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某中学准备举办共和国成就专题展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相关整理工作。
(民主法制篇)
材料一“法治”即法的统治,是人民当家做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材料一中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新中国初期,哪一举措体现了作者观点?
(国防建设篇)
材料二:1953年1月7日,***在高级步兵学校第一期开学典礼上的训词中指出,“为了保卫祖国免受帝国主义的侵略,依靠我们过去和较为落后的国内敌人作战的装备和战术是不够的了,我们必须掌握最新的装备和随之而来的最新的战术,我们必须向苏联的军事科学学习,以便迅速把我军提高到足以在现代化的战争中取胜的水平……”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人民军队建设主要是针对哪一不利国际因素而进行的?
60年代组建的第二炮兵部队担负了什么任务?国防建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祖国统一篇)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这一理论在香港和澳门获得了成功的实践。
﹣﹣《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
(3)材料三中,大陆首创的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政策是什么?这一理论提出的依据是什么?
(民主法制篇)
材料一“法治”即法的统治,是人民当家做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材料一中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新中国初期,哪一举措体现了作者观点?
(国防建设篇)
材料二:1953年1月7日,***在高级步兵学校第一期开学典礼上的训词中指出,“为了保卫祖国免受帝国主义的侵略,依靠我们过去和较为落后的国内敌人作战的装备和战术是不够的了,我们必须掌握最新的装备和随之而来的最新的战术,我们必须向苏联的军事科学学习,以便迅速把我军提高到足以在现代化的战争中取胜的水平……”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人民军队建设主要是针对哪一不利国际因素而进行的?
60年代组建的第二炮兵部队担负了什么任务?国防建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祖国统一篇)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这一理论在香港和澳门获得了成功的实践。
﹣﹣《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
(3)材料三中,大陆首创的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政策是什么?这一理论提出的依据是什么?
2.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0年12月,***会见斯诺时说“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要走弯路,就是S形。”这是他对党走过的历史道路的形象说法……
﹣﹣《党的艰辛探索的厚重史书》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60年代党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所走的弯路。我们应从中吸取怎样的历史教训?
材料二“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过去‘三靠'(即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货款,生活靠教济),越靠越穷,现在‘靠三’(即靠三中全会路线),越靠越富。”
(2)材料二反映出农民对我们党在农村的什么政策称赞?该政策给农村带来哪些变化?
材料三 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
﹣﹣1979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正在作出怎样的战略决策?这一战略决策是如何迈出第一步的?
材料四

(4)根据材料四,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变化。
材料一 1970年12月,***会见斯诺时说“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要走弯路,就是S形。”这是他对党走过的历史道路的形象说法……
﹣﹣《党的艰辛探索的厚重史书》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60年代党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所走的弯路。我们应从中吸取怎样的历史教训?
材料二“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过去‘三靠'(即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货款,生活靠教济),越靠越穷,现在‘靠三’(即靠三中全会路线),越靠越富。”
(2)材料二反映出农民对我们党在农村的什么政策称赞?该政策给农村带来哪些变化?
材料三 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
﹣﹣1979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正在作出怎样的战略决策?这一战略决策是如何迈出第一步的?
材料四

(4)根据材料四,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变化。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这是周恩来的创造,它和旧的国际关系中“弱肉强食”的行径相对立,如今已成为世界公认的指导国际关系的准则
﹣﹣《周思来外交风云》
(1)周恩来创造的准则是和哪几国领导人共同提出的?该“创造”的提出有什么意义?
材料二 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是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相互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
同见解。……16万万亚非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成功。
﹣﹣周恩来
(2)材料二中的“会议”有什么特点?“会议成功”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材料三如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3)材料三中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迎来了建国后建交的第二次高峰。出现新局面的关键因素是什么?70年代还有哪些重大外交成就?建国60多年,我国外交成就斐然,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 这是周恩来的创造,它和旧的国际关系中“弱肉强食”的行径相对立,如今已成为世界公认的指导国际关系的准则
﹣﹣《周思来外交风云》
(1)周恩来创造的准则是和哪几国领导人共同提出的?该“创造”的提出有什么意义?
材料二 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是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相互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
同见解。……16万万亚非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成功。
﹣﹣周恩来
(2)材料二中的“会议”有什么特点?“会议成功”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材料三如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3)材料三中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迎来了建国后建交的第二次高峰。出现新局面的关键因素是什么?70年代还有哪些重大外交成就?建国60多年,我国外交成就斐然,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2.判断题- (共5题)
3.选择题- (共16题)
10.
万隆会议期间,菲律宾外长罗慕洛高度评价周恩来总理的讲话:“这个演说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现了民主精神。”他这样说是因为周恩来总理对会议的主要贡献是( )
A.周恩来提出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 |
B.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
C.周恩来提倡讨论了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
D.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12.
(题文)***曾对来访的尼克松说:“(我们)过去22年总是谈不拢,现在从打乒乓球起不到10个月就谈成了。”谈成的直接结果是( )
A.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 B.中国重返联合国 |
C.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13.
西藏自治区的领导干部中,近八成是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在自治区、自治县、自治乡人大代表中分别约占88.4%、92.6%、和99%。这体现了我国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B.注重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 |
C.少数民族享受比汉族更多的权利 |
D.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政策 |
14.
1971年,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有位美国驻联合国代表感慨地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材料中的“转折点”是指( )
A.中国代表出席万隆会议 | B.中国在联合国法席位恢复 |
C.中日关系正常化 | D.中美建交 |
15.
“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庶几可告慰先生也。”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提及的“九二共识”是指( )
A.和平统一方针 |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
C.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 D.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
16.
在电视荧屏上,你经常可以看到台湾艺人的身影:欧弟在主持《天天向上》,林志颖父子出演《爸爸去哪儿》;你也可以看到李宇春等大陆艺人在台湾舞台上靓丽的身影。这主要说明了( )
A.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
B.大陆明星实力不如台湾明星 |
C.台湾同胞完全赞同“一国两制” |
D.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密切 |
17.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尽管不愿见香港回归中国,但她仍然称赞邓小平提出了“最富天才的创见。”这一“天才的创见”是指()
A.改革开放伟大决策 |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C.“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 D.“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
22.
邓小平说:“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保障“十亿人口”基础教育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B.“希望工程” |
C.《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
D.“科教兴国”战略 |
23.
2013年6月11日,我国航天技术领域取得了又一突破,“神州十号”成功发射。追溯历史,上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B.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 |
C.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 |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
4.填空题- (共5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5道)
选择题:(16道)
填空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