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实行民主管理和决策,力求体现依法治国的方略。
(1) 下图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重大决议,它有何作用?

(2)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的性质是什么?在文化革命期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极大的破坏,其中最突出的事例是什么?
(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县和县以下人大代表是怎样产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民主和法制的建设有何感想。
(1) 下图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重大决议,它有何作用?

(2)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的性质是什么?在文化革命期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极大的破坏,其中最突出的事例是什么?
(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县和县以下人大代表是怎样产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民主和法制的建设有何感想。
2.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
材料一:从下列图片中提取历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的是建国初期掀起了什么运动?刘少奇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的依据是什么?
(2)图二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社会变革中的什么历史事件?这场运动的实质是什么?
(3)图三、图四反映的是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发动的哪两次运动?它给我们留下什么历史教训?
材料一:从下列图片中提取历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的是建国初期掀起了什么运动?刘少奇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的依据是什么?
(2)图二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社会变革中的什么历史事件?这场运动的实质是什么?
(3)图三、图四反映的是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发动的哪两次运动?它给我们留下什么历史教训?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只是乱了自己,……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经常讲坏事转化为好事。善于总结“文化大革命”经验,提出一些改革措施,从政治上、经济上改变我们的面貌,这样坏事就变成了好事。
——《邓小平文选》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领导者”指的是谁?被“反革命集团”利用又指的是哪两个反革命集团?
(2)根据材料一指出文化大革命的性质?
(3)材料二中的“雄杰”指的是哪位伟人?
(4)根据材料并结合中所学知识,“文化大革命”给我们党带来了什么深刻教训?
材料一:“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只是乱了自己,……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经常讲坏事转化为好事。善于总结“文化大革命”经验,提出一些改革措施,从政治上、经济上改变我们的面貌,这样坏事就变成了好事。
——《邓小平文选》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领导者”指的是谁?被“反革命集团”利用又指的是哪两个反革命集团?
(2)根据材料一指出文化大革命的性质?
(3)材料二中的“雄杰”指的是哪位伟人?
(4)根据材料并结合中所学知识,“文化大革命”给我们党带来了什么深刻教训?
4.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材料二 1984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办法》,提出国企可以拥有生产经营计划权等10项自主权。198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提出要推行各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给经营者充分的经营自主权。198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国营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规定,从1985年开始,实行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的办法,(企业)一般上缴利税总额增长1%,职工工资总额增长0.3%—0.7%。
材料三 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四 改革在前,开放在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呈现出改革与开放交互进行的新局面。改革越是深入,越需要借助开放的动力;开放越是扩大,越需要改革的支撑。改革开放相互联运相互促进,形成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合力。
----摘编自葛努力《善于改革与开放关系的深层探析》
(1)材料一中,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跨了三大步,直接得益于哪一农村经济体制的推行?
(2)根据材料二,归纳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3)材料三中深圳、珠海是在哪个省设立的经济特区?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将四个经济特区设立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的主要原因。
(4)材料四认为,我国改革与开放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材料一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年代 | 1980年 | 1981年 | 1982年 |
粮食产量 | 5.02亿千克 | 6.70亿千克 | 7.15亿千克 |
材料二 1984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办法》,提出国企可以拥有生产经营计划权等10项自主权。198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提出要推行各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给经营者充分的经营自主权。198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国营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规定,从1985年开始,实行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的办法,(企业)一般上缴利税总额增长1%,职工工资总额增长0.3%—0.7%。
材料三 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四 改革在前,开放在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呈现出改革与开放交互进行的新局面。改革越是深入,越需要借助开放的动力;开放越是扩大,越需要改革的支撑。改革开放相互联运相互促进,形成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合力。
----摘编自葛努力《善于改革与开放关系的深层探析》
(1)材料一中,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跨了三大步,直接得益于哪一农村经济体制的推行?
(2)根据材料二,归纳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3)材料三中深圳、珠海是在哪个省设立的经济特区?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将四个经济特区设立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的主要原因。
(4)材料四认为,我国改革与开放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2.判断题- (共1题)
5.
阅读下面文字后判断:
经济特区的建立,推动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20世纪80年代,我国逐步形成了由深圳等5个经济特区、大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长江三角洲等7个沿海经济开放区构成的对外开放地带。1988年,国家又决定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这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
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掀起新的大潮。党和国家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设置上海浦东新区,使之成为扩大开放的窗口,并以此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199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重庆等5个长江沿岸城市,成都等18个内陆省会城市和满洲里等13个边境城市和口岸。我国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1)深圳是我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
(2)海南岛是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3)上海浦东新区的建立,带动了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的发展,两江新区的成立,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的中国第三个副省级新区。
(4)我国逐渐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5)对外开放的扩大,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经济特区的建立,推动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20世纪80年代,我国逐步形成了由深圳等5个经济特区、大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长江三角洲等7个沿海经济开放区构成的对外开放地带。1988年,国家又决定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这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
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掀起新的大潮。党和国家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设置上海浦东新区,使之成为扩大开放的窗口,并以此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199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重庆等5个长江沿岸城市,成都等18个内陆省会城市和满洲里等13个边境城市和口岸。我国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川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材
以下表述是从上面信息中得出的,请在横线内划“正确”;违背了上面信息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横线内划“错误”;是上面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横线内划“未涉及”。(1)深圳是我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
(2)海南岛是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3)上海浦东新区的建立,带动了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的发展,两江新区的成立,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的中国第三个副省级新区。
(4)我国逐渐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5)对外开放的扩大,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3.选择题- (共6题)
6.
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性事件是()
A.开国大典 | B.土地改革 |
C.三大改造 | D.香港回归 |
8.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A.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B.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0.
下图是某同学在历史课上记录的复习提纲据此判断,这节课复习的专题是( )


A.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
B.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C.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建设 |
D.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
11.
1992年陪同邓小平巡视的陈开枝这样比喻:“南巡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它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航船摆正了。”(陈伟国《中学历史教学设计研究》)“航船摆正了”的含义是( )
A.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 B.回归单一计划经济模式 |
C.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D.广东设立首批经济特区 |
4.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6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