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材料二 在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的那一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42.8%,农业的飞速发展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1)材料一中“历史的事实”指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史实?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目的是什么?
(2)为什么“在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的那一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42.8%”?
(3)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两则材料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材料一 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材料二 在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的那一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42.8%,农业的飞速发展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1)材料一中“历史的事实”指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史实?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目的是什么?
(2)为什么“在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的那一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42.8%”?
(3)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两则材料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为了按照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多人的最大利益……根据过度时期总路线,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客观形式的推下……到(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请回答:
(1)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何时开始的?
(2)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什么政策?
(3)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改造?
(4)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是什么?
材料:为了按照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多人的最大利益……根据过度时期总路线,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客观形式的推下……到(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请回答:
(1)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何时开始的?
(2)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什么政策?
(3)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改造?
(4)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是什么?
2.选择题- (共31题)
3.
新中国成立以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的态度和行动有
①采取敌视态度
②实行外交孤立
③不与中国建交
④对中国沿海进行封锁
⑤派飞机轰炸中国首都
①采取敌视态度
②实行外交孤立
③不与中国建交
④对中国沿海进行封锁
⑤派飞机轰炸中国首都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⑤ |
D.①③④⑤ |
7.
某班同学开展以“新中国土地制度”为主题的学习活动,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土地改革使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被彻底消灭 |
B.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使农民走上了合作化、集体化的道路 |
C.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村经济得到了发展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土地由集体所有变为农民所有 |
8.
下列选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④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
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④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
A.①②③④ | B.①④②③ | C.①②④③ | D.①③②④ |
9.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每年“十一”长假成为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旅游的时节,规定十一长假依据的历史事件是( )
A.新中国成立 |
B.占领南京,推翻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
C.西藏和平解放 |
D.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 |
13.
以下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
B.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
D.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
14.
新中国成立65年来,中华民族圆了一个又一个梦:独立梦、回归梦、奥运梦、飞天梦、世博梦……你认为这些梦想成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 我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B. 国家综合国力的大大提高
C.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D.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A. 我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B. 国家综合国力的大大提高
C.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D.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5.
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是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
D.“一五”计划即将完成 |
16.
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创办于1915年,历经40多年的风雨历程后,该企业的掌门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A.中外合资 |
B.承包经营(承包责任制) |
C.私有化 |
D.公私合营 |
19.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了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充分说明
A. 它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 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 它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D. 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A. 它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 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 它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D. 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20.
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共产党在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政权后,进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这次改革的主要行业有
①农业
②手工业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
④官僚资本
①农业
②手工业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
④官僚资本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22.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
B.小农经济的存在必然会导致两极分化 |
C.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
D.消灭剥削阶级,建立公有制 |
23.
俞可平在《60年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写道:“中国共产党把自己建立的新政权,称作‘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最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追求。”其中“根本政治追求”集中体现在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上,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指
A.政治协商制度 |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C.“一国两制”构想 |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24.
《人民日报》某篇社论中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这种“新的社会组织”所带来的影响是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
B.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
C.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 |
D.使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
26.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A.推行土地改革 |
B.组织了人民公社 |
C.发动了“大跃进”运动 |
D.实施了“一五”计划 |
27.
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的建成投产,表明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取得成效 |
B.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完成 |
C.提前完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任务 |
D.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奠定 |
28.
我国“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民用工业企业中有50个部署在东北地区,32个部署在中部地区;国防工业企业中的大部分部署在了中西部地区。国家调整工业布局的主要目的在于
A.充分利用原有工业基础 |
B.推动经济均衡发展 |
C.打破西方对华经济封锁 |
D.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
29.
在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只有14%的人人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38%—45%,而英、法语等语种的翻译只占3%—6%。这一状况最有可能出现在
A.五四运动时期 |
B.大革命时期 |
C.“一五”计划期间 |
D.改革开放时期 |
32.
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关于民族区域自治,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在统一主权下自主行使地方权力 |
B.能够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 |
C.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
D.能调动各民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3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8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