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茶叶早期被先民利用作药、作菜食、作饮品,但长时期处于野生自然利用,并未成为商品。茶叶贸易的明确记载始于汉代,……南北朝时期,东北和西北少数民族先后在中国北部建立政权,就仿效汉族开始饮茶,他们所需的大量茶叶,有很大部分是通过商品买卖的手段获得的……。唐宋代茶叶生产和贸易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多层次的市场网络。
……明代前期茶叶贸易官卖官销,垄断经营茶叶,以达到“以茶治边”的目的。明朝中后期因朝廷经济能力衰退而大量吸收民间资本参与营运。……从18世纪到鸦片战争前夕,是华茶出口贸易的发展期,茶叶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大量茶叶输入欧美国家,使中国外贸有较大顺差。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华茶出口贸易的繁荣时期,华茶一度独步国际茶市。19世纪80年代后期起,出口之数逐步减少,继之“销路实有江河日下之势”,……曾经辉煌一时的中国近代茶业终于走到了尽头。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我国近代茶叶贸易。
材料 茶叶早期被先民利用作药、作菜食、作饮品,但长时期处于野生自然利用,并未成为商品。茶叶贸易的明确记载始于汉代,……南北朝时期,东北和西北少数民族先后在中国北部建立政权,就仿效汉族开始饮茶,他们所需的大量茶叶,有很大部分是通过商品买卖的手段获得的……。唐宋代茶叶生产和贸易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多层次的市场网络。
……明代前期茶叶贸易官卖官销,垄断经营茶叶,以达到“以茶治边”的目的。明朝中后期因朝廷经济能力衰退而大量吸收民间资本参与营运。……从18世纪到鸦片战争前夕,是华茶出口贸易的发展期,茶叶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大量茶叶输入欧美国家,使中国外贸有较大顺差。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华茶出口贸易的繁荣时期,华茶一度独步国际茶市。19世纪80年代后期起,出口之数逐步减少,继之“销路实有江河日下之势”,……曾经辉煌一时的中国近代茶业终于走到了尽头。
——改编自陈宗懋、杨亚军《古代茶叶贸易的发展与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茶叶贸易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我国近代茶叶贸易。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中国第一批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公布(节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编号2、10和63的企业类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编号52和61的企业创办的时代背景。
2018年中国第一批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公布(节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编号2、10和63的企业类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编号52和61的企业创办的时代背景。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16世纪始,随着英国社会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平民家庭普遍有了一定的财富积累,他们逐渐有能力购买一些除食物之外的消费品。……16世纪新毛呢的生产技术得到广泛传播,平民购买的新毛呢服装,曾被守旧毛呢商说成是“平民喜爱的轻浮货”。17世纪下半叶,英国消费者又掀起了购买进口亚麻服装的热潮。17、18世纪之交,“印度棉布实用、舒适、色彩斑斓,迅速吸引了英国平民,仅1684年就有逾百万件棉布服装运至英格兰。”18世纪初,时人发现“女仆和不起眼的穷人,甚至所有卑微的人,都穿上了价格低廉、质地轻薄、色彩明快的棉布服装”。……自17世纪中叶开始,英国成衣行会开始衰落,雇佣大量女成衣工的手工工场却日益繁荣。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早期英国平民服装改善的影响。
材料 自16世纪始,随着英国社会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平民家庭普遍有了一定的财富积累,他们逐渐有能力购买一些除食物之外的消费品。……16世纪新毛呢的生产技术得到广泛传播,平民购买的新毛呢服装,曾被守旧毛呢商说成是“平民喜爱的轻浮货”。17世纪下半叶,英国消费者又掀起了购买进口亚麻服装的热潮。17、18世纪之交,“印度棉布实用、舒适、色彩斑斓,迅速吸引了英国平民,仅1684年就有逾百万件棉布服装运至英格兰。”18世纪初,时人发现“女仆和不起眼的穷人,甚至所有卑微的人,都穿上了价格低廉、质地轻薄、色彩明快的棉布服装”。……自17世纪中叶开始,英国成衣行会开始衰落,雇佣大量女成衣工的手工工场却日益繁荣。
