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吉林省延吉市汪清六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1234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1/7/14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面材料:
彩虹是由各不相同的颜色组成的,但它们汇集在一起,就成了一条绚丽夺目的彩带。我们的国家也是如此。我们有不同的习惯、哲学和生活方式。……我们的理想是可以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的……当我们结束这历史性的聚会,我们定能在世界的天空上看到这条希望的彩虹。
——德黑兰会议期间罗斯福在丘吉尔生日宴会上的演讲
请回答:
(1)结合德黑兰会议的背景说明,材料中“彩虹”的寓意是什么?“我们”有什么共同的“理想”?
(2)为了看到“希望的彩虹”,会后盟军在欧洲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行动?这一行动有何意义?

2.判断题(共1题)

2.
某校举办了一次历史小报展览,有一位同学在小报中有下列一段叙述,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他的叙述中有几处史实性错误?()
1939 年9月1日,德军突袭苏联,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2年7月,德军进攻苏联南方的战略要地列宁格勒,苏军进行了殊死的抵抗,1943年2月,苏军取得战略胜利。1943年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确定了对德作战的方针;会后英美联军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1945年5月,美军攻占柏林,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A.1处错误B.2处错误C.3处错误D.4处错误

3.单选题(共29题)

3.
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这段话表明美国对外力图
A.维护世界和平
B.称霸世界
C.遏制社会主义
D.控制欧洲
4.
现在美国在全球推行结盟政策严重威胁着地区安全,同样,在二十世纪初人们对下列哪个条约的签订表示了担忧
A.德奥同盟条约B.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
C.法俄军事条约D.英法协定条约
5.
德黑兰会议期间的一天早晨,在例会开始前,丘吉尔说:“今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成了世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元帅,您梦见了什么?”斯大林说:“我梦见,我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主宰!”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
A.苏联实力最强
B.罗斯福野心最大
C.美苏矛盾是主要矛盾
D.三国争霸意图显现
6.
在巴黎和会上,英美支持日本取得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而华盛顿会议上,他们又表示支持中国收回山东的主权。美英转变态度的原因是
A.力图遏制日本势力扩张
B.中国人民反日斗争的高涨
C.企图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
D.英日同盟已经宣告失败
7.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痛定思痛,人类开始探寻维护世界和平的新途径。国际联盟的成立就是这种探寻努力的结果。国联从一成立就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但它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太光彩的纪录,并放任了二战的爆发,其原因不包括
A.国联成为英法等少数大国操纵下的维护霸权的工具
B.国联盟约的很多规定模糊不清、漏洞百出
C.美国与英法在国联内争夺领导权,使国联成为双方争霸的场所,降低了国联的效率
D.苏联被排斥在国联之外,美国也由于国内反对未能加入,大大降低了国联的权威性
8.
有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在于重新分配欧洲的权力,而1939-1945年的大战却是意识形态之战”。这里的“意识形态之战”是指:
A.独裁与民主B.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
C.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D.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
9.
下列有关两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柏林墙”的修建是“冷战”激化的产物
B.“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标志
C.“柏林墙”的倒塌预示着德国的统一
D.“柏林墙”倒塌于两极格局解体后
10.
国际联盟成立后被英、法操纵这一史实说明 ( )
A.英法仍然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B.美国无意操纵国际联盟
C.美国把注意力转向太平洋地区
D.美国还不具备争霸世界的综合国力
11.
1920年,美国参议院共和党人亨利·洛奇说:“不能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削弱自己,不能使我们的主权从属于别的国家……我们必须首先考虑到美国。”这段话反映了美国:
A.对威尔逊总统“十四点和平纲领”的支持
B.对苏维埃俄国新生政权发动军事围攻
C.在华盛顿会议上限制日本在远东的扩张
D.对英法操纵国联不满,拒绝参加国联
12.
华盛顿会议与巴黎和会的共同之处是
①是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
②侵犯了中国主权,损坏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③由少数大国操纵会议
④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3.
下列对一战以后形式的判断不够正确的是
A.华盛顿会议以前帝国主义国家在中东和欧洲的统治秩序是稳定的
B.美国倡议建立国联并没有加入国联,国联为英法控制
C.《凡尔赛和约》标志着一战后的帝国主义国际体系开始建立
D.国联的“全体一致”原则不可能制止侵略制止战争
14.
第一个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是
A.《非战公约》B.《凡尔赛和约》
C.《联合国家宣言》D.《波茨坦公告》
15.
强大的英法军队未能摆脱失败厄运的根本原因是
A.英法推行绥靖政策B.军事思想的落后
C.希特勒军队的闪电战D.荷兰比利时的投降
16.
从发展的眼光看,促成凡尔赛体系不够稳定的最尖锐的矛盾是
A.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矛盾
B.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C.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D.资本主义国家与被压迫国家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
17.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大陆上的主要矛盾不包括
A.英德矛盾B.德奥矛盾C.法德矛盾D.俄奥矛盾
18.
在研究人们未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因素时必须考虑的因素是:
①英法的绥靖政策
②苏联的自保政策
③国际联盟的软弱性
④德国人们的盲目
⑤共产国际的号召力
A.①②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
19.
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的相同点包括
①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②战胜国对战败国的严厉制裁
③涉及中国问题,侵犯中国主权
④少数大国操纵,暂时调整了列强之间的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
美国首倡建立国联,但是最后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美国参加国联,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巴黎和会的结果对美国不利
B.国联以维护和平为宗旨,不利于美国称霸世界
C.美国总统与参议院互相制衡
D.美国的对外政策以美国的国家利益为中心
21.
《凡尔赛和约》的规定中最能体现英国愿望的是
A.领土问题
B.军事问题
C.殖民地问题
D.赔款问题
22.
把历史的镜头回放到1919年,假若你作为一名中国外交官,和顾维钧、陆征祥等人一起代表中国出席巴黎和会,在这次会议上,你应该不会看到
A.会议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B.美国、英国和法国操纵了这次会议
C.斯大林率领苏俄代表团参加会议备受冷遇
D.会议通过了相当苛刻的对德和约
23.
对一战战后初期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状况,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九国公约》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B.美国对华持“门户开放”政策
C.英日同盟的主要目的是共同对付俄国D.美英在抵制日本扩张的态度上截然相反
24.
促使美苏争霸策略发生攻守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A.与中国关系如何
B.国家领导集团的决策能力
C.第三世界的兴起
D.本国的经济、军事实力
25.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所体现的国际关系的实质是(    )
A.战后须建立新的世界秩序
B.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C.帝国主义试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D.国际社会要求维护世界和平
26.
《九国公约》的下列规定中最能反映出这次会议上列强侵略中国的本质意图的是
A.尊重中国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B.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谋取特权,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力
C.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
D.使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27.
在《凡尔赛和约》签字前,德国的社会民主党议员勒贝说:“一个被剥夺权利的、饥饿的人民是没有工作能力的;一个被强奸的人民不仅自己的一生幸福落了空,而且他也会欺骗强奸他的人。”这表明:
A.德国不会在和约上签字B.工人阶级反对结束战争
C.“和约”激起民族复仇情绪D.德国要求修改条约内容
28.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形成后,法国元帅福煦曾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这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大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依然存在
B.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终将激化
C.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却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
D.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对外扩张
29.
德国入侵波兰是对绥靖政策的致命打击,许多人提出了疑问:“他们扔出了两个‘小孩’,再扔出另一个‘小孩’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有收益吗?”其中,两个“小孩”是指
A.西班牙、埃塞俄比亚
B.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
C.奥地利、埃塞俄比亚
D.波兰、捷克斯洛伐克
30.
下列不是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同之处是:
A.都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色彩B.都以体现了美苏两国意志
C.都体现国家利益为主D.都隐含了许多矛盾,并不稳定
31.
一战后,美国倡导召开华盛顿会议的直接目的是
A.为了反对日本独霸中国B.尊重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C.为缓和列强矛盾,重新分割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D.同英国海军并驾齐驱

