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党确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是正确的,取得的胜利是辉煌的。
(1)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人民政府为了巩固新生人民政权采取的重大措施。
(2)分别简述1953—1956年间党领导人民取得辉煌胜利的重要史实及其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请回答:(1)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人民政府为了巩固新生人民政权采取的重大措施。
(2)分别简述1953—1956年间党领导人民取得辉煌胜利的重要史实及其历史意义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邓小平多次强调:国家要发展,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引进技术资金是不可能的。
材料二:我国农民创造的责任制形式,使生产者获得独立性和主动性,使责任,权利和利益结合起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大发展。
材料三:1979年,深圳是一个小镇,到2006年,GDP,5800多亿元,深圳是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在建设特区的过程中创出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
请回答:
(1)填空,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在中共十五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农村实行什么政策?产生什么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深圳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地位,并列出1980建立的其它三个经济特区。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改革开放对我们青少年的启示。
材料一:邓小平多次强调:国家要发展,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引进技术资金是不可能的。
材料二:我国农民创造的责任制形式,使生产者获得独立性和主动性,使责任,权利和利益结合起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大发展。
材料三:1979年,深圳是一个小镇,到2006年,GDP,5800多亿元,深圳是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在建设特区的过程中创出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
请回答:
(1)填空,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在中共十五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农村实行什么政策?产生什么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深圳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地位,并列出1980建立的其它三个经济特区。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改革开放对我们青少年的启示。
3.
(9分)
材料一: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的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仅是新界,而是包括香港岛和九龙。
──邓小平
材料二: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七子之歌》
材料三:“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两岸政治谈判解决两岸的政治分歧,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
──1997年江泽民接受法国记者采访时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二回答邓小平怎样解决香港和澳门回归的问题的?香港澳门回归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
(2)根据材料三回答我国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如何形成的?(3分)
(3)目前影响台湾回归祖国的因素有那些?你怎样看待台湾回归这一问题?(4分)
材料一: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的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仅是新界,而是包括香港岛和九龙。
──邓小平
材料二: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七子之歌》
材料三:“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两岸政治谈判解决两岸的政治分歧,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
──1997年江泽民接受法国记者采访时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二回答邓小平怎样解决香港和澳门回归的问题的?香港澳门回归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
(2)根据材料三回答我国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如何形成的?(3分)
(3)目前影响台湾回归祖国的因素有那些?你怎样看待台湾回归这一问题?(4分)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从实际出发,兼顾各方面的实际利益,因而是各方可以接受的,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一构想,既体现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考虑到港、澳、台的历史和现实,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材料二:到20世纪80年代,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的时机日趋成熟。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中国政府通过谈判终于成功解决了香港回归问题。
材料三:1949年以来,大陆和台湾尽管尚未统一,但不是中国领导和主权的分裂,而是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这没有改变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两岸复归统一,不是主权和领土再造,而是结束政治对立。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什么是“一国两制”?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中国政府通过外交谈判终于成功解决了香港回归的问题”,你认为香港回归的主要因素有哪些?香港回归又有什么重大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党和国家是怎样看待两岸统一问题的?由此,新时期中央人民政府对台政策做出了怎样的调整?
材料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从实际出发,兼顾各方面的实际利益,因而是各方可以接受的,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一构想,既体现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考虑到港、澳、台的历史和现实,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材料二:到20世纪80年代,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的时机日趋成熟。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中国政府通过谈判终于成功解决了香港回归问题。
材料三:1949年以来,大陆和台湾尽管尚未统一,但不是中国领导和主权的分裂,而是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这没有改变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两岸复归统一,不是主权和领土再造,而是结束政治对立。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什么是“一国两制”?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中国政府通过外交谈判终于成功解决了香港回归的问题”,你认为香港回归的主要因素有哪些?香港回归又有什么重大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党和国家是怎样看待两岸统一问题的?由此,新时期中央人民政府对台政策做出了怎样的调整?
2.选择题- (共17题)
6.
“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 ,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 多么温暖, 多么慈祥 ,把翻身
农奴的心儿照亮---------” 你认为下列什么事件能够说明“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
农奴的心儿照亮---------” 你认为下列什么事件能够说明“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
A.南京的解放 | B.新中国的成立 |
C.西藏的和平解放 | D.香港,澳门回归 |
9.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 )
A. 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 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 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订的 D. 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A. 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 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 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订的 D. 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11.
继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进行社会主义实践之后,中国共产党也展开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活动。20世纪中期,我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其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B.土地改革的完成 |
C.三大改造的完成 | D.“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
12.
以下经济建设成就中,不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有
A.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 |
B.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
C.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
D.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道“世界屋脊” |
13.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民主政治与法治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主要表现在制定了(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
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15.
1954年9月,李爷爷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的会议。他亲历的活动是:
A.听取***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 B.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C.决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 D.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
16.
之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主要是因
为:
为:
A.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B.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
C.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
D.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中央领导集体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