——摘编自谭赛花《近代早期英国平民服装的改善与工业革命的孕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早期英国平民服装改善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早期英国平民服装改善的影响。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所谓公共住房,是指政府为城市低收入住户建造和维护、收取低额租金并由政府管理的住房。……根据1933年的全国产业复兴法第二部分的规定,罗斯福政府建立了公共工程局,拨款33亿美元,举办大规模公共工程,这其中包括一部分公共住房建设计划,……1934年—1937年间,公共工程局新建21640套公共住房,这一时段所建造的公共住房,主要是造价较低的低租金住房,……193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美国住房法》,根据该法案新建的“美国公共住房署”取代了公共工程局,专门负责低收入住房问题。该署资金100万美元,并有权借贷5亿美元,该署负责向自愿申请参与联邦项目的各地地方公共住房管理局提供住房开发成本的90%。……二战爆发后,公共住房建设开始让位于战时住房建设。194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拉纳姆法》,该法授权联邦拨款1.5亿美元为军事工业中心建造住房。……综上所述,联邦政府最终通过立法的形式确立了利用公共住房解决城市低收入住房问题这一基本策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新政时期公共住房政策的影响。
材料 所谓公共住房,是指政府为城市低收入住户建造和维护、收取低额租金并由政府管理的住房。……根据1933年的全国产业复兴法第二部分的规定,罗斯福政府建立了公共工程局,拨款33亿美元,举办大规模公共工程,这其中包括一部分公共住房建设计划,……1934年—1937年间,公共工程局新建21640套公共住房,这一时段所建造的公共住房,主要是造价较低的低租金住房,……193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美国住房法》,根据该法案新建的“美国公共住房署”取代了公共工程局,专门负责低收入住房问题。该署资金100万美元,并有权借贷5亿美元,该署负责向自愿申请参与联邦项目的各地地方公共住房管理局提供住房开发成本的90%。……二战爆发后,公共住房建设开始让位于战时住房建设。194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拉纳姆法》,该法授权联邦拨款1.5亿美元为军事工业中心建造住房。……综上所述,联邦政府最终通过立法的形式确立了利用公共住房解决城市低收入住房问题这一基本策略。
——摘编自李莉《美国新政时期的公共住房政策探析》
(1)根据材料,归纳美国新政时期公共住房政策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新政时期公共住房政策的影响。
2.单选题- (共19题)
5.
读下表,2010—2016年世界经济增长率

对表格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对表格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A.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已建立 |
B.经济全球化受挫影响世界经济增长 |
C.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缩小 |
D.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 |
6.
20世纪60年代,美国总统约翰逊提出“伟大社会”施政纲领,通过了包括“向贫困宣战”、“保障民权”及医疗卫生等多项立法,这一时期美国改革的突出特点是
A.突破了社会性质的限制 |
B.逐步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
C.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
D.应对资本主义阵营挑战 |
7.
1983年,法国总统密特朗宣布:市场从此应该以他特有的方式从政府手中接过经济行为设限的职责。1986年,法国政府开始了第一次私有化浪潮。这一时期的法国
A.建立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B.体现了“混合经济”的时代特点 |
C.践行了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 |
D.反映了“知识经济”的时代需求 |
9.
据统计,1912—1913年,北洋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这反映出
A.经济立法体系完善 |
B.实业救国思潮影响广泛 |
C.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
D.政府是资产阶级代言人 |
10.
1956年,国务院发出《关于放宽农村市场管理问题的指示》,决定在农村市场中适当放宽对农副产品的管理。这表明党和政府
A.提出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
B.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
C.希望有限开放自由市场 |
D.跳出了苏联模式的干扰 |
11.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出现了“跃进歌声满天飞,歌声海洋诗成山。太白斗酒诗百篇,农民只需半杆烟”的现象,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左”倾思想的扩展 |
B.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
C.“一五”计划的实施 |
D.“双百方针”的推动 |
12.
