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山东省潍坊市重点中学新高二暑假作业(七)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11361

试卷类型:假期作业
试卷考试时间:2011/10/15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2008年是周恩来总理110周年诞辰。周恩来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兼外交部长,在国际上有着广泛的影响。下面是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的周恩来。

图1  1951年6月18日。标题是:共产主义分子周恩来。下面的小字是: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
图2  1954年3月10日。标题是:红色中国的周恩来。下面的小字是:一边参与战争,一边谈论和平。
图3  1971年11月8 日。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分)
(1)据图1,“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这句话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含义是什么? (2分)
(2)据图2和所学知识,“战争”和“和平”分别是指什么?(2分)你如何看待《时代周刊》所说的“战争”与“和平”的关系? (1分)
(3)据图3和所学知识,“中国人来了”的具体标志是什么事情?(2分)美国对“中国人来了”持何态度?(1分)为什么?(2分)
(4)1976年周恩来与***两位伟人相继去世后,关于他们的话题越来越多。美国《时代》周刊载文说:假如中国今天好像正在走第二步,或者也许甚至第三步,那么功劳首先应该归于周恩来。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时代周刊给予周恩来总理极高评价的原因有哪些? (2分)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济外交史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关系到国际经济协调、世界和平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外交政策和行为。经济发展了才使国家的政治安全得以维护,而一国的经济外交,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十分重要。
——周永生《经济外交》
(1)依据材料一归纳经济外交的基本特征。(1分)
材料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增强、政治影响力扩大和对外开放水平提高,我国与外部世界的经济联系和互动明显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关系也步入一个新阶段。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注重经济外交成为各国的共同选择。在变革中,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有所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加大,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抱有强烈愿望。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发展潜力巨大,与我国的经济互实上性很强,与我国发展经贸合作的要求十分迫切。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与发展中国家没有根本利害冲突。
——人民日报社论《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外交大有可为》(2004年9月3日)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提代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分析我国对发展中国家开展经济外交的有利因素。(6分)
材料三:1998年中央提出“要抓紧研究和实施‘走出去’的开展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外资源,以利增加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和后劲”。……新的国内外形势要求政府对“走出去”战略的目标、内涵予以明确构筑,赋予新内涵,并出台新的支持性政策措施,以便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大潮中,为我国谋求更大的经济增长动力和发展空间。
——郡厚媛《国际商报》
(3)21世纪以来,我国在经济外交上实行“走出去”战略。为此,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与此相适应,我国经济体制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4分)
3.
根据提示完成“战后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探究任务:(本题14分)
(1)二战后,由于国家利益的冲突和意识形态的不同,美苏两国由战时的同盟关系转而走向对抗,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的对抗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图示。(3分)

A: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
(2)美苏两国能够成为国际关系格局中的“一极”,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国际关系格局呈现出怎样的特征?(2分)
(3)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国际格局发生了哪些变化?(3分)
(4)1991年苏联解体对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此后国际关系格局又呈现出怎样的特征?(2分)
(5)结合以上探究过程,归纳影响战后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2分)
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国际格局总的趋势是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可能是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三国际形势的变化怎么看?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国际上议论纷纷,国内也有各种意见……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是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和平与发展两个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20世纪六七十年代导致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因素有哪些?根源是什么?
(2)西方国家针对第三世界和社会主义国家是如何进行“没有硝烟”的世界大战的?
(3)上述材料中“国际形势的变化”的表现是什么?指出变化的原因及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

2.单选题(共15题)

