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1214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12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语言文字是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历史演进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符号系统,是全部文化和文明中最基本、最稳定、最持久的构成部分。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秦汉时期,汉字形成统一的书写规范。官学、书院、私塾大都使用汉语,科举考试亦然。北魏孝文帝改革将汉语作为“正音”。清朝确立在全国的统治后,很快将汉语作为官方语言。日本等周边国家的语言也受到汉语影响。
——摘编自《汉字发展史纲要》
材料二“欲废孔学,不得不先废汉文;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顽固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文。”“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须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新青年》钱玄同《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1918年)
材料三“汉字能够很容易地克服方言乃至更大的语言障碍,……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汉语演变的特点,并指出汉语在古代能够长期保持稳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钱玄同主张废除汉字的背景并对简要评价其主张。
(3)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字对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日本是在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利用内外矛盾交织形成的历史机遇,推翻封建幕府后站到资本主义发展的起跑线上的。……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缩短乃至消灭与欧美国家之间几乎天壤之别的巨大差距,获得实实在在的大国地位与国际社会的发言权,显然套用任何一个欧美国家的发展模式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采取超常规的手段发展日本。基于此,日本欧美考察团成员之一、内务大臣大久保利通制定了符合日本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殖产兴业”政策。

——摘编自《日本明治政府的“殖产兴业”政策》

材料二:明治政府成立之初,殖产兴业的重点是由国家兴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引进西方技术设备加以改造,使用蒸汽动力,同时,还致力于发展交通运输业和通讯业。架设了日本第一条电讯线路,开通了第一条铁路。到19世纪80年代初,国营工厂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量和规模,起到了示范作用。政府还转而扶植私人企业,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将一大批国营工厂陆续出售给与政府关系密切的民间大资本家,如三井、三菱等,推动了民间企业的兴起。与此同时,日本十分注意培养人才,政府高薪聘请外国专家和技术人员,以利于引进和掌握外国先进技术。同时,日本大力培养本国人才,派遣人员出国留学,设立东京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这些本国培养的人才成为日本推进工业化的重要科技力量。

——摘编自岳麓版选修《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政府制定“殖产兴业”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维新实施“殖产兴业”政策的主要特点。

2.单选题(共24题)

