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认真观察下列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一反映的是西藏农奴的悲惨生活,你认为导致当时农奴悲惨命运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2)图二人物是《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演唱者一一著名藏族民歌手才旦卓玛,歌词中“驱散乌云见太阳”指的是什么?西藏农奴彻底翻身做主人大体是在什么时候?
(3)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举一例)请列举国家促进西藏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至少两条)

(1)图一反映的是西藏农奴的悲惨生活,你认为导致当时农奴悲惨命运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2)图二人物是《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演唱者一一著名藏族民歌手才旦卓玛,歌词中“驱散乌云见太阳”指的是什么?西藏农奴彻底翻身做主人大体是在什么时候?
(3)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举一例)请列举国家促进西藏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至少两条)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初期,***感慨的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材料二1957年11月,社会主义大家庭在莫斯科开会。赫鲁晓夫在会上提出,要用15年时间赶上和超过美国。……12月份,刘少奇向全国宣布,中国要在15年内在钢铁和重工业方面赶上英国。
材料三1979年以来,外商投资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1990年外商投资工业产值在我国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3%,2007年外商工业增加值占当年全国工业增加值的28.0%。外商工业企业的大规模进入明显加快了我国现代工业的发展速度。
(1)根据材料一,新中国为改变这一现状,采取了什么措施?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试举两例)
(2)材料二的决定带来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外商投资的工业”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这说明了什么?
材料一建国初期,***感慨的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材料二1957年11月,社会主义大家庭在莫斯科开会。赫鲁晓夫在会上提出,要用15年时间赶上和超过美国。……12月份,刘少奇向全国宣布,中国要在15年内在钢铁和重工业方面赶上英国。
材料三1979年以来,外商投资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1990年外商投资工业产值在我国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3%,2007年外商工业增加值占当年全国工业增加值的28.0%。外商工业企业的大规模进入明显加快了我国现代工业的发展速度。
(1)根据材料一,新中国为改变这一现状,采取了什么措施?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试举两例)
(2)材料二的决定带来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外商投资的工业”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这说明了什么?
3.
请根据材料及下图回答问题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南方有个贫穷落后的小镇,它被划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后,大力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进行现代化建设。现在已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城市,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请回答:
(1)文中提到的经济特区是指哪里?位于我国哪个省?同期被划为经济特区的还有哪几个?(两例)
(2)依据材料回答,这个经济特区是怎样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城市和我国对外开放窗口的?
(3)仔细观察图片,回答我国早期(1984年)开放的沿海城市有几个?我国经济开放区在地理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南方有个贫穷落后的小镇,它被划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后,大力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进行现代化建设。现在已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城市,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请回答:
(1)文中提到的经济特区是指哪里?位于我国哪个省?同期被划为经济特区的还有哪几个?(两例)
(2)依据材料回答,这个经济特区是怎样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城市和我国对外开放窗口的?
(3)仔细观察图片,回答我国早期(1984年)开放的沿海城市有几个?我国经济开放区在地理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2.选择题- (共24题)
6.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为此小华想查阅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文献,下列可供他选择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8.
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1950年(%) | 1954年(%) |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
贫农、中农 | 85.5 | 45.2 | 92.1 | 91.4 |
富农、地主 | 14.5 | 54.8 | 7.9 | 8.6 |
A.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 B.农业合作化运动 |
C.“包产到户”的实施 | D.人民公社化运动 |
10.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举办“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展示会”,他们找到了以下图片资料,哪一项不适合采用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
B.第一批国产喷气式飞机 |
C.武汉长江大桥 |
D.青藏铁路建成通车 |
14.
老人依旧清楚地记得那个疯狂的年代:“作为学生的他,戴着红卫兵的袖章,四处张贴大字报,批斗所谓的“牛鬼蛇神”……这个年代是:
A.“大跃进”时期 |
B.农村人民公社化时期 |
C.“文化大革命”时期 |
D.土地改革时期 |
15.
“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过渡的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实现了“和平过渡”,被称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的是
A.实行股份制 |
B.廉价收购 |
C.赎买政策 |
D.无偿没收 |
17.
王小明同学对“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者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办法”在网络上进行了认真的查找,其查找的正确答案是
A.没收其工具,将其转化为农民 |
B.把他们转化为工厂工人 |
C.办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
D.把他们并入农业合作社或国营农场 |
18.
某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情景,上海市东亚面粉厂的孙老板亲率员工敲锣打鼓地向上海市领导报喜:东亚面粉厂接受公私合营。据此推测当时我国正在进行
A.三大改造 |
B.“一五”计划的实施 |
C.“大跃进”运动 |
D.人民公社化运动 |
20.
“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粮食卫星竟放、钢铁元帅升帐。一颗米粒一锅,一个玉米一车。高粱秆上安电线,坐着西瓜过黄河。”这些口号出现于什么时期
A.土地改革 | B.三大改造 |
C.“一五”计划 | D.“大跃进” |
22.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这场讨论中否定的错误思想是
A.党和国家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 |
B.“以阶级斗争为纲” |
C.“两个阶级和两条路线的斗争是主要矛盾” |
D.“两个凡是” |
23.
20世纪70年代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的红手印的“包产到户”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对这一契约出现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人民公社严重束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B.农民温饱问题已经解决,正在朝小康道路前进 |
C.全国农村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
D.我国土地所有制正经历着变革 |
2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等一系列法律文件。这说明,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更加认识到( )
A.经济建设和政治的关系 | B.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 |
C.社会生活中需要法律 | D.社会秩序要靠道德说教来维持 |
25.
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中国社会最近三十年“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基调。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思想是( )
A.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 “一国两制”的构想 D. 三个代表思想
A.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 “一国两制”的构想 D. 三个代表思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