5.
据新华社2010年1月13日报道,中国驻海地维和部队在此次地震中有8人被埋,10多人失踪。……面对重大牺牲,中国有关部门表示将继续参与海地的维和活动。此材料表明新时期中国外交
A.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C.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D.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6.
***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训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对“一边倒”外交政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发展了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B.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外交孤立
C.维护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D.缓解了新中国的经济困难
7.
1971年10月,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击败美国”的事件是指
A.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取得胜利
B.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8.
对所示漫画《梅开三度》理解正确的是
A.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突出成就
B.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
C.大国结盟成为国际交往的发展趋势
D.外交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稳定的政治环境
9.
如下图所示,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了三次外交高潮。下列选项中与之相适应的是(  )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美联合公报》开展多边外交
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美建交公报》
C.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朝核六方会谈
D.不结盟运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世界贸易组织
10.
苏联《消息报》和《真理报》在杜鲁门主义发表后的第三天和第四天,就分别发表社论,指出这是“帝国主义扩张政策”。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
A. 表明了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
B. 表明美国要发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武装进攻
C. 实质是马歇尔计划
D. 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11.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为此出台的美国外交政策是
A.“和平演变”B.杜鲁门主义C.马歇尔计划D.建立北约组织
12.
某国领导人在演讲中呼吁:“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故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吾国为本身之最大利益以及为和平与人道计,对于此种责任,不能畏缩,不应畏缩,且在事实上亦未畏缩。”下列对该领导人所在国家及发出这一呼吁背景的推测较为合理的是  
A.英国――在世界上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B.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实力空前膨胀
C.苏联――勃列日涅夫改革增强了军事力量
D.中国――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逐渐增强
13.
欧共体的形成、日本的崛起和不结盟运动的共同点有
①都是为了摆脱大国控制 ②都是走联合自强的道路
③都促使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④都是西方发达国家挑战超级大国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4.
20世纪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包括
①欧共体的建立 ②日本的崛起 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④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5.
仔细阅读漫画,对漫画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两极格局已解体
B.一超多强局面形成
C.美国企图推行单边外交政策
D.多极化格局形成
16.
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是()
A. 不结盟运动   B. 联合国
C. 世界贸易组织 D. 欧洲联盟
17.
尼克松说“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需要一个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谈判时代”提出的原因不包括
A.日本与西欧的发展B.第三世界逐渐崛起
C.社会主义力量壮大D.国际恐怖主义猖獗
18.
“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上述材料评论的是
A.联合国的建立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D.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19.
阅读《20世纪联合国亚非拉国家数量表(单位:国家数)》。

下列关于表格的解读正确的是
A.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中居主导地位
B.第三世界力量在六七十年代迅速发展
C.亚非拉国家摆脱了美苏超级大国的控制
D.参加不结盟运动的国家逐年增加

3.选择题(共11题)

20.下面(    )是方程。
21.

—What a nice car! Is it yours?
—Yes! I _____ it for three months.

22.

—What a nice car! Is it yours?
—Yes! I _____ it for three months.

23.

(2015·四川)设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若点M,N满足,则(    )


24.

(2015·四川)设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若点M,N满足,则(    )


25.

我会填

静:共{#blank#}1{#/blank#}笔,部首是{#blank#}2{#/blank#}。

思:共{#blank#}3{#/blank#}笔,部首是{#blank#}4{#/blank#}。

26.

如图所示,地面上有一高h的平台,平台下有一倾角可调的挡板,挡板的一端与平台边缘A点的正下方B点重合。将一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球以v的速度水平推出。适当调节挡板的倾角,小球会刚好垂直撞在挡板上。已知小球下落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求小球运动的时间是多少?

27.

《静夜思》这首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明亮的{#blank#}1{#/blank#}照在床前,地上就像铺上一层{#blank#}2{#/blank#}。远离{#blank#}3{#/blank#}的人望着那天上的{#blank#}4{#/blank#},不由得思念起{#blank#}5{#/blank#}来。表达了诗人{#blank#}6{#/blank#}的思想感情。

28.

《静夜思》这首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明亮的{#blank#}1{#/blank#}照在床前,地上就像铺上一层{#blank#}2{#/blank#}。远离{#blank#}3{#/blank#}的人望着那天上的{#blank#}4{#/blank#},不由得思念起{#blank#}5{#/blank#}来。表达了诗人{#blank#}6{#/blank#}的思想感情。

29.

思的笔画顺序是:{#blank#}1{#/blank#}

30.

思的笔画顺序是:{#blank#}1{#/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