3.
二战后初期,在柏林市中心的分界地带,出现了70多家边界线电影院,这里播放的都是美苏双方精心拍摄的电影。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银幕上美苏的文化交流
B.东西柏林间的文化共建
C.冷战下特殊的文化战争
D.传媒领域中的文化认同
4.
中世纪,只有教士才有阅读《圣经》的权利。到了16世纪中期,普通教民相信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这表明
A.教皇放松了对教民的控制
B.宗教改革运动取得显著成效
C.教民的宗教信仰发生改变
D.阅读教义已成为教士的权利
5.
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他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苏格拉底的这一认识
A.是基于对智者学派主张的反思
B.反对雅典的民主政治
C.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D.认为美德比知识重要
6.
“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材料体现的思想是
A.人民主权
B.天赋人权
C.社会契约
D.自由平等
7.
有学者评价,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化策略是温故以立新,彰往以察来,是在欧洲自身的思想资源基础上的再创造。这主要是基于文艺复兴
A.旨在阐释欧洲古代文化的精髓
B.以弘扬古典文化内在价值为终极目标
C.意图复活古代欧洲的价值观念
D.借助复兴古典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8.
“智者派的运动,是代表着想用类似的方法满足同样需要的各种独立的努力的总和。这些需要,是这样一个时代和这样一个国度的需要:在这个国度中,一切公民对于他这城邦的事务的处理或领导都有一份,并且只要靠言辞来取得个人的优越地位……”这说明智者学派兴起的重要原因是
A.智者学派的不懈努力
B.功利主义的诱导
C.雅典浓郁的文化氛围
D.雅典的公民政治的繁荣
9.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迷信神学,这主要是因为
A.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天圆地方”说
B.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会的地位
D.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
10.
有学者指出,发生在欧美的这场思想解放和社会改革运动“不是卑躬屈膝而是直接了当的进行夺权斗争,矛头直指向封建制度”。这场运动
A.开始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角度论证r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彻底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提出了构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设想
11.
明代徐渭在其晚年《菊竹图》(下图)中题道:身世浑如泊海舟,关门累月不梳头。东篱蝴蝶闲来往,看写黄花过一夜。刻画了菊花不肯从俗、傲霜绝俗,表现自己现实生活的悲惨与凄凉。据此可知,该画作
A.注重以形传神
B.讲究借物抒情
C.追求得意忘形
D.体现神形兼备
12.
英国物理学家秦斯说:“物质的基本粒子其运动不像是铁道上平滑走过的火车,而像是田野中跳跃的袋鼠。”该理论
A.冲破宗教神学束缚
B.揭示宇宙运行规律
C.颠覆经典力学体系
D.深化微观世界认识
13.
“他利用简单的数学运算证明,光速是极限速度,接近光速的物休会变小变平。他认为,甚至时间也会受影响。移动的钟走得比静止的钟慢。”这是物理学思想的一场重大革命。因为它
A.否定了牛顿的力学理论
B.借鉴法国科学家拉马克的学说
C.打破了自然界无跳跃的原则
D.揭示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
14.
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揭示了生物起源的基本规律,使进化论思想更具系统性,在西方社会引起了巨大轰动。之所以引起“轰动”主要是因为进化论
A.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始说
B.揭示了社会发展的真相
C.科学性得到人们的完全承认
D.引发了科学领域大论战
15.
梁启超在1896年给严复的信中写道:“实则启超生平最恶人引中国古事以证西政,谓彼之所长,皆我所有。此实吾国虚骄之结习,初不欲蹈之,然在报中为中等人说法,又往往自不免。”梁启超的这一观点旨在
A.批判严复“中体西用”观点
B.说明宣传维新思想采取的策略
C.深刻认识到西方政治的片面性
D.证明中国传统文化是西学源头
16.
陈独秀主张“崇实际而薄虚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伦理观念,力倡“生活神圣”、“利用厚生”,强调现代……社会利益由个人利益积合而成,自利心和公共心为经济学之两大砥柱。这些观点
A.会导致社会私欲的膨胀B.肯定传统经世致用思想
C.批判了儒家重义轻利观D.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
17.
在井冈山时期,***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文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这一时期
A.明确提出了农民是革命成功的保障
B.***系统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C.***思想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D.马克思主义逐渐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18.
孙中山认为中国作为…个贫穷落后的国家,需要采用欧洲的生产方式,以达到繁荣富强的目的,同时避免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尤其是尽量避免贫富悬殊。为此他提出
A.实业救国
B.民生主义
C.民族主义
D.民权主义
19.
1986年,邓小平说:“设立许多公司,实际是官办机构,用公司的形式把放给下而的权又收了上来。机构多、人多,就找事情干,就抓住权不放,下边搞不活,企业没有积极性了。”材料旨在说明
A.经济体制改革有待深化
B.经济特区的示范作用
C.集体经营管理的必要性
D.市场经济的重要作用
20.
据1913年2月23日《独立周报>第七期记载:辛亥革命后,一些有志于民主推广的人常到田间“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语以代议制之善,及国会选举之不宜草率投票,则皆瞠目而不解。叩其故,则曰:吾人困土匪军队之不暇,何暇及其他。”材料反映了民国初年
A.民主人士已经广泛深入民众
B.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C.农民阶级急需进行思想启蒙
D.实施民主政治的基础薄弱
21.
报载:1958年8月8日,经过北大东语系朝鲜语专业师生一周的奋战,一本2万词条、100万字的《汉朝辞典》被作为“特大号卫星”放上了天,而这仅仅是3400多颗“卫星”中的稍微璀璨一点的一颗。这说明
A.“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B.教育“大跃进”现象严重
C.“双百”方针全面贯彻
D.新中国科技发展迅速
22.
某一年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有这样的文字:“这是我国发展空问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该报纸报道的是我国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成功发射
23.
1964年10月,境外媒体报道:“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这表明中国核试验的成功
A.有利于中苏联合对抗美国霸权
B.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地位
C.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D.实现了中美苏的战略平衡
24.
20世纪初某学者在评价某一艺术时说:“它也象印刷术一样通过一种技术方法来大量复制并传播人的思想产品。它对于人类文化所起影响之大并不亚于印刷术”。该艺术是( )
A.电影艺术B.雕刻艺术C.绘画艺术D.电视艺术
25.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19世纪)30年代后,随着资产阶级政权确立和巩固,社会矛盾充分暴露,人们对现存社会秩序的幻想破灭,不得不重新研究现实以图改造社会。”下列能够体现这一时代背景的作品是
A.
B.
C.
D.
26.
“他们吸取了柯罗、巴比松画派以及库尔贝写实主义的经验,在19世纪现代科学(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下。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通过画家直接观察所带来的感受,来表现微观的色彩变化。”下列属于该描述的美术作品是
A.
B.
C.
D.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