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在首都北京30万人聚集的天安门广场,***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接着,***主席按动电钮,五星红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广场上响起暴风雨般的欢呼声。
材料二:(如下图)

(1)以上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发生在什么时候?
(2)1949年以后,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是
(3)大会上奏起的国歌名称是什么?由谁作曲?
(4)这一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一: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在首都北京30万人聚集的天安门广场,***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接着,***主席按动电钮,五星红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广场上响起暴风雨般的欢呼声。
材料二:(如下图)

(1)以上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发生在什么时候?
(2)1949年以后,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是
(3)大会上奏起的国歌名称是什么?由谁作曲?
(4)这一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
近代世界,工业化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2年中、印、美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中国存在着什么问题?为此我国采取了什么措施?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50年代我国工业化建设的成就。(不少于3项)
(3)综合上述材料,你怎样看待工业化与国家富强的关系?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
材料 1952年中、印、美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
国家 项目 | 中国 | 印度 | 美国 |
钢产量(千克) | 2.37 | 4 | 538.3 |
发电量(千瓦时) | 2.76 | 10.9 | 2949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中国存在着什么问题?为此我国采取了什么措施?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50年代我国工业化建设的成就。(不少于3项)
(3)综合上述材料,你怎样看待工业化与国家富强的关系?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
3.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如图是1972年美国总统访华时的照片,总统后本回忆说:“我走下首次抵达北京的飞机舷梯的最后一级向他走去时,就主动伸出了我的手。当我们的手握在一起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1)图中两个人的名字分别是什么?这次美国总统访华前不久,中国外交还取得了一个什么重大胜利?
(2)“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说明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概括发生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
(3)中美建交时,美国就台湾问题表明了什么态度?
如图是1972年美国总统访华时的照片,总统后本回忆说:“我走下首次抵达北京的飞机舷梯的最后一级向他走去时,就主动伸出了我的手。当我们的手握在一起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1)图中两个人的名字分别是什么?这次美国总统访华前不久,中国外交还取得了一个什么重大胜利?
(2)“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说明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概括发生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
(3)中美建交时,美国就台湾问题表明了什么态度?
2.选择题- (共23题)
4.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西南地区解放战争的推近,贵州境内有大片少数民族区域,土司制度依旧根深蒂固,为此中央政府给广大土司控制下的“贱民”分田地,瓦解土司制度。这一行为得以推行是因为中央颁布了(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5.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纷纷发表评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评论的主要含义是( )
A.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 B.彻底消灭了国内外反动势力 |
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
6.
任继愈曾经感慨:“经过百年的奋斗,几代人的努力,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 “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的事件是( )
A.抗日战争胜利 |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C.西藏和平解放 | 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
7.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在斯德哥尔摩演讲中说:“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水瓶打碎……。”这一生活情境应该发生在( )
A.土地改革时期 |
B.农业合作化时期 |
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 |
8.
我国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对一五计划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A.我国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
B.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C.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
D.为我国农村实现人民公社化打下了基础 |
10.
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1956年”“制度初建”“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
A.新中国成立 |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 C.中共八大召开 | D.一五计划完成 |
11.
下图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导致乙到丙段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开展土地改革 | B.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C.“文革“开始 |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2.
在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农业的发展”“社会主义改造过急过快,为以后相当长时间留下了后遗症”。这种评价告诉我们( )
A.在“一五计划”实施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
B.“一五计划”大幅度超额完成所有指标 |
C.在“一五计划”实施中失误占主导地位 |
D.“一五计划”以农业经济的发展为中心 |
13.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上确立的党在新时期的思想路线是( )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 平反冤案、纠正错误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 平反冤案、纠正错误
14.
表格是我国安徽省凤阳县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80年产粮 | 5.02亿千克 |
1981年产粮 | 6.70亿千克 |
1982年产粮 | 7.15亿千克 |
A.“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实行 |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15.
如表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中农村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增长高于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
1979年﹣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增长率表
1979年﹣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增长率表
收入 | 农村(家庭收入) | 17.6% |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 | 8.0% | |
消费水平 | 农村 | 8.9% |
城镇 | 4.5%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 B.土地私有制的实行 |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16.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能够支持这一结论的有
①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②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
③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④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①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②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
③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④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7.
邓小平说过:“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我党的思想路线是( )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B.以经济建设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D.必须始终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
18.
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创始人,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外交风范在世界外交史上留下了卓越风采。下列属于周恩来外交成就的是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③签署《中美建交公报》
④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③签署《中美建交公报》
④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 |
D.①②④ |
20.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周恩来总理的这段讲话发表在( )
A.1955年万隆会议上 | B.1972年中美会谈中 |
C.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 | D.1972年中日会谈中 |
21.
1971年,一位美国驻联合国代表看到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时,感慨道:“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这一年之所以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是因为 ( )
A.联合国有了第三世界国家(中国)的声音 |
B.中国与日本同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
C.中美发布联合公报建立外交关系 |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并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 |
22.
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外交史上的辉煌时期,随着一项重大外交事件的胜利,迅速推动了中美、中日等往日敌对国家的邦交正常化。请问这一重大外交事件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B.《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
C.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23.
2016年5月20日台湾新任领导人蔡英文就职当天,国台办评论称:蔡英文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这是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这说明( )
A. 祖国统一大业任重道远
B. 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 两岸的隔绝状态仍将持续
D. “九二共识”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A. 祖国统一大业任重道远
B. 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 两岸的隔绝状态仍将持续
D. “九二共识”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24.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非关系总体上经历了一个从政治支持到经济合作,再到全方位发展的历程。”材料中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可以追溯至新中国领导人与非洲一些国家领导人的首次聚会,也即
A.日内瓦会议 |
B.上海APEC会议 |
C.万隆会议 |
D.巴黎和会 |
25.
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其含义是指中美关系正常化
A.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封锁政策的彻底失败 |
B.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
C.促使西方许多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
D.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