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在报告中指出:五年来,全国财政教育支出累计4.45万亿元,全面实现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所有适龄儿童都能“不花钱、有学上”。
材料三今年两会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本次宪法修改,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提交书面报告118份,提出修改意见2639条,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有机统一。
(1)材料一的图片反映的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次会议召开于哪一年?通过了哪一重要文献?这一文献在当时起着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提到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哪次会议上确立的?还通过了哪一文件?这一文件有怎样的性质?
(3)这些会议都是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请你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提出一条合理化意见。
材料一

材料二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在报告中指出:五年来,全国财政教育支出累计4.45万亿元,全面实现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所有适龄儿童都能“不花钱、有学上”。
材料三今年两会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本次宪法修改,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提交书面报告118份,提出修改意见2639条,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有机统一。
(1)材料一的图片反映的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次会议召开于哪一年?通过了哪一重要文献?这一文献在当时起着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提到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哪次会议上确立的?还通过了哪一文件?这一文件有怎样的性质?
(3)这些会议都是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请你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提出一条合理化意见。
2.
近70年的峥嵘岁月,近70年的光辉历程,新中国承载着历史的沧桑,沉淀着不同时期中国人民的深刻记忆。某历史兴趣小组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主题展开了合作探究活动,请你也加入到他们的探讨活动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政权诞生】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在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过程中先后经历了日本式、美国式和俄国式的道路,但都遭到失败,最后中国共产党坚持走自己的道路,最终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功。
(1)据材料一回答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指什么?写出具体时间(年月日)。
【巩固政权】材料二(见下图)

(2)结合所学,你认为材料二的图中,干部向农民宣传的法令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从图中可见农民对这一法令持什么态度?
【取得成就】
材料三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3)从材料三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写出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成就各一例。
【继续探索】
材料四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农业的合作化,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使全体农民走向幸福生活的唯一正确道路。
材料五国家在过渡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将资本主义工商业基本上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4)结合材料四、五说出三大改造对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形式。材料四、五所述的历史任务的完成,使中国社会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政权诞生】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在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过程中先后经历了日本式、美国式和俄国式的道路,但都遭到失败,最后中国共产党坚持走自己的道路,最终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功。
(1)据材料一回答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指什么?写出具体时间(年月日)。
【巩固政权】材料二(见下图)

(2)结合所学,你认为材料二的图中,干部向农民宣传的法令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从图中可见农民对这一法令持什么态度?
【取得成就】
材料三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 1953年农轻重 比例(%) | 1957年农轻重 比例(%) | 1953—1957年平均 增长速度(%) |
农业 | 52.8 | 43.5 | 4.5 |
轻工业 | 29.6 | 29.2 | 12.8 |
重工业 | 17.6 | 27.3 | 25.4 |
(3)从材料三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写出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成就各一例。
【继续探索】
材料四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农业的合作化,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使全体农民走向幸福生活的唯一正确道路。
材料五国家在过渡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将资本主义工商业基本上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4)结合材料四、五说出三大改造对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形式。材料四、五所述的历史任务的完成,使中国社会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3.
新中国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战火中降生,她承载着全世界四分之一人类的百年期待,一个统一、富强、民主的中国,是她给所有中国人的承诺。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她采取了哪些措施呢?下面我们一起探究一下。
材料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材料二:“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三:4月,西藏地方政府派出阿沛·阿旺晋美等5人为全权代表赴京谈判。5月23日,签署协议,协议共17条,主要内容是:西藏人民团结起来,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家庭中来。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巩固国防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写出这一事件中的两个英雄人物。
(2)材料二出自哪一部法律文件?这部法律文件颁布于哪一事件中?其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的“协议”签订于哪一年?这一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什么?
(4)通过分析以上这些文字资料,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材料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材料二:“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三:4月,西藏地方政府派出阿沛·阿旺晋美等5人为全权代表赴京谈判。5月23日,签署协议,协议共17条,主要内容是:西藏人民团结起来,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家庭中来。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巩固国防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写出这一事件中的两个英雄人物。
(2)材料二出自哪一部法律文件?这部法律文件颁布于哪一事件中?其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的“协议”签订于哪一年?这一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什么?
(4)通过分析以上这些文字资料,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选择题- (共14题)
5.
农民可以高兴的说:“以后再也不会受地主的剥削了,因为这个阶级已经被消灭了”,地主阶级在中国被消灭是在
A.新中国成立后 |
B.辛亥革命后 |
C.1948年土地改革完成后 |
D.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后 |
6.
欣赏下面“话剧”,农民对地主说:“你被消灭了。”地主对农民说:“你翻身当家了。”土地兴奋地说:“我要换新主人了。”农民、地主、土地一起说:“一切都变了。”该“话剧”所反映的史实是( )
A.土地改革 | B.辛亥革命 | C.商鞅变法 | D.开国大典 |
7.
复旦大学一位教授于2018年元旦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举办一期以“抗美援朝”为主题的讲座,现场邀请一位经历过这一战争时期的嘉宾一起参与。从人生经历上分析,你认为下列候选人中最适合做嘉宾的是
A.55岁的周医生 |
B.65岁的李师长 |
C.75岁的王教授 |
D.85岁的张市长 |
8.
20世纪,中国国际形象发生了三次历史性巨变。澳大利亚学者费约翰将中国国际形象的这一转变过程概括为“醒过来,站起来,飞起来”。其中“站起来”
①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②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
③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④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①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②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
③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④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9.
下面是1950年~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占有土地比重对比表。发生表中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C.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阶层 | 1950年(%) | 1954年(%) |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
贫农、中农 | 85.5 | 45.2 | 92.1 | 91.4 |
富农、地主 | 14.5 | 54.8 | 7.9 | 8.6 |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C.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12.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人民政府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包括了( )
① 开展抗美援朝运动 ② 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 ③ 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④ 开展土地改革
① 开展抗美援朝运动 ② 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 ③ 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④ 开展土地改革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13.
1956年1月 ,上海市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A. 工商业改造 B. 人民公社化 C. "一五"计划 D. 土地改革
A. 工商业改造 B. 人民公社化 C. "一五"计划 D. 土地改革
14.
“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材料中的现象发生于二十世纪( )
A.五十年代 | B.六十年代 | C.七十年代 | D.八十年代 |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对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以上内容出自(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