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1601年,明朝万历年间,一台庞大的机械钟表出现在京城街头。这是罗马天主教教士利玛窦送给中国皇帝的礼物。皇都北京,回荡起现代工业清脆的声音。但在一个习惯用暮鼓晨钟计时的王朝,那是一个与世界无关的“北京时间”。远离世界的中央帝国,即使偶有现代化的声响扰乱清梦,却依然在沉睡中浑然不觉。中国远离着世界,世界却在现代化进程中突变。……英国革命、法国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日本明治维新,发端于欧洲的世界近代史,都是以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节点作为时间标志。在这个时间体系里,中国是一个落后者。鲁迅先生慨叹,仿佛时间的流逝,独与我们中国无关。
材料二1949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进程中,在这块曾被称为“停滞的帝国”的土地上,奔驰的时间划出一道人类发展的炫目曲线……在60年的岁月、不断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表”,与中国国情和社会实践“对表”,与时代要求和世界潮流“对表”,最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新型社会制度的发展模式。在短短60年里,新中国将一个几百年来被世界漠视的时区,标注为举世瞩目的“北京时间”。今日世界,“北京时间”已经不可或缺,“中国因素”日益举足轻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任仲平《改变历史的“北京时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在新中国成立前“北京时间”几乎与与世界无关的原因是什么?
(2)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时间”由“几百年来被世界漠视的时区”变得“举世瞩目”甚至“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材料一1601年,明朝万历年间,一台庞大的机械钟表出现在京城街头。这是罗马天主教教士利玛窦送给中国皇帝的礼物。皇都北京,回荡起现代工业清脆的声音。但在一个习惯用暮鼓晨钟计时的王朝,那是一个与世界无关的“北京时间”。远离世界的中央帝国,即使偶有现代化的声响扰乱清梦,却依然在沉睡中浑然不觉。中国远离着世界,世界却在现代化进程中突变。……英国革命、法国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日本明治维新,发端于欧洲的世界近代史,都是以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节点作为时间标志。在这个时间体系里,中国是一个落后者。鲁迅先生慨叹,仿佛时间的流逝,独与我们中国无关。
材料二1949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进程中,在这块曾被称为“停滞的帝国”的土地上,奔驰的时间划出一道人类发展的炫目曲线……在60年的岁月、不断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表”,与中国国情和社会实践“对表”,与时代要求和世界潮流“对表”,最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新型社会制度的发展模式。在短短60年里,新中国将一个几百年来被世界漠视的时区,标注为举世瞩目的“北京时间”。今日世界,“北京时间”已经不可或缺,“中国因素”日益举足轻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任仲平《改变历史的“北京时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在新中国成立前“北京时间”几乎与与世界无关的原因是什么?
(2)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时间”由“几百年来被世界漠视的时区”变得“举世瞩目”甚至“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
货币的发展变化与社会经济生活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宋朝纸币能够流通的条件。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对15—18世纪世界白银的流向及其原因进行说明和解释。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宋朝纸币能够流通的条件。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对15—18世纪世界白银的流向及其原因进行说明和解释。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辣椒原产自中、南美洲的墨西哥、秘鲁等地。1548年辣椒由地中海地域推进到英格兰,16世纪末传入中欧。1542年以前葡萄牙人从巴西把辣椒带到印度,天正十一年辣椒传入日本,16世纪末传入朝鲜,进入17世纪,许多辣椒品种传入东南亚各国。
……可以推测辣椒传入中国应该是明末清初,但起初只是作为观赏作物和药物。大量传入则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大开海禁之后。值得一提的是,长江流域的江西、湖南和四川数省民众都以嗜椒著称。人们常不无戏谑地说江西人是“辣不怕”,湖南人是“怕不辣”,四川人“不怕辣”。这种情况的产生可能与清初的人口大迁移有关。
辣椒原产美洲,但其“外婆家”却没有中国人这样普泛与深重的嗜辣文化。这种情结的形成无疑有着极其深远的历史根源和社会经济根源。……中国传统本草学一向认为辛辣食物或辛辣味有“除六腑寒冷”的功效。此外辣椒适应性很强,种植成本低,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种植。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和商品意识不强,辣椒主要在食辣区域种植,形成了传统的辣椒生产区。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蔬菜格局变化,辣椒生产出现了适地化、规模化、商品化生产,在全国各地逐步发展成千万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产业经济。
——戴雄泽《漫话辣椒的起源和传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种植利用辣椒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形成“普泛与深重的嗜辣文化”的原因并举例说明这一文化在生活中的体现。
材料辣椒原产自中、南美洲的墨西哥、秘鲁等地。1548年辣椒由地中海地域推进到英格兰,16世纪末传入中欧。1542年以前葡萄牙人从巴西把辣椒带到印度,天正十一年辣椒传入日本,16世纪末传入朝鲜,进入17世纪,许多辣椒品种传入东南亚各国。
……可以推测辣椒传入中国应该是明末清初,但起初只是作为观赏作物和药物。大量传入则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大开海禁之后。值得一提的是,长江流域的江西、湖南和四川数省民众都以嗜椒著称。人们常不无戏谑地说江西人是“辣不怕”,湖南人是“怕不辣”,四川人“不怕辣”。这种情况的产生可能与清初的人口大迁移有关。
辣椒原产美洲,但其“外婆家”却没有中国人这样普泛与深重的嗜辣文化。这种情结的形成无疑有着极其深远的历史根源和社会经济根源。……中国传统本草学一向认为辛辣食物或辛辣味有“除六腑寒冷”的功效。此外辣椒适应性很强,种植成本低,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种植。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和商品意识不强,辣椒主要在食辣区域种植,形成了传统的辣椒生产区。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蔬菜格局变化,辣椒生产出现了适地化、规模化、商品化生产,在全国各地逐步发展成千万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产业经济。
——戴雄泽《漫话辣椒的起源和传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种植利用辣椒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形成“普泛与深重的嗜辣文化”的原因并举例说明这一文化在生活中的体现。
2.单选题- (共21题)
5.
