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黑龙江省“五校联谊”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237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0/9/1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纵观世界近现代历史,欧洲特别是西欧国家主宰世界达到一个多世纪。西欧国家间为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霸权进行了多次斗争,而这些斗争的结果也对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起了决定性作用。但从一战开始,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不可逆转地走向衰落。
材料二  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绝对是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材料三  1951年,法、意、比、荷、卢、联邦德国六国决定把各自的煤钢工业置于共同的管理之下,建立煤钢联营。1958年,六国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的主要目标是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流通,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60年代中期建立的欧共体,向着经济政治联盟的方向发展。1991年底,欧共体12国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的首脑会议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2国范围内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即建立“欧洲联盟”。
材料四  1971年尼克松说:“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地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以上材料均摘自《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结合史实分析欧共体成立的原因(2分)目的(2分)。从世界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来看,西欧国家关系变化呈现出什么特征?(2分)
(2)结合材料二、三,说明西欧国家在联合过程中的主要特点。(3分)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4分)

2.选择题(共5题)

2.

如图的图象表示斑马和长颈鹿的奔跑情况.


3.如果把一个人的正常体温37℃记为0℃,则体温达到38.5℃应记为(   )℃,体温为36.9℃应记为(   )℃。
4.小敏通过电子邮箱向朋友发了封电子邮件,很快电脑中显示邮件已发送的提示,可是不多时小敏的邮箱里又收到了一封退信通知,说她发给朋友的邮件给退回了.请问:
5.小敏通过电子邮箱向朋友发了封电子邮件,很快电脑中显示邮件已发送的提示,可是不多时小敏的邮箱里又收到了一封退信通知,说她发给朋友的邮件给退回了.请问:
6.一位女高音正在轻声为一名放声歌唱的男低音伴唱,他们谁的音调高?谁的响度大?

3.单选题(共10题)

7.
下列有关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明清时期,农耕经济已经没落
②鸦片战争前的明清综合国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③重农抑商、海禁、闭关政策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顺利发展
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但发展缓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8.
当看到农民用铁犁牛耕技术耕作的场景时,我们知道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
A. 神话传说时期
B. 春秋战国
C. 汉朝
D. 唐朝
9.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农耕经济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并相互交融
B.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主要特点是自给自足
C.生产工具、技术不断演进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D.人口的增加既为农业发展提供劳动力,又带来了巨大压力
10.
明清时期出现的雇佣劳动关系与租佃契约关系相比较最突出的特点是( )
A.雇工与雇主之间没有契约关系,身份更为自由
B.有利于雇工与商品经济发生关系
C.更有利于提高雇工的生产积极性
D.有利于雇工在支配产品方面拥有更大的发言权
11.
新航路开辟的决定性因素是
A.欧洲各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B.《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流传的影响
C.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
D.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航海、造船技术的发达
12.
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更快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
A.发生的范围十分广泛
B.科学与生产的结合加强
C.新技术、新设备的普及
D.各国统治者重视程度加强
13.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同点是
A.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化
B.以科学实验成果为先导
C.源于技术工人的实践经验
D.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14.
洋务运动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主要依据是
A.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统治
B.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C.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D.洋务运动吸取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15.
有资料显示:在20世纪50年代,四川的森林覆盖率是20%,60年代初森林覆盖率只剩下9%,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急剧增长
B.盲目垦荒及商业性的采伐
C.长江流域洪灾频繁
D.“大跃进”运动中大炼钢铁
16.
苏联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它们都()
A.充分发挥了计划经济特有优势B.完全忽视了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C.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为出发点D.运用政权对国家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选择题:(5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