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近现代中国的外交与世界局势的发展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5月4日下午,十几个学校的学生近3000人齐集天安门,人人手里拿着一面或两面白旗,上面写着“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6月5日,上海)出现大规模的工厂罢工和商店罢市……6月28日和会对德和约签字,中国代表团拒绝出席此次全体会议,没有在该项和约上签字!
(2)依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一贯坚持的外交方针,指出其出台时国际关系的背景。
(3)依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对国际社会态度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国内外因素。
材料一 5月4日下午,十几个学校的学生近3000人齐集天安门,人人手里拿着一面或两面白旗,上面写着“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6月5日,上海)出现大规模的工厂罢工和商店罢市……6月28日和会对德和约签字,中国代表团拒绝出席此次全体会议,没有在该项和约上签字!
——金冲及《二十世纪史纲》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三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60年代末,中国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几乎不参加任何国际组织。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直到80年代,中国对国际社会只是谨慎和有限的参与。而到90年代中期,中国参加的国际组织达600多个。——颜声毅《当代中国外交》
(1)找出材料一中能够反映中国人坚决拒绝屈辱外交的具体史实。(2)依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一贯坚持的外交方针,指出其出台时国际关系的背景。
(3)依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对国际社会态度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国内外因素。
2.
护照是现代公民出入国境时的一份普通身份证明证件,各国护照上面都印有一句话,“请各国军政机关准许通过并给予协助和必要的保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期以来,中国并没有西方护照之概念……1858年出现了一种奇特的内地护照,《天津条约》规定外国人赴内地“执照由领事馆发给,由地方官盖印。经过地方,如饬交出执照,应可随时呈验,无讹放行……如其无照,其中或有讹误,以及有不法情事,就近送交领事官惩办,沿途只可拘禁不可凌虐”。
材料二 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简介
(1)结合时代背景,请简要评价材料一“内地护照”现象。(注: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分析)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护照上的文字的变迁,对新中国护照的发展历程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材料一 长期以来,中国并没有西方护照之概念……1858年出现了一种奇特的内地护照,《天津条约》规定外国人赴内地“执照由领事馆发给,由地方官盖印。经过地方,如饬交出执照,应可随时呈验,无讹放行……如其无照,其中或有讹误,以及有不法情事,就近送交领事官惩办,沿途只可拘禁不可凌虐”。
材料二 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简介
1949年单页版、50版、53版、58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防伪手段几乎为零 |
71版、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 |
80版将75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 |
(1)结合时代背景,请简要评价材料一“内地护照”现象。(注: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分析)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护照上的文字的变迁,对新中国护照的发展历程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单选题- (共20题)
3.
针对26届联合国大会投票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美国舆论认为,这是美国自联合国成立以来遭到的最惨重的失败。这是因为该事件
A.表明美国霸权遭到世界抵制 |
B.加剧了中美两国间的对抗 |
C.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 |
D.促使美国改变了对华政策 |
4.
尼克松在向国会所做的一项报告中说:“中国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为此,尼克松
A.支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
B.访问中国,改善中美关系 |
C.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D.从根本上促使日本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
5.
1971年,美国决定调整政策,抛出了所谓的“双重代表权案”,即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进入联合国,同时保留国民党集团的席位。该提案出台的背景是
A.美国对联合国控制加强 |
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 |
C.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
D.中美双方关系正常化的实现 |
7.
1971年11月8日晚上,毛主席嘱咐道:“这次联大以2/3多数票支持我们,是第三世界国家把我们抬进去的。……对那些慑于美国的压力投弃权票的国家也要表示感谢并谅解他们的处境。”***所谈的事件
A.导致中美关系更加恶化 |
B.因美国的阻挠而没能成功 |
C.使联合国摆脱美国影响 |
D.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
8.
(题文)1979年日本政府宣布向中国提供政府开发援助,中国接受了日本的援助。时任日本外相的大来佐武郎坦承“500亿日元贷款的项目,如北京与秦皇岛之间的铁路现代化……都是为了把煤炭从内地运出来,从而带有为向日本供应煤炭铺平道路的内容”。材料可以说明
A.经济利益影响对外政策 |
B.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
C.日本经济严重依赖中国 |
D.中日消弭了两国的隔阂 |
9.
