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抖一: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材抖二:土地改革后,农民虽然分到了土地,可是由于仍旧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使得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也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抗自然灾害等,这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材料三:1958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成为传遍大江南北的著名口号。
材料四: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据材料一,为了有效地进行土地改革,国家颁布一部重要文件名称是什么?土地改革在何时基本完成?
(2)为了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什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是什么?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3)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与此事件同样犯了左倾错误且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的事件是什么
(4)材料四反映的是党在农村的什么政策?
(5)对上述问题的探究,请你概括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写出两项即可)
材抖一: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材抖二:土地改革后,农民虽然分到了土地,可是由于仍旧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使得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也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抗自然灾害等,这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材料三:1958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成为传遍大江南北的著名口号。
材料四: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据材料一,为了有效地进行土地改革,国家颁布一部重要文件名称是什么?土地改革在何时基本完成?
(2)为了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什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是什么?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3)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与此事件同样犯了左倾错误且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的事件是什么
(4)材料四反映的是党在农村的什么政策?
(5)对上述问题的探究,请你概括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写出两项即可)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材料二:见图。

(1)联系材料一和所学内容,请简要归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答:①思想上:
②政治上:
③组织上:
(2)材料二图片中的伟人是谁?
(3)这位伟人被称为 的总设计师。
材料一: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材料二:见图。

(1)联系材料一和所学内容,请简要归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答:①思想上:
②政治上:
③组织上:
(2)材料二图片中的伟人是谁?
(3)这位伟人被称为 的总设计师。
3.
(1)经济特区被称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实验场,从1980年开始我国先后设立了五个经济特区,请你答出分别是哪五个?
(2)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一下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2)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一下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2.选择题- (共15题)
4.
春联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以下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抗美援朝万民一心,保家卫国众志成城
②大跃进一日千里,总路线光芒万丈
③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④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①抗美援朝万民一心,保家卫国众志成城
②大跃进一日千里,总路线光芒万丈
③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④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④①②③ |
B.③④①② |
C.②①④③ |
D.①④③② |
6.
建国后,我国为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实现工业化,从1953年至1957年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其中在1956年取得的成就是( )
A.“三大工程 ” |
B.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 |
C.第一辆国产汽车﹣解放牌汽车产出 |
D.武汉长江大桥架成通车 |
9.
1980年8月,邓小平在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可怕的事情”时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为此,( )
A.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
B.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
C.加强宪法的制定工作 |
D.建立政治协商制度 |
11.下面是甲、乙、丙三位同学制取乙酸乙酯的过程,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实验任务。
[实验目的]制取乙酸乙酯
[实验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学均采取乙醇、乙酸与浓硫酸混合共热的方法制取乙酸乙酯。
12.
20世纪60年代,他为了治理兰考县水涝、风沙、盐碱三害,亲自带队到灾区调查。洪水泛滥的时候,他站在齐腰深的洪水里,画出一张张水势流向图。人民称颂他是“党的好干部”。 他是( )
A. 邓稼先 B. 王进喜 C. 雷锋 D. 焦裕禄
A. 邓稼先 B. 王进喜 C. 雷锋 D. 焦裕禄
13.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改革鼓点先敲响,如今飞出金凤凰”这两段《凤阳花鼓》词中安徽凤阳农民生活的变迁与下列哪一政策息息相关
A.大跃进 |
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革 |
C.开辟经济特区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5.
1978年以后我国进行了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其中首要任务是对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那么对经济体制的改革的目标是( )
A.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 B.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 |
C.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 D.加强宏观调控模式 |
16.
在中国历史上,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总的有四次,下列属于土地私有制的是( )
A.土地改革后实行农民土所有制 |
B.三大改造后,对农业的改革的途径是走集体化道路 |
C.人民公社化实行“一大二公” |
D.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