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期末测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117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8/12

1.选择题(共1题)

1.
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
A.“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风骚”作名词时,泛指文学,“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屈原的《离骚》。
B.《史记·陈涉世家》中有“足下事皆成”,其中“足下”是对人的敬称,出自晋文公与介子推的故事。
C.古代的称谓是很有讲究的。“尊君”是对人称对方的父亲、“卿”是古代君主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晚生”是旧时后进的人在前辈面前对自己的谦称。
D.《格列佛游记》中小人国国王治国有方,公正无私,大人国国王狂妄昏庸,野心勃勃。

2.字词书写(共1题)

2.
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1)擅自 轻盈 拈量 明眸善睐 急不暇择
(2)雅致 屏障 素常 言简意该 揠苗助长

3.诗歌鉴赏(共1题)

3.
诗歌赏析。
浣溪沙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用得极妙,请加以赏析。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4.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山故有亭①,世传以为叔子②之所游止也。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
熙宁元年③,余友人史君中辉以光禄卿④来守襄阳。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⑤,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又欲纪其事于石,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予
(选自欧阳修《岘山亭记》)
(注释) ①亭:这里指岘山亭。②叔子:羊祜,字叔子,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③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熙宁,宋神宗年号。④光禄卿:主管光禄寺的官员。⑤声:指好的声誉。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予求古仁人之心
(2)斯人
(3)其后轩为光禄堂
(4)君皆不能
【小题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感极悲者矣 鸣之不能通其意
B.而长烟一空  一食尽粟一石
C.属予作文记之    不物喜
D.予尝求古仁人心 属予作文以记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小题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乙)文第二段内容。

5.现代文阅读(共2题)

5.
明胶的那些“马甲”
①最近,随着“毒胶囊”和“老酸奶”备受关注,“明胶”这个陌生的名词迅速广为人知。
②实际上,明胶并非新事物,只不过它以前总是穿着别的“马甲”出现在公众面前。而“明胶”这个称呼往往用于工业界,也就不为寻常百姓所熟悉了。
③明胶的真实身份是一种胶原蛋白水解物。胶原蛋白广泛存在于动物的皮毛、骨头和胃肠等组织中:在分子层面上,它呈纤维状,很坚韧,也不溶于水。传统小吃中的皮冻,由浓的骨头汤形成胶状物,就是原生态的胶原蛋白。
④从本质上说,明胶或者胶原蛋白是蛋白质,但是它们作为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很低。决定蛋白质营养价值的主要是其氨基酸组成。通常的氨基酸有20种,人体对它们的需求量各不相同,有8种是必需的,其他12种则可以通过其他氨基酸转化而来。衡量一种蛋白质是否优质,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它含有多少必需的氨基酸,以及这些必需的氨基酸的比例有多接近人体需求:所以,如果把它作为食谱中唯一的蛋白质来源,那么无论吃多少都满足不了人体的需求,而大量非必需的氨基酸反倒增加了代谢负担。
⑤不过,明胶行走江湖靠的不是营养价值,而是不同的“包装”。穿上不同的“马甲”,它就具有了不同的卖点。
⑥最“高贵”的“马甲”是阿胶。阿胶与普通明胶的不同只在于现代的阿胶要用驴皮来做原料,而生产方法是涂上了神秘色彩的“传统工艺”。穿上了“阿胶”这个“马甲”,它就成了“美容圣品”“补血佳品”,具有各种神奇的“功效”。尽管包括阿胶厂家在内的许多人试图用科学方法去证实它的“神效”,不过迄今为止也没有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
⑦名声最差的“马甲”就是明胶了,虽然营养价值有限,但它却有优越的加工性能。在食品中,它的用途是增稠。比如说,牛奶中的脂肪不利于心血管健康,但是脱脂牛奶做成的酸奶口感很差,就可以用明胶来增稠。虽然营养价值不高,但毕竟没什么害处,现在流行的“老酸奶”,也是同样的思路。明胶的另一大用途是成胶。许多厨艺爱好者熟知的“吉利丁粉”,其实就是明胶的英文音译,把它在热水中溶化,凉下来就成了固体胶,许多果冻就是这么做出来的。除了酸奶和果冻,还有许多加工食品需要增稠和成胶,明胶也就成了现代食品中常用的添加剂之一。
⑧明胶之所以成为问题,主要是因为工业明胶的存在。除了在食品中有用,明胶在工业和医药中的应用也很广泛,而工业明胶对有害杂质处理的要求不高,因而对原料和生产流程的控制不像食品和药品那样严格,特别是皮革加工中的下脚料,经过了一些有毒试剂的处理,可能含有的有毒物质更多。用这样的原料生产的明胶,用于工业也还可以,用于食品、药品就比较危险了。比起生产要求高的食品明胶,工业明胶的成本明显要低,不过,有害杂质的存在并不影响其使用性能。也就是说,加到食品里,工业明胶和食用明胶同样“好使”,这就是不法分子有捣鬼机会的根源。
【小题1】第④段中“决定蛋白质营养价值的主要是其氨基酸组成”一句中的“主要”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小题2】第⑦段画线句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3】“工业明胶”为什么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结合第⑧段简要说明。 
【小题4】文中的“马甲”指的是什么?结合⑤~⑦段举一例加以说明。
6.
(题文)留守乡村的爷爷
蒋 曼
①孩子的爷爷在乡下,八十多岁了,嗓门洪亮,身体硬朗,还能参加各种劳动。他似乎从未有退休打算,每天都很忙碌,忙着照顾他的鸡、鸭、蔬菜和庄稼。
②前不久,接他到城里住过几天,可他老是记挂着乡下:菜该灌肥,该撒点草木灰;寄养在邻居家的看门狗还是天天回来睡;水沟要刨刨,不然树苗的根要烂了;母鸡们都下蛋在山上,便宜了黄鼠狼。在他的土地上,有太多需要他的物和事,从未有被生活丢弃的感觉。
③从孩子的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
④平常日子,他会仔细地安排家里地里的活计。菜长出来了,鸡长大了,就在它们之间编一道竹篱笆;赶场时,买点不常见的菜苗,种出来,看着都感觉稀奇。天燥地旱,他不着急:“没啥,油菜今年长得好,天干油分足。”如有阴雨,他也会安慰家里人:“稻子灌浆的时候,雨水多,不空壳。”某年洪水来犯,他也如此淡定:“这土肥沃啊,明年又种嘛。”数十年与土地亲密相守,其经验足够让他从容不迫。
⑤乡村老人对死亡有一种独特豁达,生死本是自然轮回,荣衰不只是庄稼和草木。爷爷能在一岁一枯荣的山野田间洞悉生命秘密。在乡村,死亡从来不是禁忌,到了高龄岁数,他们会早早地请来风水先生,选好墓地,准备好寿木,放在堂屋里,每年会亲自刷一遍漆,红色的或者黑色的,平时用来储存需要干燥的粮食,最后,存放自己。
⑥孩子的爷爷喜欢种树。我老公考上大学,他高兴地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现在还都郁郁葱葱,生长在已被废弃的小学校里。我们结婚时,他建议我们种一棵树,然而在水泥森林的城里,连人都难以安顿,我们在哪里可以种下属于自己的树呢。
⑦有了小孙女,爷爷说:“我在乡下给孙女种了棵香樟树,以后她大了,树也大了。”爷爷说不来动听的话,小孙女却记住了爷爷的礼物。这个城市出生的孩子,从此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了心灵相通的所在:一棵树,一棵和她一起成长的树。
⑧有一次,我们回老家时,女儿终于见到了这世界上属于她的那一棵树。爷爷领着孙女,骄傲地走在自家的土地上,满怀一个勤劳庄稼人的自豪感,大声地告诉孙女:“这地是我的,也是你的,小池塘是你的,大公鸡是你的,坡上的柏树全是你的,那只叫团团的狗也是你的……”
⑨我不由得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豁然开朗,哀而不伤。
(选自《长春日报》,有改动)
【小题1】(小题1)文中的爷爷做了那几件事?请简要概括。(说出三件即可)
【小题2】(小题2)结合全文,回答问题。
(1)从孩子的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镌刻”有什么含义?)
(2)我不由得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豁然开朗,哀而不伤。(为什么说爷爷给孙女的故乡是“广袤而丰盈”的?)
【小题3】(小题3)结合全文,谈谈标题“留守乡村的爷爷”的作用。
【小题4】(小题4)请简要概括文中爷爷的形象特点。
【小题5】(小题5)爷爷为什么要在乡下给孙女种一棵香樟树?

