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11分)
材料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2015年3月3日至1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何时在北平(现北京)召开?(1分)谁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分)
(2)第一届人民政协制定了《共同纲领》,确定新中国的名称是什么?(1分)《共同纲领》在当时有何作用?(1分)
材料二

(3)材料二的图片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1分)该事件有何标志性意义?(2分)
材料三 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在1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话
(4)材料三中会议的名称是什么?(1分)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主要是因为该会议制定了什么法律文献?(1分)它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1分)这部法律文献在我国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1分)
材料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2015年3月3日至1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何时在北平(现北京)召开?(1分)谁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分)
(2)第一届人民政协制定了《共同纲领》,确定新中国的名称是什么?(1分)《共同纲领》在当时有何作用?(1分)
材料二

(3)材料二的图片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1分)该事件有何标志性意义?(2分)
材料三 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在1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话
(4)材料三中会议的名称是什么?(1分)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主要是因为该会议制定了什么法律文献?(1分)它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1分)这部法律文献在我国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1分)
2.
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外交和工业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⑴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什么?(2分)为此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是谁?(1分)
材料二 ***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⑵根据材料二,为了改变***所说的状况,党中央在1953年制定并实施了什么规划?(1分)其基本任务是什么?(1分)该计划何年完成?(1分)
⑶列举这一规划在汽车制造和桥梁建设方面的主要成就。(2分)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⑴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什么?(2分)为此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是谁?(1分)
材料二 ***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⑵根据材料二,为了改变***所说的状况,党中央在1953年制定并实施了什么规划?(1分)其基本任务是什么?(1分)该计划何年完成?(1分)
⑶列举这一规划在汽车制造和桥梁建设方面的主要成就。(2分)
3.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始终坚持走强国富民之路。农民富,国家富。为此欢府多次调整农村经济政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⑴请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上面三幅图片所对应的经济政策。(3分 )
⑵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上述经济政策的作用。(5分 )
材料二 1978年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生产者在劳动和经营方面获得了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⑶结合材料一和二,指出国家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分 )
材料一

⑴请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上面三幅图片所对应的经济政策。(3分 )
⑵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上述经济政策的作用。(5分 )
材料二 1978年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生产者在劳动和经营方面获得了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⑶结合材料一和二,指出国家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分 )
2.选择题- (共12题)
4.
下列数据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 | B.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
C.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进 | D.“包产到户”的实施 |
6.
贴春联是中国特有的习俗,其内容往往是社会历史变迁的生动写照。下列春联中,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面貌的是
A.新四军拼命抗日,老百姓安心过年 |
B.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
C.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 |
D.奥运世博扬国威,改革发展创奇迹 |
10.
泰来机制面粉厂是泰州最早具有近代意义的工厂,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改名为“公私合营泰州面粉厂”。该厂改名的时间大约是20世纪( )
A.40年代 | B.50年代 | C.70年代 | D.80年代 |
11.
下图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导致甲到乙段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
B.开展“大跃进“运动 |
C.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
D.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