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材料一 稻粒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花生像山芋,山芋赶冬瓜。
材料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两则材料反映的分别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出现过的哪两次急躁冒进的严重失误?(2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社会现象?(2分)
(3)你认为出现这样失误的原因是什么?(2分)
2.选择题- (共11题)
A.西藏于1951年和平解放 |
B.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
C.西藏和平解放使祖国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
D.进藏的人民解放军受到西藏各界人民的欢迎 |
A. 建国后初期的土地改革,是在老解放区进行的
B. 当全国大陆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时,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土改也完成了
C. 新中国成立后,农民就已获得了真正的解放
D. 土改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设左右两边沙袋A、B的质量分别为m1、m2;
⑵取出质量为m′的砝码放在右边沙袋中,剩余砝码都放在左边沙袋中,发现A下降,B上升;
⑶用刻度尺测出A从静止下降的距离h,用秒表测出A下降所用的时间t,则可知A的加速度大小a={#blank#}1{#/blank#};
⑷改变m′,测量相应的加速度a,得到多组m′及a的数据,作出{#blank#}2{#/blank#}(选填“a﹣m′”或“a﹣ ”)图线;
⑸若求得图线的斜率k=4m/(kg•s2),截距b=2m/s2,则沙袋的质量m1={#blank#}3{#/blank#} kg,m2={#blank#}4{#/blank#} kg.
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设左右两边沙袋A、B的质量分别为m1、m2;
⑵取出质量为m′的砝码放在右边沙袋中,剩余砝码都放在左边沙袋中,发现A下降,B上升;
⑶用刻度尺测出A从静止下降的距离h,用秒表测出A下降所用的时间t,则可知A的加速度大小a={#blank#}1{#/blank#};
⑷改变m′,测量相应的加速度a,得到多组m′及a的数据,作出{#blank#}2{#/blank#}(选填“a﹣m′”或“a﹣ ”)图线;
⑸若求得图线的斜率k=4m/(kg•s2),截距b=2m/s2,则沙袋的质量m1={#blank#}3{#/blank#} kg,m2={#blank#}4{#/blank#} kg.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