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学以致用,探究问题。
饱经风霜的新中国已经走过了六十多个春秋,回首六十多年来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会引起我们深深地思考。
(一穷二白)
材料一:(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根据材料分析,改变现状的途径是什么?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方针?
(神奇逆转)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分析1952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49年增长和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52年增长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重大挫折)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相关史实,判断图一《人民日报》中的报道情况是否真实?说明理由。并分析指出图二中经济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从上述曲折的经济发展历程,可以得出哪些教训?
饱经风霜的新中国已经走过了六十多个春秋,回首六十多年来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会引起我们深深地思考。
(一穷二白)
材料一:(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根据材料分析,改变现状的途径是什么?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方针?
(神奇逆转)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分析1952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49年增长和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52年增长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重大挫折)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相关史实,判断图一《人民日报》中的报道情况是否真实?说明理由。并分析指出图二中经济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从上述曲折的经济发展历程,可以得出哪些教训?
2.选择题- (共20题)
4.
下列数据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 | B.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
C.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进 | D.“包产到户”的实施 |
5.
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通过“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A.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帝制;新中国诞生
B. 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 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
D. 抗战胜利;新中国成立
A.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帝制;新中国诞生
B. 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 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
D. 抗战胜利;新中国成立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
材料二:在改革前,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地解放农奴。”在审定改革方案时,他又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材料三:农民在改革中分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市价计算,仅值6.5亿卢布,但到1905年,农民共交付了20亿卢布。因此,列宁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7.
***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据此可知,让***高兴的是
A.新中国成立 | B.抗美援朝的胜利 |
C.土地改革的完成 | D.“一五”计划完成 |
8.
时代特征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时代的时代特征。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名字所反映的新中国的历史进程,正确的是()
①王文革 ②周援朝 ③张跃进 ④李开放
①王文革 ②周援朝 ③张跃进 ④李开放
A.①②③④ | B.③④①② | C.②③①④ | D.②①③④ |
10.
中共八大后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发生严重的失误,但仍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下面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成就有( )
A.主要工业产品都有很大增长,石油工业尤为突出 |
B.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 |
C.大庆油田的建成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 |
D.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材料出自( )
A.《共同纲领》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12.
新中国建设中有无数个“第一”,下列各项“第一”中,哪一项不是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取得的建设成就( )
A.第一辆国产汽车下线 | B.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
C.第一座长江大桥建成 | D.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
13.
1956年~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下列哪一项全面反映了其历史阶段特征?
A.遭到建国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
D.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
14.
苏联有位总理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正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 B.农业生产合作社 |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 D.人民公社化的道路 |
15.
小东的爷爷很爱讲过去的事情,下列是他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其中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是 ( )
A.参加土地改革成为土地的主人 | B.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
C.参加人民公社,吃公共食堂 | D.参与分户承包集体土地,实现自主经营 |
18.
某历史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请你为邓小平拟一份发言提纲。下列所拟提纲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
B.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
C.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
D.实行改革开放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