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四川省广安市邻水中学九年级上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1241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5/5/11

1.综合题(共2题)

1.
改革与创新是国家发展的主要动力。在20世纪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有三次成功的改革调整:一次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的美国,还有一次是7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苏俄)彼得格勒省农民说:“我们那里发生过把手枪对着人家太阳穴这样的强制行为,人们很气愤”。吉尔吉斯的农民说:“粮食被收集得象扫帚扫过一样干净,一点也没剩。”
(1)苏俄农民对什么政策感到气愤和不满?(1分)为此,列宁又进行了怎样的探索?(1分)
材料二: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五年计划(1928—1932 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由此,美国罗斯福总统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渡过了难关。 
——摘自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苏联兴亡史》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对苏联由“疑怀”到模仿”的原因。“(2 分) 罗斯福总统采取的相应对策是什么?(1分)其特点是什么?(1分)
材料三: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模式僵化了。”……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最,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讲话
(3)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在哪一次会议提出?(1分)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的这一“改革”与列宁的“探索”在内容是有何相似之处? (1分),从以上三国的经济改革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1分)
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世纪以来,发生了两次全球性的世界大战,世界格局几经变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在团结合作中实现共赢是人类一直追求的梦想。 (11分)
材料一  表 两次世界大战简表
战争名称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导火线
A
 
主要战役
凡尔登战役
 开辟第二战场:B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性质
C
世界反法西斯正义战争
 
⑴列表归纳相关历史事件,是常用的学习历史的方法。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在答题卡上写出材料一表3中英文字母处的内容。(3分)经过一战的较量,最终形成了怎样的政治格局?(1分)
材料二  1945年5月8 日,美国驻苏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后来的两大组织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同时也把冷战推向了高潮。
(2)“战争财刚刚开始”指的是冷战,那么请问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1分) 材料二中“两大组织”指的是哪两个组织?(2分)“两极格局形成”与二战中哪次国际会议相关?(1分)
材料三
 
(3)图1反映了怎样的经济现象?(1分)根据图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1分)影响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1分)

2.选择题(共11题)

3.
下图是漫画“列宁同志清扫地球”,它开创了社会主义制度,打击了帝国主义,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的的民族解放斗争。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是( )
A.法国大革命
B.俄国二月革命
C.俄国十月革命
D.亚洲民族独立运动
4.
马克垚在其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认为:(1924年后)苏联政府制定的工业化路线,不同于西方大多数国家的工业化经验。这是因为苏联工业化(   )
A.优先发展农业B.优先发展轻工业
C.优先发展国防工业D.优先发展重工业
5.
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到地上?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在今天看来非常简单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这些“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问题,在下列哪项科学成就中得到了解答
A.牛顿的经典力学B.达尔文的进化论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D.法拉第的电磁学原理
6.
一战后,打击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局面”的条约是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C.《四国条约》
D.《五国海军条约》
7.
1933年,罗斯福新政期间,迪士尼动画片《三只小猪》上映,主题曲“我不怕大灰狼”鼓舞了美国人民战胜危机的士气。罗斯福新政中最主要的反危机措施是
A.缩减农业生产B.实施“产业复兴法”
C.恢复银行信用D.发展对外贸易
8.
1945年2月,有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三巨头”参加的会议中通过的重要决议有:
①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惩办战犯;
②战后德国分区占领;
③战后成立联合国;
④苏联有条件地参加对日作战;⑤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
9.
1943年2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信中写道:“(苏联人民取得这一战役的胜利)制止了侵略的浪潮,成了盟军反侵略的转折点。”这一“转折点”指的是( )
A.莫斯科保卫战B.斯大林格勒战役
C.阿拉曼战役D.攻克柏林
10.
促使日本经济在“二战”后高速发展的原因有(  )
①美国的扶植 ②民主化改革
③重视科技和人才培养 ④马歇尔计划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11.
按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序
①墨索里尼率法西斯党徒“进军罗马”
②希特勒成为德国“国家元首”
③纳粹党制造“国会纵火案”
④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内阁建立
⑤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②③⑤④
D.①③②⑤④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联合起来对付共同的敌人。“世界正义力量团结在一起”──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标志是
A.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B.《欧洲联盟条约》生效
C.《慕尼黑协定》签订D.《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13.在△ABC中,如果SABC= {#mathml#}a2+b2c24{#/mathml#} ,那么∠C={#blank#}1{#/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