议中展示了他外交家的风范?此次会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选择题(共12题)

2.
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时提出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A.求同存异
B.独立自主
C.睦邻友好
D.和平共处
3.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团结与合作的会议是()
A.万隆会议B.日内瓦会议
C.第26届联大D.上海APEC会议
4.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一次国际会议的圆满结束.这次会议是(  )
A.第26届联合国大会
B.中印关于西藏地区的谈判
C.亚太经合组织会峰会
D.万隆会议
5.
(题文)下图材料说明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门户开放”的外交政策
C.大国结盟的防御外交政策D.“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
6.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的外交政策是
A.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
B.建立外交关系
C.友好结盟
D.联合中国,对抗苏联
7.
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总理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中国很恐惧。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这种恐惧。”缅甸消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8.
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这里的“同”包括
①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相同
②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要求
③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④加强合作,保卫和平的共同愿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材料反映我国实行(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一国两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改革开放
10.
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之路,取得了一系列外交成就。其中包括(  )
①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奠定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基石
②1971年,我过成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台湾问题
④2001年,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④
11.
为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2008年3月5日,泰安市某中学初二.三班的四位同学分别发表了演讲。甲说:“周恩来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乙说:“周恩来参与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丙说:“周恩来在重庆谈判中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丁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其中有一位同学的演讲有知识性错误。他是
A.甲B.乙C.丙D.丁
12.
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展现中国领导人的外交风采是在( )
A.1953年中朝韩美谈判签订停战协定B.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55年万隆会议D.1971年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13.
图片是形象的史料。一位同学在自主学习中收集到以下几幅图片,他为该组图片配上的标题,最恰当的应该是
A.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中国完成统一大业
D.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