读下表。
对表格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广宗县志》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志》 | 《海城县志》 |
1983年7月1日,县领导为公村万元户吕英杰劳动致富撑腰,向群众宣传允许个人购买汽车搞长途贩运。 | 1983年,部分国营企业实行利改税。 | 1983年1月8日,中共海城县委、县政府为370多名专业户、重点户代表披红戴花,并颁发了奖状。 |
对表格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 |
B.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型 |
C.经济体制改革已是大势所趋 |
D.政府不断强化经济职能 |
13.
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阿尔萨斯、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倍。这些现象对欧洲的最主要影响是
A.实现了贸易中心的转移 |
B.迅速加大社会贫富差距 |
C.各国设置壁垒转嫁危机 |
D.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 |
14.
19世纪80年代,美国很多同业公会发展为托拉斯。19世纪90年代,企业并购脚步加快,1898—1902年,被兼并企业总数达2653家,130家最大公司的规模增长了4倍,并控制了全国工业资本的40%。这在本质上反映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
C.社会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
D.工业化生产导致财富集中 |
15.
“经济民族主义”在20世纪30年代给欧洲和美国乃至世界带来深重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20世纪40年代,为克服“经济民族主义”而设计的国际制度是
A.马歇尔计划和世界贸易组织 |
B.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 |
C.马歇尔计划和布雷顿森林体系 |
D.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 |
16.
1929年,苏联专门设立外国咨询局,负责引导引进技术工作;1930年,苏联通过:“进一步推广……聘请外国工程师、技师和熟练工人的做法”的决议;1932年,苏联共派遣2000多人次出国考察、学习。据此可知,苏联这一时期的经济政策
A.促进了苏联工业化建设 |
B.深受新经济政策的影响 |
C.得益于计划体制的实施 |
D.改变了国际关系的格局 |
17.
20世纪初,交际舞进入清朝宫廷。民国初年,举办交际舞会成为北洋政府礼待外宾的方式,也逐渐成为上流社会的一种时髦娱乐。20世纪20年代,交际舞业“迅速极盛”。这表明
A.政府主导社会文化的潮流风向 |
B.中西合璧充斥各社会生活领域 |
C.西方文明影响的扩展 |
D.西方文化生活方式成为主流 |
18.
近代早期英国的公司法人是“国家之子”,只有国王或议会才能设立公司法人。到19世纪中期,英国议会通过《股份公司法》,才正式确立了设立公司法人的登记注册制度。公司法人由“国家之子”转变为“法律之子”。这一转变
A.反映了商业革命的重要成果 |
B.体现了自由主义思想的确立 |
C.推动了立宪政治的发展完善 |
D.适应了技术革新的时代需求 |
19.
西晋时期张协的作品记载,“销(生铁)逾羊头,镤(pu,未经炼制的铜铁)越锻成,乃炼乃铄,万辟千灌;丰隆奋椎,飞廉扇炭”。材料所述发明体现了古代中国
A.灌溉工具的创新 |
B.农用动力的革命 |
C.中西技术的交流 |
D.冶金技术的发展 |
20.
宋朝诗人写道“城郭之人日夜经营,流通财货,以售百物,以养乡村”、“昨夜三更穿市过,只闻米贱油盐贵”、“夜行山步鼓冬冬,晓市优场炬火红”。这些记载主要反映了当时
A.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 |
B.工商业市镇兴起 |
C.政府市场政策的转型 |
D.草市高度成熟 |
21.
明清时期,逐渐形成多元的地权交易体系链:胎借一租佃一押租一典一抵当一活卖一绝卖。这些“业”的交易形态,既包括产权不变的融通性交易与用益性交易;也包括以移转产权为目的的交易类型。这些交易
A.瓦解了自然经济 |
B.加重了财政负担 |
C.加快了土地流转 |
D.改善了农民处境 |
22.
英国蓝皮书《1846年中国各国贸易报告》记载,(1847年英国驻福州的领事说)关于英国或其他外国在这个港口进行贸易,目前还看不出任何有希望的前途。没有“希望的前途”主要是因为
A.中国传统经济具有超强稳定性 |
B.五口通商不能满足英国的需求 |
C.中国传统手工业长期领先世界 |
D.清政府的自强运动和商战思想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