欧洲煤钢共同体是在煤钢领域建立一个超国家机构,六国把管理煤钢生产、贸易的主权让渡给它,进行统一管理和调节。从欧洲共同市场的建立到统一货币欧元的诞生使用,无不是主权的让渡。这反映了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
A.各国主权不断丧失 |
B.超国家机构权力增大 |
C.各国被迫主权让渡 |
D.各国对主权共同分享 |
9.
2017年底,主要陈列中国文物的大英博物馆33展厅,对公众重新开放。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剪彩并观看了展厅中的中国玉器、瓷器等,该馆收藏的瓷器可能主要来自
A.民营手工业 |
B.家庭手工业 |
C.官营手工业 |
D.藩属国贡品 |
10.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晚明海外贸易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 出处 |
“臣请言开洋之利。我中国人若贩吕宋,则单是得其银钱而已。……是以中国湖丝百斤至彼悉得价可二三百两。” | 何乔远《请开海事疏》 |
“东洋吕宋,地无他产,夷人悉用银钱易货……故商人回澳,征水陆二饷外,属吕宋船者,每船更征银百五十两。” | 张燮《东西洋考》 |
“所通乃吕宋诸番,每以贱恶什物易其银钱,满载而归,往往致富。” | 李廷机《李文节集》 |
A.晚明政府禁止民间海外贸易 |
B.白银自吕宋流入中国 |
C.西方殖民者垄断东西方商路 |
D.中国商人主导对外贸易 |
11.
商代甲骨文中出现蚕、帛、丝、桑等字(如下图),并由此派生出从“桑”、从“糸”等与蚕丝有关的文字100多个。从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商代


A.种桑养蚕现象开始出现 |
B.丝织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
C.丝、帛等成为主要衣料 |
D.丝织业成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
12.
有学者认为: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发展成反比。以19世纪中后期的英国为例,此时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拖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这一转变说明
A.工场时代,妇女思想解放 |
B.女权运动开始,民主政治进步 |
C.工业时代,妇女角色改变 |
D.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 |
13.
《新全球史》作者本特利说:“正当中国船队在印度洋上进行探察之时,欧洲航海家也正准备进入大西洋和印度洋。与郑和及其同伴不同的是……他们的探险有两种不同却互补的动机。”“两种不同却互补的动机”是
A.政治和军事动机 |
B.经济和政治动机 |
C.经济和宗教动机 |
D.政治和宗教动机 |
14.
在某一历史时期,水手成了最令人羡慕和尊敬的职业,了解海外奇闻让人们乐此不疲,各种游记成畅销书……这最有可能描写的是
A.大航海时代的欧洲 |
B.郑和下西洋时代的中国 |
C.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 |
D.经济大危机时期的美国 |
15.
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船舶从英国港口出发到广州从事贸易时,其船载物资中经常有90%是白银。这一事实可以说明当时
A.清政府禁止进口英国商品 |
B.英国已丧失了殖民强国地位 |
C.中国商品价格优势很明显 |
D.英国对华贸易处于入超地位 |
16.
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A.缩小城乡差距 | 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
C.推动城市化进程 | 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
17.
民族资本家“火柴大王”刘鸿生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等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了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这说明了
A.民族工业受到官僚资本排挤打击 |
B.官僚资本壮大了民族企业 |
C.政府并不鼓励在重庆发展轻工业 |
D.刘鸿生抗战时期爱国精神 |
18.
1922年,由北京、上海等地的报社举办了一次民意调查,实业家张謇被民众选为“最景仰之人物”。张謇能够当选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末状元的身份 |
B.办近代新式学校 |
C.办近代新闻报纸 |
D.办近代民族企业 |
19.
对《晚清政府财政收入表》(单位:万两)所含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注:工商杂税收入包括盐课、关税、商税、各项杂税等。其中关税1841年约420万两,1887年2054万两;1911年3617万两。
年代 | 农业税收入 | 工商杂税收入 | 其他收入 | 总收入 |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
1849 | 3281 | 77% | 969 | 23% | | | 4250 | 100% |
1885 | 3071 | 40% | 3923 | 51% | 714 | 9% | 7708 | 100% |
1911 | 4810 | 16% | 20441 | 69% | 4445 | 15% | 29696 | 100% |
注:工商杂税收入包括盐课、关税、商税、各项杂税等。其中关税1841年约420万两,1887年2054万两;1911年3617万两。
A.中国开启近代化的进程 |
B.政府财政收支失衡 |
C.中国传统产业陷入困境 |
D.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
20.
(题文)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说:“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的主观目的范围。”下列最能证明作者观点的是
A.轮船招商局 |
B.江南制造总局 |
C.安庆内军械所 |
D.福州船政局 |
21.
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提出“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罗斯福实施“新政”,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所有这些反映了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互相学习借鉴 |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
C.伟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
D.实事求是原则无处不在 |
23.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近代化的国防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并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这一论述主要是针对
A.太平天国运动 |
B.洋务运动 |
C.戊戌变法 |
D.实业救国思想 |
24.
下列四张纪念邮票都以党的重要会议为主题,其中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主要矛盾—国企改革—计划经济—科学发展观 |
B.探索开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
C.经济建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三个代表 |
D.三大改造—经济特区—初级阶段—一国两制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1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8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