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1)14一18世纪,西欧出现了哪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
(2)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各自特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说明。
材料一 每一个国家有三种权力,即立法权力、有关国际法事项的行政权力和有关公民法事务的行政权力。依据第三种权力,王侯或官府处罚犯罪或裁决公民中的讼争。人们称第三种权力为司法权,而第二种权力简称为国家的行政权。当立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定会担心,同一个人制定暴虐的法律,并同时加以执行。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同样也不复存在。因为如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法官就同时成为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变成了压迫者。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3)根据材料一指出孟德斯鸠所主张和反对的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的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精神的继续弘扬。
——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4)材料中“新的历史条件”指的是什么?
(2)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各自特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说明。
材料一 每一个国家有三种权力,即立法权力、有关国际法事项的行政权力和有关公民法事务的行政权力。依据第三种权力,王侯或官府处罚犯罪或裁决公民中的讼争。人们称第三种权力为司法权,而第二种权力简称为国家的行政权。当立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定会担心,同一个人制定暴虐的法律,并同时加以执行。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同样也不复存在。因为如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法官就同时成为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变成了压迫者。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3)根据材料一指出孟德斯鸠所主张和反对的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的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精神的继续弘扬。
——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4)材料中“新的历史条件”指的是什么?
2.单选题- (共24题)
2.
1951年11月,年轻的芝加哥大学博士巫宁坤回国进入燕京大学担任西语教授,在学校的图书馆没有看到几本英美文学理论书籍,只找到几本苏联删减版翻印的美国小说,作为宣讲西语的教材。材料从本质上说明建国初期
A.大学教学按照苏联的模式进行 |
B.西方文化在中国受到严重封杀 |
C.外交意识形态影响国内教育 |
D.教育受到国内经济建设影响 |
3.
“把人类拉到了与普通生物同样的层面,所有的地球生物,都与人类有了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彻底打破了人类自高自大,一神之下,众生之上的愚昧式自尊。”这段话评价的是
A.哥白尼《天体运行论》 |
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
C.达尔文的进化论 |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
4.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采信地圆、地动等天文地理学说,提出圆形的地球之上,“居中之国”并不存在;他还认为“今华夷通市,正朔相通”,故比较了中国农历与西洋历法的差异,“以便稽览”。这表明魏源
A.倡导“师夷长技以自强” |
B.主张与外国进行“商战” |
C.突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
D.为制度变革寻求理论依据 |
5.
卢梭指出:“公共的力量,必须有一个属于它自己的工作机关来使力量集中,并使其在公共意志指导下开始工作,以成为国家与主权间的一种交通工具。”卢梭强调
A.政府人员应是人民的公仆 | B.成立代表公共意志的政府 |
C.公共意志即为国家的法律 | D.国家主权应高于公共意志 |
6.
“随着世俗社会的兴起及城市的发展,西方人终于从迷梦中觉醒,失踪的古典文化终于战胜经院哲学与《圣经》,雅典终于战胜耶路撒冷。从此,西方人不仅开始反思以往落后的神学世界,同时勇敢地开始探索新世界。”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新航路开辟 | B.启蒙运动 |
C.文艺复兴 | D.宗教改革 |
7.
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在东西方几个古老的文明中心,出现了一些对人类进行反省的哲人。下列经典语句能够表明在此期间人的精神觉醒的有
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宇宙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④吃饭穿衣就是“人伦物理”
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宇宙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④吃饭穿衣就是“人伦物理”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④ |
8.
康德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的自由是粗野的、无法律状态的自由。为了克服冲突、调和矛盾,使权力与自由并行不悖,就必须限制绝对自由,这就需要国家及其法律。这表明
A.康德崇尚自然法原则 |
B.他主张建立普遍法治的社会 |
C.康德反对平等和自由 |
D.康德追求纯粹理想社会状态 |
9.
路德一再激烈攻击理性,以《圣经》的名义斥责哥白尼,他坦率承认,以理性的观点来看,基督教的许多预料推测都是荒谬的;加尔文宣扬人类自初生来就是道德上无力的,而先定论的教义似乎有意要使人类的一切努力归于无效。上述材料表明( )
A.新教崇尚人文而非理性 | B.科学与宗教信仰水火难相容 |
C.新教与旧天主教无区别 | D.改革后的新教坚持信仰至上 |
10.