6.综合性学习(共2题)

7.
①悟,虽然类似于直觉,却总能直透物象事理的灵魂。
②悟之精,虽能让人心领神会,陶然自醉,却喜意内,难以口授言传;若以象喻之,则悟是思之上乍然绽放的花朵,是悱之雾中顿然呈现的灵光,是惑之途上然迷解的朗彻,是昧之晦中刹那焕耀的闪电……
③悟,虽有顿渐之分,却无格韵高下。顿悟者,悟如破壳而出的幼蛇,需经过一次次的变,方能抱得灵珠而成龙;渐修者,悟似爬山的旅人,只要进取不辍,必将登峰造极,尽阅天下美景致境。
④博物多学是识,格物明理是知,悟是心炉,是否经过心炉的升炼,是知识化为智慧的关键。如果智慧是我们生命天空里运化生机的皓日,那么悟便是冲砍黑暗初升的朝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深掘得水,深思常悟,悟能丰盈生命,水能滋生命。所以,心灵的悟境若现,生命的勃勃生气也必将如奔涌的江涛滚滚而来!
【小题1】请用正楷将语段中画线的词语工整地写在“田”字格里。
 
 
 
 
 
 
 
 
 
 
 
 
 
 
 
 
 
 
 
 
 
 
 
 
 
 
 
 
 
 
 
 
 
【小题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1)内    (2)然    (3)变 (4)滋
【小题3】文段中第④⑤段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并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
【小题4】请在第④段画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与前面句子句式相同。
8.
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让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让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致力于向全世界推广阅读、出版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希望居住在世界各地的人,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材料二:

(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内容。(不超过15个字)
(2)材料二是“世界读书日”的宣传图片。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介绍画面内容;②分别说说两幅宣传画的寓意。
(3)为“世界读书日”活动拟写一句宣传标语。

7.作文(共1题)

9.
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根据提示,按要求作文。

董卿在《朗读者》第二期开场白中说,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陪伴。朋友的陪伴,让时光多了一份友爱;父母的陪伴,让生命多了一份温暖;好书的陪伴,让头脑多了一份智慧;《朗读者》的陪伴,让心灵多了一份震撼……

请以“陪伴,让岁月多了一份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请先补充完题目,再作文。

题二:阅读下面的材料,联系实际,任选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然后写作。

母蟹对小蟹说:“你不要横爬,为什么不直着走?”小蟹答题:“妈妈,请您亲自教我怎样直走,我将照着您的样子走。”可母蟹根本不会直走。

写作要求: (1)若选题二,请按要求拟题,然后写作。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4)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综合性学习:(2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