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迈出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凤阳花鼓词〉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凤阳县实现“三年迈出三大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l979年那个“春天”的到来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其中“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什么?)
(3)“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哪一事件?
(4)请你用一句话评价歌词中的“老人”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地位?
材料一:“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迈出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凤阳花鼓词〉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凤阳县实现“三年迈出三大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l979年那个“春天”的到来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其中“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什么?)
(3)“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哪一事件?
(4)请你用一句话评价歌词中的“老人”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地位?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列年代尺上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奋斗历程

材料二: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在1978年“伟大转折”的会议上,中国做出了怎样伟大的决策?
(2)材料一中的“百年回归”是哪一创造性构想成功实践的结果?实现“百年回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结合历史和现实,谈谈你对两岸统一的认识。
材料一:下列年代尺上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奋斗历程

材料二: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在1978年“伟大转折”的会议上,中国做出了怎样伟大的决策?
(2)材料一中的“百年回归”是哪一创造性构想成功实践的结果?实现“百年回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结合历史和现实,谈谈你对两岸统一的认识。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一百多年来的屈辱外交,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纪元。以下收集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工作的部分珍贵历史资料。

请回答:
(1)图一中,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怎样的外交原则?
(2)有人评价图二的亚非会议:“周恩来利用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者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周恩来提出的什么外交方针改变了此次会议的航向?
(3)图三“乔的笑”反映了中国外交史上哪一事件?该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4)根据图四,指出在1972年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数量剧烈增长的原因
(5)进入21世纪后,我国外交事业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请你举出一例我国21世纪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一百多年来的屈辱外交,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纪元。以下收集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工作的部分珍贵历史资料。

请回答:
(1)图一中,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怎样的外交原则?
(2)有人评价图二的亚非会议:“周恩来利用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者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周恩来提出的什么外交方针改变了此次会议的航向?
(3)图三“乔的笑”反映了中国外交史上哪一事件?该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4)根据图四,指出在1972年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数量剧烈增长的原因
(5)进入21世纪后,我国外交事业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请你举出一例我国21世纪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2.选择题- (共18题)
4.
侯永禄是陕西省的一位普通农民,从1940年起他开始写日记,一直坚持到2004年3月。30多本共200多万字的日记,记录着家长里短、政策变化,特别是土地制度每一次变化带给农民的深刻记忆。下面的日记内容能够反映20世纪50年代土地改革运动的是()
A.“当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间地头时,一些人禁不住热泪满面” |
B.“(村里)形成了‘干活磨洋工,吃饭放卫星’的现象。” |
C.“干部脱离实际、胡吹虚报产量,和实际相去甚远。” |
D.“不管怎么说,大包干就是好,大锅饭就是不怎么样。” |
8.
35年前,沈大伯结婚时,购买的“四大件”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今年,沈大伯的儿子结婚时,购买的“四大件”是彩电、冰箱、洗衣机和电脑。和沈大伯家现在的生活一样,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性的提高,应该是在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B.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后 |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 | D.“大跃进”后 |
10.
2007年,在中共中央给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贺电中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这里的“伟大创举”是指( )
A.率先获得解放 | B.率先进行土地改革 |
C.率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 D.率先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
12.
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B.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形式有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
C.我国已建立了五个省级自治区 |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有高度的自治权,在任何方面都有自主权 |
13.
周恩来说:“你的手伸过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从尼克松和周恩来握手的时刻起“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这次握手”表明( )
A.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 B.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14.
邓小平曾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这些东西)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这些东西”是指( )
A.大庆油田 | B.“籼型杂交水稻” |
C.“两弹一星” | D.“863”计划 |
15.
“6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手机)。”这是对20世纪我国老百姓看时间方式的生动写照,这反映了( )
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②科技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③我国科技的发展水平已世界领先
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②科技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③我国科技的发展水平已世界领先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② |
18.
下图是大庆某一中学历史老师在20世纪末的一张工资条,通过这张工资条能够反映出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 )
姓名 | 年月 | 基本工资 | …… | 养老保险 | 医疗保险 | 失业保险 | …… |
XXX | XX | XXX | …… | XXX | XXX | XXX | …… |
A.国有企业改革新突破 | B.义务教育的普及 |
C.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 D.就业制度的发展 |
19.
齐奥科夫斯基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没有人能永远留在摇篮里。”中国人迈出摇篮的第一步是( )
A.成功进行第一颗氢弹爆炸实验 | B.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 |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D.“神州五号”宇宙飞船在太空遨游 |
20.
《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一书中写到:“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使人口增长率下降了。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领导着人们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文中的“他”指的是( )
A.李四光 | B.邓稼先 |
C.袁隆平 | D.钱学森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