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政权巩固)“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1) 请回答歌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的目的是什么?用身躯堵住敌人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自己英勇牺牲的“中华好儿女”是谁?
(探索前进)《社会主义好》是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大地上的流行歌曲,歌词为:“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2)请分别回答在“掀起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同时我国党和政府所犯的“左”的错误在生产领域里的表现及20世纪60年代我国在科技强军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各一例。
(日渐强盛)著名歌星孙楠在《五星红旗》中唱到:“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我为你欢呼,我为你祝福,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
(3)请回答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国在祖国统一事业中所取得的让中华儿女骄傲、自豪和欢呼的事件及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的具体事例各一例。
(政权巩固)“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1) 请回答歌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的目的是什么?用身躯堵住敌人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自己英勇牺牲的“中华好儿女”是谁?
(探索前进)《社会主义好》是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大地上的流行歌曲,歌词为:“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2)请分别回答在“掀起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同时我国党和政府所犯的“左”的错误在生产领域里的表现及20世纪60年代我国在科技强军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各一例。
(日渐强盛)著名歌星孙楠在《五星红旗》中唱到:“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我为你欢呼,我为你祝福,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
(3)请回答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国在祖国统一事业中所取得的让中华儿女骄傲、自豪和欢呼的事件及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的具体事例各一例。
2.
(9分)
材料一: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的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仅是新界,而是包括香港岛和九龙。
──邓小平
材料二: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七子之歌》
材料三:“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两岸政治谈判解决两岸的政治分歧,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
──1997年江泽民接受法国记者采访时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二回答邓小平怎样解决香港和澳门回归的问题的?香港澳门回归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
(2)根据材料三回答我国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如何形成的?(3分)
(3)目前影响台湾回归祖国的因素有那些?你怎样看待台湾回归这一问题?(4分)
材料一: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的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仅是新界,而是包括香港岛和九龙。
──邓小平
材料二: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七子之歌》
材料三:“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两岸政治谈判解决两岸的政治分歧,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
──1997年江泽民接受法国记者采访时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二回答邓小平怎样解决香港和澳门回归的问题的?香港澳门回归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
(2)根据材料三回答我国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如何形成的?(3分)
(3)目前影响台湾回归祖国的因素有那些?你怎样看待台湾回归这一问题?(4分)
3.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随着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成为国人的最热门的话题,有一网民为此写了一首小诗:“……。背井离乡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
材料二、邓小平在1984年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仍然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1)材料一网民的诗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的什么共同愿望?
(2)材料二邓小平的这段话,反映出我国在统一的问题上采取什么政策?运用这一政策已经在什么时间解决了什么问题?
(3)依据材料二,你认为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什么?
(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踏上回家的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谁也抵挡不了的。请你说明理由。
材料一、随着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成为国人的最热门的话题,有一网民为此写了一首小诗:“……。背井离乡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
材料二、邓小平在1984年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仍然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1)材料一网民的诗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的什么共同愿望?
(2)材料二邓小平的这段话,反映出我国在统一的问题上采取什么政策?运用这一政策已经在什么时间解决了什么问题?
(3)依据材料二,你认为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什么?
(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踏上回家的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谁也抵挡不了的。请你说明理由。
2.简答题- (共1题)
4.
中国是正在崛起的大国,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关系. 阅读以下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1950年6 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旗帜武装干涉朝鲜,并公然入侵台湾海峡,把战火烧到了中国东北边境。
材料二 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
材料三 “历史性的握手“

(1)由材料一材料二可知,中美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要使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美国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为什么称之为“历史性的握手“?
(3)中美何时正式建交?今年是中美建交多少周年?
(4)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美关系的认识?
材料一 1950年6 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旗帜武装干涉朝鲜,并公然入侵台湾海峡,把战火烧到了中国东北边境。
材料二 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
材料三 “历史性的握手“

(1)由材料一材料二可知,中美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要使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美国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为什么称之为“历史性的握手“?
(3)中美何时正式建交?今年是中美建交多少周年?
(4)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美关系的认识?
3.选择题- (共18题)
5.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
B.在解决西藏问题时,中央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和平解放 |
C.西藏和平解放后,祖国获得完全统一 |
D.西藏地方政府派出的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的首席代表是阿沛·阿旺晋美 |
6.
2013年是广西、宁夏自治区成立55周年,两区各族人民纷纷进行庆祝活动,我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共同发展 | B.民族区域自治 | C.民族平等 | D.民族团结 |
7.
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周总理为封面人物,并在上写着:“The Chinese are coming”。美国人发出这样感慨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 B.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 |
C.中美关系正常化 | D.新中国重返联合国 |
9.
今年我国将隆重举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展示中国军队的风采。下列有关中国军队及其发展叙述不正确的是()
A.1949年,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建立 |
B.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
C.1964年,我国第一枚核导弹发射成功 |
D.1966年,我国战略导弹部队正式组建 |
12.
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624年由于荷兰入侵,台湾第一次离开祖国怀抱 |
B.当今台湾问题是殖民遗留问题 |
C.我国为了解决香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 |
D.西藏和平解放新中国完全统一 |
14.
下列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汪辜会谈”的举行
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的形成
③江泽民“八项主张”的提出
④台湾当局“三不”政策的调整
①“汪辜会谈”的举行
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的形成
③江泽民“八项主张”的提出
④台湾当局“三不”政策的调整
A.①②③④ |
B.②④①③ |
C.②①③④ |
D.④②①③ |
15.
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哪一原则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 C.求同存异 | D.一国两制 |
18.
“中国代表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的,而不是来立异的。”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A.1954年访问缅甸时 | B.出席万隆会议时 |
C.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 D.1971年会见基辛格时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简答题:(1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