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图片见证历史,图片诉说历史。新中国成立至今,虽然压经风雨六十余载,却走过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之路。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1)阅读图l,说一说为什么新中国的成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分)
(2)图2反映了三大改造中的哪一项内容?这次改造中的创举是什么?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3分)
(3)我们为什么把图3中的会议作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1分)

(1)阅读图l,说一说为什么新中国的成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分)
(2)图2反映了三大改造中的哪一项内容?这次改造中的创举是什么?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3分)
(3)我们为什么把图3中的会议作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1分)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79年1月1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出现了一位中国老人的画像,其标题为“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材料二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过多干预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导致企业活力不够,效率不高,缺乏竞争力。因此“松绑”成为了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最强音。
材料三 历史进入了二十—世纪,随着国民经济“十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在工业、农业、科技等领域取得了辉煌成绩,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请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新时代”始于我党的哪次会议?邓小平入选《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有企业的“松绑”是怎样进行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改革开放有何成效?(2分)
材料一 1979年1月1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出现了一位中国老人的画像,其标题为“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材料二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过多干预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导致企业活力不够,效率不高,缺乏竞争力。因此“松绑”成为了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最强音。
材料三 历史进入了二十—世纪,随着国民经济“十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在工业、农业、科技等领域取得了辉煌成绩,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请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新时代”始于我党的哪次会议?邓小平入选《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有企业的“松绑”是怎样进行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改革开放有何成效?(2分)
2.判断题- (共1题)
3.
判断题:(每题1分,共6分)
(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一五计划”的完成,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3)在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对手工业者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之后,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5)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6)1967年2月前后,党内老一辈革命家在不同的会议上,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提出了强烈批评,但被诬为“二月逆流”
(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一五计划”的完成,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3)在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对手工业者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之后,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5)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6)1967年2月前后,党内老一辈革命家在不同的会议上,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提出了强烈批评,但被诬为“二月逆流”
3.选择题- (共21题)
4.
201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公布,它处处体现了党中央对民生的重视。而在1953年开始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我国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的是( )
A.农业 | B.重工业 | C.商业 | D.轻工业 |
5.有一种电加热恒温箱,工作原理如图(甲)所示.控制电路由电压为U1=9V的电源、开关、电磁继电器(线圈电阻不计)、电阻箱R0和热敏电阻R1组成;工作电路由电压为U2=220V的电源和电阻为R2=44Ω的电热丝组成.其中,电磁继电器只有当线圈中电流达到60mA时,衔铁才吸合,切断工作电路;热敏电阻R1阻值随温度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求:
6.
以下关于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②规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道路 ③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④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①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②规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道路 ③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④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8.
下列选项中,前后联系正确的一组是
A.抗美援朝——中国第一次取得反抗外国侵略的胜利 |
B.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
C.三大改造——重点发展重工业 |
D.新中国成立——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
10.
口号、标语不仅是浓缩的历史,还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引导人们行为取向的有效的鼓动方式之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②“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剩下全是我们社员自己的”③“上山下乡”,“停课闹革命”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②“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剩下全是我们社员自己的”③“上山下乡”,“停课闹革命”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①②③④ | B.①④③② | C.③④①② | D.②①④③ |
11.
电影《活着》中有这样一个场景:20世纪50年代末,一个小孩找出父亲用的包着铁皮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建国初的土地改革 | B.三大改造 |
C.“大跃进”运动 | D.人民公社化运动 |
12.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的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的现象。当时还出现“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的打油诗。这些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自然灾害严重 | B.苏联撤走专家 |
C.“左”的错误泛滥 | D.“文化大革命”的开展 |
14.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同家和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主要表现在
①全国出现了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的大动乱
②民主法制被践踏,大批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严重迫害
③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
④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
①全国出现了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的大动乱
②民主法制被践踏,大批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严重迫害
③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
④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
A.①②③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16.家庭电路中用{#blank#}1{#/blank#}(填器件名称)可判别插座是否按“左零右火”的方式连接在电路中 . 若结果显示,某一两眼插座按“左火右零”方式接线,则该插座{#blank#}2{#/blank#}(能/不能)对插在该插座上的用电器供电 .
17.家庭电路中用{#blank#}1{#/blank#}(填器件名称)可判别插座是否按“左零右火”的方式连接在电路中 . 若结果显示,某一两眼插座按“左火右零”方式接线,则该插座{#blank#}2{#/blank#}(能/不能)对插在该插座上的用电器供电 .
18.
下列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
B.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
C.1985年开始,1992年后加快改革步伐 |
D.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19.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泽东)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一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一来提高农业生产率。”材料中所说的后一个“改变组织方式”,实际上是使农民拥有了
①土地使用权 ②土地所有权 ③生产自主权
①土地使用权 ②土地所有权 ③生产自主权
A.①②③ | B.①② | C.①③ | D.②③ |
20.
用表格归纳知识,是我们学习历史使用的方法之一.请你完成表格中①②③对应的知识( )
措施 | 典型代表 | 意义 |
建立经济特区 |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①) | 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 天津、上海等(②)沿海港口城市 | 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 |
开辟(③) |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 | 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A.广州 14个 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 B.湛江 4个 沿海经济开发区 |
C.海南岛 14个 沿海经济开发区 | D.海南岛 5个 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
21.如图甲所示,用吸管吸饮料时,是{#blank#}1{#/blank#}使饮料上升到嘴里 . 如果向静止悬挂的气球右侧面吹气(如图乙),发现气球将向人{#blank#}2{#/blank#}(左/右)侧运动 .
22.
下列有关新中国成立后党的一些重要会议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①十二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②十三大: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③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十五大:邓小平的讲话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姓“资”姓“社”问题的困扰
①十二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②十三大: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③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十五大:邓小平的讲话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姓“资”姓“社”问题的困扰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③④ | D.②③ |
4.填空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21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