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A.中国对苏联和对西方贸易额交替上升 |
B.西方外交孤立和中国外交“一边倒” |
C.中国国民经济建设国内外环境恶劣 |
D.中苏关系破裂和中美关系缓和 |
10.
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这次会议”是指
A.中印会谈 |
B.日内瓦会议 |
C.万隆会议 |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
11.
江涌在《从对立到统一,中国世界观剧变》中指出,中国“世界观”的发展与变化在20世纪70年代突出表现为“走向开放,迈进国际大家庭”。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A.推行务实外交理念 |
B.积极建构区域组织 |
C.突出思想意识形态 |
D.推行睦邻友好政策 |
12.
根据7月17日周恩来同志一天的行程安排表,推断当时周恩来主要是为了
时间 | 外交活动 |
上午10:OO | 会见柬埔寨王国外交大臣秋普芳 |
上午11:OO | 访晤英国外交大臣艾登 |
下午13:OO | 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越南代外长范文同会谈 |
下午16:50 | 访晤法国总理兼外长弗朗斯 |
A.以“求同存异”推动万降会议的顺利召开 |
B.争取各国支持理解第26届联合国大会提案 |
C.和平解决朝鲜半岛问题与印度支那问题 |
D.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举行中缅会谈 |
13.
1977年,中国加入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有21个,到1989年增加到37个,到1997年增加到52个;1977年,中国参加的非政府国际组织71个,到1989年,增加到677个。到1997年,增加到1163个。由此说明,此时期我国的外交战略是
A.独立自主 |
B.冷静观察,沉着应对 |
C.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
D.积极参与国际社会,拓展总体外交 |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直接反应是
A.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中日联合声明》 |
B.对侵略历史进行深刻反省、道歉与赔偿 |
C.与台湾当局断绝所谓的“外交关系” |
D.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
15.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周恩来发表的这段讲话是在
A.1953年中印谈判 |
B.1954年日内瓦会议 |
C.1955年亚非会议 |
D.1971年会见基辛格 |
16.
阅读下表可知,某一阶段《人民日报》对美国报道语态变化最大,其主要原因是《人民日报》对美国报道不同语态所占比例
| 1960年1月至3月 | 1975年1月至3月 | 1985年1月至3月 |
积极报道 | 0(0%) | 2(2%) | 51(14%) |
消极报道 | 323(95%) | 81(87%) | 88(24%) |
中性报道 | 16(5%) | 10(11%) | 224(62%) |
A.尼克松访华开启中美关系正常化 |
B.新闻媒体的文字风格发生了重大改变 |
C.全面对外开放推动中美关系改善 |
D.国策调整促使对美认识趋向理性客观 |
17.
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到5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变化
A.说明中苏关系出现恶化 |
B.争取到了更大外交空间 |
C.意在换取美国对华支持 |
D.缓和了冷战的紧张气氛 |
18.
1969年7月,美国政府宣布取消某些对华贸易管制,并放宽了到中国旅行的限制,议员、记者、教师、学生、科学家和医生六类人员可以访问中国,这一规定反映
A.美国试图调整对华政策 |
B.美国支持中国参与国际事务 |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D.中美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外交部副部长周南:“20世纪60年代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大批非洲国家独立,而且加入了联合国,他们和中国互相支持。”下列历史事件能够体现这一状况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B.日内瓦会议的召开 |
C.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
D.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
20.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这一规定
A.标志着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B.有利于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
C.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
D.加快了抗战胜利的进程 |
21.
1969年,台湾同65个国家保持着“外交关系”,到1974年10月,只有32个国家同台湾有“外交关系”,此后承认“中华民国”的国家数目还在继续下降。材料所述趋势从侧面反映出
A.海峡两岸达成了重要共识 |
B.中美之间已建立外交关系 |
C.祖国统一大业遭遇了挫折 |
D.新中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