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6题)
2.综合题- (共1题)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材料三: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建立人民公社。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许多地方的社员在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树木等,都为公社所有。
材料四: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
请回答:
(1)党和政府为实现材料一中的“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该规划的重点是什么?列举其取得的成就一例。
(2)据材料二指出,当时经济建设存在着怎样的问题?这一问题与材料三反映出的问题一起,共同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带给我们怎样的经验教训。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四中“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是因何产生的?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材料一: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材料三: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建立人民公社。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许多地方的社员在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树木等,都为公社所有。
材料四: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
请回答:
(1)党和政府为实现材料一中的“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该规划的重点是什么?列举其取得的成就一例。
(2)据材料二指出,当时经济建设存在着怎样的问题?这一问题与材料三反映出的问题一起,共同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带给我们怎样的经验教训。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四中“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是因何产生的?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3.简答题- (共1题)
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创新中不断发展,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也必将在创新中逐步实现。请探究以下图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和图二反映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哪些创新性成就?(2分)
(2)据图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的国有企业改革呈现出怎样的特点?这一特点的出现与邓小平的哪一作为有着直接的关系?(2分)
(3)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主要解决了哪两大基本问题,为这一时期的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2分)

(1)图一和图二反映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哪些创新性成就?(2分)
(2)据图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的国有企业改革呈现出怎样的特点?这一特点的出现与邓小平的哪一作为有着直接的关系?(2分)
(3)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主要解决了哪两大基本问题,为这一时期的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2分)
4.选择题- (共33题)
10.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近百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有两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伟大转折”,最终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两次“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A.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战胜利 | B.抗战胜利、新中国诞生 |
C.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 D.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 |
13.
与“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这一历史现象是因果关系的是( )
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巩固了新生政权
③走上了一条合作化的道路
④搭上了社会主义快车.
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巩固了新生政权
③走上了一条合作化的道路
④搭上了社会主义快车.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15.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诗中的“一桥”出现在下列哪一时期( )
A.开国大典 |
B.一五计划 |
C.大跃进 |
D.改革开放 |
16.
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
B.外景1: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
C.外景2:考场大楼悬挂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竖幅 |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
17.
位于观前街的苏州市人民商场是苏州著名的百货老字号,原名苏州国货商场,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更名为苏州人民商场,该商场更名大约发生于( )
A.1949年 | B.1952年 | C.1956年 | D.1958年 |
20.
某文献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这一文献规定最早出现应该是在
A.1949年“共同纲领” |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C.1921年中国共产党党纲 | D.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曾抽样调查了农民家庭平均占有(含所有权和使用权)生产资料情况。据下表判断,此项调查的时间大致在


A.土地改革开始前 |
B.农业合作化运动完成前 |
C.人民公社化运动普遍展开后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后 |
26.
档案资料显示,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人口每年增长都在千万以上。可是1960年人口出现负增长,减少了1000万。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土地改革 | B.三大改造 |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 D.文化大革命 |
28.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B. 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C. 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
D. 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B. 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C. 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
D. 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9.
“作为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它最早成为中国开放的特区,与新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共舞,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它已从一个小渔村迅速发展成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上述材料是某一文学作品中对某一个城市的描述,这个城市应该是( )
A.广州 | B.上海 | C.深圳 | D.汕头 |
30.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为了使农民“富起来”,最先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进行土地改革 |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
33.
2013年4月29日,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在海基会举办的纪念某一事件20周年茶会上指出,该事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开启了以谈判化解敌意、以协商取代对抗的历史新局面。该事件是
A.汪辜会谈 | B.海协会的成立 |
C.海基会的成立 | D.八项主张的提出 |
35.
历史上中美领导人曾有过多次握手,对下列这组“握手”照片解读正确的是( )


A.美国最早与中国建交 | B.中美对国际问题看法完全一致 |
C.中美重视两国关系发展 | D.中美彻底消除了彼此之间的隔阂 |
5.填空题- (共2题)
42.
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 ”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方面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海峡两岸近三十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坚持 原则”达成共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6道)
综合题:(1道)
简答题:(1道)
选择题:(33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6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