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临邑县、禹城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1205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5

1.综合题(共2题)

1.
发展中国家经过长期的反帝反殖斗争相继取得独立,但由于长期受帝国主义侵略与掠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如今仍面临帝国主义与霸权主义的威胁。因此,维护国家主权和发展民族经济、反对强权政治,变革国际旧秩序成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任务。
(求独立)

(1)请写出图1中历史人物的主要功绩是什么?图2又是哪位历史人物?由他领导的什么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图3被称为“土耳其之父”,请写出他的名字?
(谋发展)
(2)请概括指出图4中的会议名称和图5中历史事件的重要意义。
(新秩序)
(3)上述图片反映了当今世界怎样的发展趋势?但是,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依然存在,请举例说明。
(4)针对上述形势和问题,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持有怎样的主张?
2.
支撑经济发展的因素包括劳动力问题、政策调整、科技创新等,但是经济的发展也会带来相应的社会问题。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方人看不惯南方人,南方人不服北方人。……当前南北之间的矛盾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这种斗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这两种制度不能再在北美大陆上和平共处了。
(1)材料一中的“两种社会制度”是指哪两种制度?其斗争围绕的焦点是什么?
材料二: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道:“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把那种大权授于我。”
(2)材料二体现了罗斯福实行新政的实质是什么?
材料三: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3)根据材料三分析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具备的特点?请举一例在这期间美国籍科学家的发明成果。
材料四:阿萨•勃里格斯在《英国社会史》中写到:“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从这条肮脏的下水道中,排出纯金的潮流。在这里,人类的发展成就既是最完备的,又是最野蛮的。”
(4)谈谈你对材料四中“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这句话的理解。

2.选择题(共15题)

3.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出现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末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以来不断崛起的美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1978年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它们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惊人的一致。它们崛起的一致因素是(  )
A.制度创新B.武力掠夺C.民主强国D.和平崛起
4.
普希金指出:“俄国在斧头的敲击声和大炮的隆隆声中作为一艘新下水的军舰进入了欧洲强国的行列。”这说明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改变落后状态,成为军事强国
B.促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C.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D.废除农奴制度,促进经济发展
5.
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欢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工业革命的进行,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B.工业革命的进行,使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C.工业革命使妇女地位得到了大幅提高
D.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
6.
一个伟人就是一座丰碑。下列组合,不正确的是(  )
A.但丁﹣﹣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神曲》
B.牛顿﹣﹣近代物理学的奠基者﹣﹣《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伏尔泰﹣﹣近代生物学的奠基者﹣﹣《物种起源》
D.贝多芬﹣﹣近代伟大的音乐家﹣﹣《英雄》交响曲
7.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发并实施《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法令》;1863年,林肯政府开始实施《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两者相同的历史作用是()
①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都消除了种族之间的矛盾
③都改变了国家的社会性质
④都解放了劳动力
A.①②④B.①④C.①③④D.②③
8.
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  )
A.蒸汽机的发明B.内燃机的发明
C.电力的使用D.化学工业的产生
9.
一百多年前的一场世界战争,“令全欧洲的希望消失了。这是欧洲一场野蛮兄弟的杀戮,欧洲没有哪个国家是这场战争真正的胜利者”。下列战役发生于这场战争中的是(  )
A.凡尔登战役B.莫斯科保卫战
C.斯大林格勒战役D.诺曼底登陆
10.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罗斯福“新政”与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的相同点是
A.都是为了打退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进攻B.都有利于本国经济恢复和发展
C.都巩固了本国资本主义制度D.都巩固了工农联盟的国家政权
11.语法填空

    The art of paper-cutting in China may date back to the second century, since paper{#blank#}1{#/blank#}(invent)by Cai Lun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in China. As paper became more affordable, paper0cutting beca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blank#}2{#/blank#}(type) of Chinese folk art. Later,{#blank#}3{#/blank#} different regions adopting their own cultural styles, this art form spread to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blank#}4{#/blank#} (usual), the artworks are made of red paper, as red is associated with{#blank#}5{#/blank#}(happy) in Chinese culture, but other colors are also used.

    With{#blank#}6{#/blank#}(it) long history, paper-cutting,{#blank#}7{#/blank#}originated in China, has been very popular among the ordinary Chinese people. People put up papercuts on walls, windows and doors at wedding ceremonies or festivals {#blank#}8{#/blank#}(strengthen) the cheerful atmosphere.

    Chinese papercuts are rich in content. The auspicious(吉祥的)designs symbolize good luck and the avoidance of evil. The child, lotus and bat designs suggest a family with{#blank#}9{#/blank#}large number of 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 Birds, livestock, fruit, fish and worms are also familiar objects{#blank#}10{#/blank#}(accept) by Chinese farmers. In a word, papercuts used in different occasions have different meanings.

12.
1929﹣1933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面对这场大危机,各国采取的办法是(  )
(1)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
(2)德国纳粹党建立法西斯专政
(3)美国罗斯福实行新政
(4)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A.(1)、(2)、(3)B.(1)、(2)、(4)C.(2)、(3)、(4)D.(1)、(3)、(4)
13.
“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这一文献应该是出自(  )
A.《人权宣言》B.《凡尔赛条约》
C.《联合国家宜言》D.《联合国宪章》
14.
1945年,苏、美、英三国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以下是会议内容,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
B.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
C.战后成立联合国
D.通过并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
15.
小张探究“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时,取材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美苏“冷战”始末》B.《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报告》
C.《“一超多强”局面的成因》D.《萨拉热窝事件揭秘》
16.
“日本式缺乏资源的国家,是用教育的作用开采人大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这是今天日本在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获得发展的原动力。”材料所强调的“日本发展的原动力是指”()
A.重视发展教育B.加强国家合作
C.拥有丰富的资源D.占据广阔的海外市场
17.
二战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和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
①美国的经济援助  
②非军事化政策  
③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  
④利用新的科学技术成果。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