4.选择题(共13题)

32.学习了“质量”后,小明有一个疑问:物体的质量与其形状是否有关呢?为此,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用一块橡皮泥作为被研究的物体,将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用天平分别称出其质量,并记录数据于下表中。

橡皮泥形状

长方体

圆柱体

圆环形

碎块

橡皮泥质量m/g

28

28

28

28

33.19世纪末,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仁人志士认识到“能变则全,不变则亡”,从而掀起了一场挽救民族危亡的(   )
34.19世纪末,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仁人志士认识到“能变则全,不变则亡”,从而掀起了一场挽救民族危亡的(   )
35.

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

36.

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

37.

碳单质除了金刚石、石墨、C60外,科学家们还合成了C70、C90、C240等,由此做出如下推测:①同一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单质;②单质可能存在复杂的分子结构;③单质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其中正确的是(  )

38.

以下是金属锡纯度的一种测定方法:

步骤i 将样品全部溶于盐酸生成SnCl2溶液;

步骤ii 往所得SnCl2溶液加入过量的FeCl3溶液,发生反应:

SnCl2+2FeCl3═SnCl4+2FeCl2

步骤iii 用K2Cr2O7溶液测定步骤ii反应生成FeCl2的质量.

现有金属锡样品1.20g,经上述方法测得生成的FeCl2质量为2.54g(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计算并回答:

①样品溶于盐酸生成的SnCl2质量;

②样品中锡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01%)

39.

以下是金属锡纯度的一种测定方法:

步骤i 将样品全部溶于盐酸生成SnCl2溶液;

步骤ii 往所得SnCl2溶液加入过量的FeCl3溶液,发生反应:

SnCl2+2FeCl3═SnCl4+2FeCl2

步骤iii 用K2Cr2O7溶液测定步骤ii反应生成FeCl2的质量.

现有金属锡样品1.20g,经上述方法测得生成的FeCl2质量为2.54g(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计算并回答:

①样品溶于盐酸生成的SnCl2质量;

②样品中锡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01%)

40.如图,△ABC中,AB=BC,∠ABC=90°,F为AB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BC上,且AE=CF

41.

下面各数与7最接近的是(  )

42.

下面各数与7最接近的是(  )

43.

制备1L含氨10%的氨水(密度是0.96g•mL1),需要标准状况下的氨气多少升?

44.想一想,父母做的哪一件事情最让你感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判断题:(1道)

    单选题:(29道)

    选择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