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比较法是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通过对同一类历史问题的分析、比较其异同点,使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理解相关的知识。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材料二:会议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材料三: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1)上述材料分别是中共哪三次会议的主要内容?
(2)比较材料一、二所对应的会议有何异同处?对我们有何启示?
(3)材料二、三所对应的会议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请归纳总结它们有何相同处?(至少两方面)
材料一: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材料二:会议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材料三: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1)上述材料分别是中共哪三次会议的主要内容?
(2)比较材料一、二所对应的会议有何异同处?对我们有何启示?
(3)材料二、三所对应的会议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请归纳总结它们有何相同处?(至少两方面)
2.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咳呀,他是人民大救星。
──选自歌曲《东方红》
材料二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选自歌曲《春天的故事》
(1)材料一中歌颂的“大救星”是谁?他在中国革命中有哪些功绩?
(2)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人民是怎样称呼他的?他怎样称呼自己?他有哪些主要功绩?
(3)这位“老人”在党的领导集体中处于什么地位?
(4)材料二中提到的“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请问这一年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一事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一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咳呀,他是人民大救星。
──选自歌曲《东方红》
材料二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选自歌曲《春天的故事》
(1)材料一中歌颂的“大救星”是谁?他在中国革命中有哪些功绩?
(2)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人民是怎样称呼他的?他怎样称呼自己?他有哪些主要功绩?
(3)这位“老人”在党的领导集体中处于什么地位?
(4)材料二中提到的“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请问这一年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一事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什么影响?
2.选择题- (共13题)
4.
随着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每年的十一长假成为广大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活动和旅游的好时期。“十一”作为一个节日是为了庆祝( )
A.新中国的成立 | B.南京解放,国民政府统治结束 |
C.西藏和平解放 | 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
6.
下面的邮票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胜利召开而发行的。关于这次会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 |
B.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 |
C.会议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D.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
7.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说法,下列不正确的是()
A.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 |
B.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英勇斗争的结果 |
C.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
D.实现了我国经济的腾飞 |
13.
下图所示报纸的内容包含( )

①重新确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③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④实行改革开放

①重新确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③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④实行改革开放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