宋代之前,音乐的功能主要表现为教化,庄严、正经的宫廷音乐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到了宋代,以娱乐为目的的市井音乐(类似于流行音乐)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宫廷音乐则逐渐衰落,让位于市井音乐。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市民社会的形成 |
B.民间教育的发达 |
C.宋代理学的兴起 |
D.频繁的对外交流 |
11.
下列关于不同时期文人画的叙述错误的是
A.顾恺之的绘画理论是中国古代的开创之作 |
B.吴道子的画被誉为“吴带当风” |
C.北宋文人山水画构图气势宏伟 |
D.明清时期文人画与宋元文化没有任何渊源 |
12.
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人依据黄河流域的气候、物候建立起来的补充历法。战国末期《吕氏春秋》一书记载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两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并写入历法且沿用至今。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A.北方经济的持续领先 |
B.农学研究因循守旧 |
C.农耕文明的积淀传承 |
D.天文历法科学严密 |
13.
从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所带来的后果看,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
①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②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因此改变
③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出现
①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②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因此改变
③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出现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14.
英国科学家海怀特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一书中写道:“伽利略说地球是动的,太阳是静的;宗教法庭则说地球是固定的,太阳是动的;而牛顿派的天文学家则认为太阳是动的,地球也是动的.”作者的意图是:
A.宗教法庭热衷于科学研究 |
B.科学家和宗教法庭的观点很难调和 |
C.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难以判断 |
D.科学家曾经继承了宗教法庭的观点 |
15.
美国著名史学家R.R.帕尔默曾说:“经济活动依然主要是国家性和全球性的。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市场已创立起来,货币、劳务、金钱、资本和民间往来,差不多不再顾及国界。”推动帕尔默所论现象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
B.早期的殖民扩张 |
C.第一次工业革命 |
D.第二次工业革命 |
16.
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1946年问世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设计之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轨迹的;导弹的前身是德国人研制的远程液体燃料火箭,目的是用于空袭英国。以上史实主要说明
A.科技革命带来的双刃剑作用明显 |
B.战争加速了新科技革命成果的发明 |
C.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
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
17.
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该演讲称: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这表明,此时马克思主义
A.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
B.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
C.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
D.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
18.
甲午战争击碎了国人对洋务自强的美好憧憬,以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成为时代的必然选择。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明定国是”诏颁布 |
B.《天演论》译著发表 |
C.《时务报》创刊 |
D.“公车上书”的发生 |
19.
下列关于1905年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民族主义的矛头直指帝国主义 | B.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
C.民生主义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 | D.三民主义是最早的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 |
20.
有一对联概括孙中山先生一生功业,“行二百年独创名言,视孔仲尼、马克思、卢梭皆如无物;后廿四史别开生面,合朱元璋、华盛顿、列宁而为一人。”下面对这一联解读错误的是
A.主张土地国有,平均地权,堪比列宁 |
B.实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堪比朱元璋 |
C.创立共和政体,功成身退,堪比华盛顿 |
D.摆脱外族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堪比华盛顿 |
2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相比,从争论内容上看,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
C.前者侧重于科学和学术研究,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
D.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
22.
***曾在1958年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的。”当时中国开发上述技术的环境还十分落后和艰苦,但不少科学家还是投入到这些开发计划中。这主要说明了
A.“两弹一星”的开展是国内外形势所需的结果 |
B.“大跃进”运动在我国国防现代化中的体现 |
C.我国要在短时间内快速地实现国防的现代化 |
D.国防高科技是我国科技工作的“中心环节” |
23.
据统计,我国科技人员总数1860万人,排在世界前列,但每百万人口中从事研究和开发的科学家、工程师不足500人,与印度、巴西等主要发展中国家相差无几,而韩国、新加坡均在1000人以上,美、日、英、德均在2000人以上。这突出了
A.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必要性 |
B.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迫切性 |
C.义务教育制度普及的必然性 |
D.对外开放政策深化的重要性 |
24.
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这样评价一位文学家的作品:“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下列文学作品符合这一评价的是
A.《唐璜》 |
B.《西风颂》 |
C.《约翰·克里斯多夫》 |
D.《吉檀伽利》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