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贵州省安顺市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1075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5/16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材料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你认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
(2)综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抗美援朝战争对新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解放前中国土地情况调查表: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状况?这种状况对我国有何影响?
3.
2015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6周年,初二年级某班同学准备举办专题展览,展示中国改革开放36周年的伟大成就,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设计思路,请你参加本次活动,完成下列思路设计。
问题一:第一学习小组同学要按下列思路设计一套(4枚)纪念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请你按他们的设计思路,填写所缺内容。

问题二:第二学习小组同学要围绕“改革开放给人们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变化”这一主题来收集材料,请你帮他们完成材料的收集。
①写出至少两种收集材料的方式。 
②第二学习小组应从人们生活中的哪些方面来收集材料?
问题三:第三学习小组同学要通过“历史展板”,从政治、经济、国防、外交、科技、教育、文体等方面来展示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下图是该组同学在经济板块展示的一幅图,想一想,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问题四:活动感悟:通过本次活动,围绕中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谈谈你的感想作为本次展览的结束语。

2.选择题(共25题)

4.
对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B.确立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C.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D.为发展农村经济创造了条件
5.
1951年我国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是(  )
A.西藏和平解放B.抗美援朝的开始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D.土地改革的完成
6.
美国人布雷德利在《将军百战归》一书中回忆说:“我们在错误的地方、错误的时间、同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这场战争指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B.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
C.美国侵略朝鲜的战争D.美国进攻伊拉克的战争
7.
某班举行抗美援朝知识竞赛,小刚看到一道题是:严守纪律,葬身火海,确保战斗胜利的英雄人物是谁?他应该选下列哪一答案(  )
A.彭德怀B.邱少云C.黄继光D.罗盛教
8.
新中国成立的时候,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的地区是(  )
A.中原地区B.山东解放区
C.东北地区D.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
9.
1952年全国的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9%,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9.3%,最主要的原因是(  )
A.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B.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
C.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展D.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10.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和1978年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共同之处是
①实行土地公有制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③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④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1.
建国初期抗美援朝、稳定物价之战、土地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基本肃清了国内反革命势力
C.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3.
“从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六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全国大约损失工业总产值一千亿元,钢产量两千八百万吨,财政收入四百亿元……”。这则材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
A. 民主法制遭到践踏 B. 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C. 经济结构极不合理 D. 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
14.
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比如当前流行,“正能量”、“微信”、“4G”、“互联网+”等。通过流行语的变化,我们能够感受时代的变迁(如下表所示)。下列流行语符合“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有(  )

①“红卫兵”   ②“走资派”   ③“上山下乡”   ④“两个凡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5.
“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史实是(  )
A.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B.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C.我国的国民收入损失约5 000亿元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同虚设
16.
在我们共和国的建设史上同,以“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精神而成为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的是(   )
A.王进喜B.邓稼先C.焦裕禄D.袁隆平
17.
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的历史事件是(  )
A. “打倒一切,全面内战”口号的提出
B. ***的逝世
C.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D.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18.
中共八大在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是(  )
A.通过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B.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C.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D.确定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
19.
从“大跃进”运动到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历史中,我们应吸取的教训是(  )
①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②经济建设要立足本国国情 ③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人民公社要“一大二公”,政社合一
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
20.
我国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始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改革开放的实施
21.
在历史课上我们曾学到在“大跃进”运动中,我国曾出现一棵白菜重250斤的新闻报道,夸大事实。这种行为属于(  )
A. 瞎指挥 B. “共产风”     C. 高指标 D. 浮夸风
22.
新中国成立后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下列成就属于这一时期取得的是(  )
A.在长江上建造了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B.大庆油田打出了第一口油井
C.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D.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建成
23.
我国的改革首先从哪里开始(  )
A.城市B.工厂C.农村D.国家机关
24.
(题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个高频词汇,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的指引下,各行各业发起了供给侧的改革攻坚战,改革,推动改革,深入推进改革……38年前,做出改革开放重大决策的会议是(  )
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三大
25.
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我国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根本目的是
A.吸收国外资金
B.引进先进科学技术
C.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D.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
26.如图①,若点P是△ABC内或边上一点,且∠BPC=2∠A,则称点P是△ABC内∠A的二倍角点.请用直尺和圆规对图②、图③作出符合要求的点(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27.
“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改革”“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等词语反映出的共同主题是(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C.经济特区的建立D.浦东开发区的建立
28.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一直在努力探索民族独立和富强之路。但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论和实践,你认为邓小平走的是什么路(  )
A.阶级斗争之路B.照搬苏联经验之路C.学习日本之路D.走自己的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