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鲁迅先生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为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在中国现代史的学习中,八年级某班两个小组就中国脊梁展开了一次探究。
甲组同学搜集到以下图片:

(1)图一中“中国的脊梁——***”的活动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为什么他配得上“中国脊梁”这一称号?
(2)图二中邱少云的事迹发生在哪场战争中?请列举在该场战争中的另一位中国脊梁。
乙组同学搜集到以下材料:
(4)请帮乙组同学补充完整材料二,把两弹元勋的名字写入括号内,并说说他带领他的团队研制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于哪年试验爆炸成功?
(5)经过研究,请你说说中国脊梁身上有着怎样的共同品质?
甲组同学搜集到以下图片:

(1)图一中“中国的脊梁——***”的活动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为什么他配得上“中国脊梁”这一称号?
(2)图二中邱少云的事迹发生在哪场战争中?请列举在该场战争中的另一位中国脊梁。
乙组同学搜集到以下材料:
材料一:“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材料二:“谁是中国的奥本·海默?”其实“中国的奥本·海默”就是为中国核武器研制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两弹元勋。他是( )
(3)材料一的话出自哪位中国脊梁?请用一句话说说他的英雄事迹。(4)请帮乙组同学补充完整材料二,把两弹元勋的名字写入括号内,并说说他带领他的团队研制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于哪年试验爆炸成功?
(5)经过研究,请你说说中国脊梁身上有着怎样的共同品质?
2.综合题- (共2题)
2.
关注民生,关心和改善群众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党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支持的力量源泉。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场改革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 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地主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1)材料一中“这样一种改革”指的是我国农村社会变革中的什么历史事件?为什么说它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材料二 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2)材料二中“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指的是什么路? 当时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
————《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3)材料三是对农村哪一制度的高度评价?这一制度的实行,在当时产生了什么效果?
材料四 2017年两会继续聚焦三农,农村面临的主要难题是土地资源浪费和土地资产沉睡,今后应切实做好盘活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农业生产中,土地承包越来越受欢迎,由于普通农作物收入较低,务农人员有所减少,而通过个体土地承包后,农作物可以得到多元化种植,规模化种植,科技化种植等,从而利润得到最大化。
(4)根据材料四说说当今农村土地面临怎样的问题?并说说今后该如何解决?
(5)请你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国家解决三农问题,农民过上好日子献上一策。
材料一 这场改革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 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地主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1)材料一中“这样一种改革”指的是我国农村社会变革中的什么历史事件?为什么说它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材料二 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2)材料二中“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指的是什么路? 当时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
————《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3)材料三是对农村哪一制度的高度评价?这一制度的实行,在当时产生了什么效果?
材料四 2017年两会继续聚焦三农,农村面临的主要难题是土地资源浪费和土地资产沉睡,今后应切实做好盘活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农业生产中,土地承包越来越受欢迎,由于普通农作物收入较低,务农人员有所减少,而通过个体土地承包后,农作物可以得到多元化种植,规模化种植,科技化种植等,从而利润得到最大化。
(4)根据材料四说说当今农村土地面临怎样的问题?并说说今后该如何解决?
(5)请你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国家解决三农问题,农民过上好日子献上一策。
3.
《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1)依据材料一说说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全国人民“积极奋斗”取得了什么成果?
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2)依据材料二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结果导致了什么错误事件的发生?
材料三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
——1979年1月1日社论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产生的?指出“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材料一 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1)依据材料一说说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全国人民“积极奋斗”取得了什么成果?
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2)依据材料二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结果导致了什么错误事件的发生?
材料三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
——1979年1月1日社论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产生的?指出“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3.判断题- (共3题)
4.选择题- (共15题)
7.
一定时期的报纸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面貌,有些词会频繁见诸于报端,抓住这些关键词有助于把握当时的历史面貌。与“争取和平”、“保家卫国”、“谈判协定”三个关键词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重庆谈判 |
B.解放战争 |
C.西藏和平解放 |
D.抗美援朝 |
8.
在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时,小明摘录了以下四句话,其中正确的一句是 ( )
A.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
C.中国实现了现代化 | D.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
10.
小明在整理历史笔记,做知识归纳时,把建国初期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三大运动归为一起。请问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
A.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 | B.完成了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
C.消除了美国对中国的威胁 | D.赢得了安定的社会环境 |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多次大变化。其中,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共同之处是( )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B.不同程度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
C.确立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 D.推动了现代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
13.
一位外国领导人在评价新中国的某项政策时说:“中国经过长时期的流血革命,现在创造出了一条不流血而和平改造资本家的经验,这是有世界意义的。”他高度评价是指我国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哪项政策( )
A. 建立生产合作社 B. 实行行业公私合营
C. 没收资本家企业 D. 推行公司制、股份制
A. 建立生产合作社 B. 实行行业公私合营
C. 没收资本家企业 D. 推行公司制、股份制
14.
2016年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60周年,八年级某班组织了以“为什么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巨变”为主题的讨论活动,以下几个同学的发言中正确的是( )
A.甲同学:标志我国推翻了封建帝制 | B.乙同学: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
C.丙同学: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 D.丁同学: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15.
2017年3月15日全国两会已如期闭幕。两会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统称,每5年称为一届,每年会议称X届X次会议。请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于( )
A.1949年 | B.1954年 | C.1956年 | D.1982年 |
16.
“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这是选自1976年清明节天安门诗抄中的一首,人民用诗句为武器,悼念周恩来,怒斥四人帮。这件事就是( )
A.“二月逆流” | B.“四五运动” | C.红卫兵运动 | D.五四运动 |
17.
今年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三五”规划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在1953年开始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我国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的是( )
A. 轻工业
B. 农业
C. 重工业
D. 商业
A. 轻工业
B. 农业
C. 重工业
D. 商业
18.
生活的细节不经意间也会折射出社会政治光谱。1977年的上海市高考作文题目是《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抓纲”在当时是指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以阶级斗争为中心
C. 以文化建设为中心 D. 以军事斗争为中心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以阶级斗争为中心
C. 以文化建设为中心 D. 以军事斗争为中心
19.
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收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特区建设、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等资料。由此推断他们研究的课题是:( )
A.民族团结 |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C.祖国统一 | D.外交成就 |
20.
假如你是一位记者,采访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你的采访报道中不应出现以下哪个观点( )
A.否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 | B.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
C.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 D.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综合题:(2道)
判断题:(3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