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四十二中中铁国际城校区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1064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5/13

1.判断题(共4题)

1.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朱德司令员率领下,开赴朝鲜与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军。
(    )改正:
2.
1953年至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集中力量发展农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    )改正:   
3.
1956年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重要成果。
(    )改正:   
4.
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    )改正:

2.综合题(共2题)

5.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人们正在争相传阅的是什么文件?这一历史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2)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开展,三大改造也迅速迈开了步伐。在三大改造中,是对哪三个部分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分别采取了什么形式?
(3)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何时完成?有哪些重要历史意义?
6.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8年8月1日到9月5日止,《人民日报》报导的各种高产“卫星”共34个。
8月26日,四川省郫县犀浦乡第一农业社居然出现亩产稻穀4万多斤“大卫星”。验收上报的总产量为45262.8斤,平均亩产45217斤,超过安徽省繁昌县东方红三社的水稻大“卫星”2187斤,超过实收总产量26000—27000斤,超过当地水稻正常单位面积产量的77-88倍。
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提到的“卫星”与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关系?众多的“卫星”反映出事件的哪些特点?
(2)材料二图片告诉了我们哪一运动当时正在轰轰烈烈的开展?这一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3)材料三画报反映的是哪一事件?导致这一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结合上述材料,谈谈这些事件留给我们哪些思考和启示?

3.选择题(共9题)

7.
通过下列哪一事件,中国农民实现了千百年来“耕者有其田”的梦想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解放战争胜利C.农业集体化D.土地改革完成
8.
周恩来总理曾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后一个“天安门”指什么(  )
A.五四运动B.北平和平解放C.新中国的成立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9.
下列针对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
A.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赢得了民族独立B.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C.我国迈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0.
魏巍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刊登,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书中对于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故事应该取材于下列哪一时期(   )
A.北伐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抗美援朝时期
11.
下列属于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的是 ( )
①中共八大的召开   ②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③大跃进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
A.①④B.①②C.②④D.②③
12.
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影响不包括下列哪项(    )
A.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B.民主与法制取得重大成就
C.国民经济陷入停滞D.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陷入混乱
13.
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是报刊上经常出现的一个词。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下列不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A.青藏铁路B.沈阳飞机制造厂C.武汉长江大桥D.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14.
1945年殷氏夫妇创办糕点厂,建国后生意兴旺。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殷氏夫妇最有可能的状况是 (  )
A.继续经营,并开始把利润全部上缴国家
B.继续经营,并开始把利润的小部分上缴国家
C.不能继续经营,糕点厂被国家没收
D.不能继续经营,但可以以此获得部分收益
15.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这是周恩来在下列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4.填空题(共3题)

16.
姓名往往是一个时代的烙印,反映出时代的内涵特征。下列人物的姓名与哪些重大历史事件紧密联系。建国、援朝、跃进、文革四位同学的名字各取自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会议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当时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
18.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我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4道)

    综合题:(2道)

    选择题:(9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