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安徽省阜阳市第九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1075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5/17

1.综合题(共3题)

1.
图片见证历史,图片诉说历史。

(1)阅读图l,说一说为什么新中国的成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图2反映了三大改造中的哪一项内容?这次改造中的创举是什么?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3)图3中的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这次会议上我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什么?
(4)邓小平南巡讲话有什么意义?从我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及成就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9年,小岗村农民兴奋的说:“大呼隆干了20年,越来越穷,·········就是治不好我们的穷病,包干到户一年就治好了”。
材料二: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过多的干预着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导致企业活力不够,效率不高,缺乏竞争力。因此“松绑”成为了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最强音。
材料三:(见下图)

(1)、根据材料一,请说出改革开放后是什么制度治好农民的“穷病”。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给企业松绑有什么意义?
(3)、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请指出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的特点?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1998年,全国已先后成立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和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蹁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为解决西藏问题,中央人民政府主要采取的方式是什么?西藏的解放有什么重要意义?
(2)、材料二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采取了什么政治制度?
(3)、材料三诗歌中的“喜事”指的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4)、如果上述材料是提供给你的研究性学习材料,请确定上述材料的主题。

2.判断题(共1题)

4.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1)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
改正:
(2)1987年,中共十三大根据江泽民的设想,作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
改正:
(3)1997年,中共“十四大”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
改正:

3.选择题(共17题)

5.
(题文)1950年10月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抗美援朝前线的总司令是(  )
A.***B.朱德C.彭德怀D.林彪
6.
读农家春联,忆农村往事。在下列农家春联中,反映土地改革运动的是( )
A.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
B.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7.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建成通车,结束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那么青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是在( )
A.抗美援朝时期B.土地改革时期C.一五计划时期D.三大改造时期
8.
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以下四种意见,正确的是
A.他是资本家,怎么可以担任我们的副厂长
B.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
C.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说的话我们不听
D.他懂业务,他说的对,我们还是要听的
9.
建国初期,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对此,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A.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B.进行土地改革
C.建立农村生产合作社D.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10.
图表归纳法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下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四个不同时期,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时代主题,其中“1949——1952年”的主题词是( )
A.疯狂年代 全面内乱B.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
C.艰难探索 曲折发展D.巩固政权 恢复经济
11.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制定于(  )
A.1949年B.1954年C.1956年D.1982年
12.
***曾十分风趣而深刻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因此,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优先发展(  )
A.重工业B.商业C.轻工业D.农业
13.
下图是一幅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创作的宣传画,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有( )

①该宣传画创作的时间应该是1958年-1960年
②该面反映了我国人民要求改变经 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③通过该画可知当时存在浮夸风现象
④该画内容充分说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4.
1956年,一位中国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银亮的翅膀!万里的远航在清朗的日子闪射着辉煌的阳光!”该诗句表达了
A. 建国后人民当家做主的喜悦
B. 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的欣喜
C. “大跃进”运动开始初期的信心
D. “文化大革命”爆发以后的狂热
15.
作家莫言获诺贝尔奖的小说《蛙》有以下描写:“1962年秋季,高密东北三万亩地瓜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跟我们闹了三年别扭、几乎是颗粒无收的土地,又恢复了它宽厚仁慈、慷慨奉献的本性。那年的地瓜,平均亩产超过了万斤。”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A. 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 大跃进运动使粮食产量极大提高
D. 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16.
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为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开放区
B.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经济特区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
D.内地——沿海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17.
既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改革开放后最早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的是
A.广州B.深圳C.厦门D.上海
18.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因为(  )
①他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②他经历了战争与和平年代
③他解决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④他具有卓越的才能。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9.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打开封闭的国门走向世界。下列属于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扩大开放的窗口是
A.深圳、上海浦东
B.珠海、香港
C.汕头、澳门
D.深圳、厦门
20.
我国经济特区与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   )
A.主权归属不同B.经济政策不同
C.政治政策不同D.社会制度不同
21.
党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
A.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B.开发西部, 维护国家安全
C.西部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D.西部少数民族人口众多

4.填空题(共2题)

22.
根据提示列举相关事件。
(1)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________________
(2)为香港澳门回归开辟途径的伟大构想——___________
(3)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____________
23.
列举与下列“第一”有关的城市。
(1)横跨长江第一桥——_______________
(2)第一汽车制造厂——_______________
(3)第一机床厂——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17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