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初中2018年3月学情检测八年级历史试题及答案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1045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4/2

1.简答题(共2题)

1.
情境二: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战争工作报告上写道:“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分析:抗美援朝的目的是什么?其胜利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
情境一:***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分析:为了改变***所说的状况,党中央在1953年制定并实施了什么规划?其重要任务是什么?

2.判断题(共1题)

3.
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或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的推论作出判断。
 
史实
推论
正误
(1)
……下午3时,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乐队高奏《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在庄严雄壮的国歌声和震天动地的礼炮声中,***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 ▲ )
(2)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
( ▲ )
(3)
中央人民政府采取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统一全国财政收支,开展“三反”“五反”运动等措施;于1952年底胜利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改变了我国经济的落后面貌,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 ▲ )
(4)
(1954年宪法草案)初稿形成后,先在中央政治局和全国政协研究,接着在全国8000多位有广泛代表性的人物中讨论,共提出5900多条修改意见。《宪法草案》公布后,在人民群众中普遍组织讨论,讨论历时3个月,参加人数达1.5亿,不少意见被宪法草案起草委员会采纳。
这部宪法充分反映了人民的意志,代表了各族人民的利益,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 ▲ )
(5)
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篡党夺权阴谋败露后乘飞机仓皇出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机毁人亡。
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我国从此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阶段。
( ▲ )
(6)
1979年3月,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思想。
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整个现代化事业进一步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
( ▲ )
 

3.选择题(共12题)

4.
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式上,***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我们的工作”包括
A.制定并通过《共同纲领》B.颁布《土地改革法》
C.任命政务院总理D.实施“一五计划”
5.
下图为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的英雄人物黄继光,为了给突击部队开辟道路,他毅然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发射孔。他的行为体现的抗美援朝精神是

①爱国主义精神
②国际主义精神
③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④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6.
新中国成立后,为彻底废除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中央人民政府
A.推行土地改革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掀起“大跃进”运动
D.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7.
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从此站起来”是指中国实现了(  )
A. 全境解放 B. 社会主义 C. 国家富强 D. 民族独立
8.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下列人物与荣誉符号搭配正确的是
A.铁人——雷锋B.两弹元勋——邓稼先
C.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焦裕禄D.县委书记的榜样——王进喜
9.
1976年10月,“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在这一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是
A.***、周恩来B.***、邓小平
C.华国锋、叶剑英D.华国锋、邓小平
10.
照片能够形象地再现历史场景。对下图历史场景解读正确的是
A.出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
C.使“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变成了现实
D.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11.
这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这次会议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2.
《人民日报》记者袁水拍在《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到:“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这些“代表们”参加的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3.
1957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 241亿元,比1952年增长67. 8%;1957年的国民收入比1952年增长53%;1957年工业总产值超过原计划21%,比1952年增长128.5%。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
C.“大跃进”运动的推行D.“一五”计划的实施
14.
(题文)下图是中国1957-1965年国家经济走势图,导致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A.土地改革、三大改造
B.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C.“大跃进”、国民经济调整
D.大跃进、“文化大革命”
15.
“改革开放对中国人来说,绝不是一个普通的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历史性的关键决择——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改革大幕开启的标志性会议上所做的战略决策是
A.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B.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作出恢复邓小平职务的决议
D.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4.填空题(共1题)

16.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
A.采用赎买政策B.成立生产合作社
C.建立人民公社D.实行改革开放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12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