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一些,……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2分)党的哪次会议纠正了“左”的错误。(2分)
材料二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第一年秋,农业获得大丰收,产量比上年增产六倍多。这种……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
(2)材料二中提到的这种“做法”是指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做法得到中央肯定的原因。(4分)
材料三 1980年,我国在广东……和福建……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它们以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引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以上材料均根据人教版《中国历史》八下整理
(3)福建的经济特区是哪座城市?(2分)据材料三,说明你对“窗口”的理解。(4分)
材料一 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一些,……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2分)党的哪次会议纠正了“左”的错误。(2分)
材料二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第一年秋,农业获得大丰收,产量比上年增产六倍多。这种……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
(2)材料二中提到的这种“做法”是指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做法得到中央肯定的原因。(4分)
材料三 1980年,我国在广东……和福建……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它们以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引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以上材料均根据人教版《中国历史》八下整理
(3)福建的经济特区是哪座城市?(2分)据材料三,说明你对“窗口”的理解。(4分)
2.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定下来的?(2分)概括其内容。(2分)
材料二 (中国历史上)形成了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的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
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改革,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和目的。(6分)
材料一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定下来的?(2分)概括其内容。(2分)
材料二 (中国历史上)形成了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的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
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改革,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和目的。(6分)
3.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4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向试验场发的贺电指出:“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进行核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6分)
材料二 世界主要国家研制核武器的有关材料
(2)据材料二,说明我国的核试验具有哪些特点?(4分)
(3)我国在核武器使用问题上坚持的原则是什么?(4分)
材料一 1964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向试验场发的贺电指出:“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进行核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6分)
材料二 世界主要国家研制核武器的有关材料
项目 | 首次试验年份 | 试验次数 | 备注 |
美国 | 1945年 | 1032次 | |
苏联 | 1949年 | 715次 | |
英国 | 1952年 | 45次 | 不包括1962年以后与美国共同试验之次数 |
法国 | 1960年 | 210次 | |
中国 | 1964年 | 45次 | |
(2)据材料二,说明我国的核试验具有哪些特点?(4分)
(3)我国在核武器使用问题上坚持的原则是什么?(4分)
2.选择题- (共23题)
4.
促使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000万吨,比1949年增长26.9%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
B.抗美援朝战争胜利,赢得了和平环境 |
C.社会主义工业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
D.农业合作化的高潮,促进农业的发展 |
6.
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的文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D.《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 |
7.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对各方都不利……。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我们“参战”的部队是
A.中国工农红军 | B.国民革命军 |
C.八路军和新四军 | D.中国人民志愿军 |
8.
协议写到:“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家庭中来;西藏…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之下,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该协议的签订标志着
A.新中国的成立 | B.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
C.西藏自治区成立 | D.西藏地区完成民主改革 |
13.
粮票、布票、油票等品种繁多的购物票证对于今天的中学生来说已经非常陌生了,这些票证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
B.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了 |
C.人们已有多种途径购买商品 |
D.人们生活方式有了变化 |
14.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重要作用是
A.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
B.促使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展开 |
C.促使以国有企业为重点的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
D.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使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这一框架的核心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
D.《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
19.
1972年,中美两国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该公报的签署
A.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
B.有利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C.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 |
D.标志着两国外交关系的正式建立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