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分别指出这四幅图反映的特定历史时期党和政府所制定的农业政策。
(2)这些农业政策的各自影响是什么?你从这些影响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3)我党制定农业政策的共同出发点是什么?
(4)你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什么好的建议?
材料

(1)分别指出这四幅图反映的特定历史时期党和政府所制定的农业政策。
(2)这些农业政策的各自影响是什么?你从这些影响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3)我党制定农业政策的共同出发点是什么?
(4)你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什么好的建议?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与印度、美国在钢和电产量方面的比较表”
材料二:历史在1956年发生了质变。1956年是一个创造了许多共和国“第一”的年份……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批汽车从总装配车间开出了厂房……这一年7月,沈阳飞机制造厂生产出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飞)机……从前连铁钉和火柴都要进口的中国,第一次建立起自己的航空、机床、汽车和电子工业……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了。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什么?
(3)有人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以后,中国变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强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看法。
(4)请再举两例说明中国“历史在1956年发生了质变”。
材料一: “中国与印度、美国在钢和电产量方面的比较表”
| 中国(1952年产量) | 印度(1950年产量) | 美国(1950年产量) |
钢产量(人均) | 2.37千克 | 4千克 | 538.3千克 |
发电量(人均) | 2.76千瓦时 | 10.9千瓦时 | 2949千瓦时 |
材料二:历史在1956年发生了质变。1956年是一个创造了许多共和国“第一”的年份……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批汽车从总装配车间开出了厂房……这一年7月,沈阳飞机制造厂生产出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飞)机……从前连铁钉和火柴都要进口的中国,第一次建立起自己的航空、机床、汽车和电子工业……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了。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什么?
(3)有人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以后,中国变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强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看法。
(4)请再举两例说明中国“历史在1956年发生了质变”。
3.
材料论述题。
〔材料〕十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创造了条件,但党内对实行市场经济仍有很大争议。邓小平在南方视察时明确指出,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发展我国生产力的有效手段。十四大以后,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中国经济领域形成了公有、民营、外资、中外合资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
——摘编自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回答:
(1)中共十四大确立了什么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且符合材料主旨,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材料〕十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创造了条件,但党内对实行市场经济仍有很大争议。邓小平在南方视察时明确指出,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发展我国生产力的有效手段。十四大以后,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中国经济领域形成了公有、民营、外资、中外合资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
——摘编自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回答:
(1)中共十四大确立了什么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且符合材料主旨,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判断题- (共1题)
3.选择题- (共27题)
5.
决定下图所示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的是


A.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全体会议 |
D.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
B.中国已经完全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
C.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
D.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
8.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髙,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这段话中的“敌人”是指
A.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 | B.日本侵略者 | C.八国联军 | D.英法联军 |
9.
好的歌曲,能够唱响时代的主旋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唱出的时代主旋律是
A.转战陕北,斗智斗勇 |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
C.决战平津,瓮中捉鳖 |
D.渡江战役,勇往直前 |
10.
“由人民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一切土地所有者自由经营、买卖及出租其土地的权利。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土地契约,一律作废。”其法律依据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11.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历史的证明,概括来说,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之路。这两件大事开始的标志分别是( )
A.开国大典和三大改造的完成 |
B.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C.南京解放和三大改造的完成 |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改革开放 |
13.
“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 |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
C.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4.
下表为“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比较情况表”,形成表中经济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项目 | 社会主义公有经济成分 | 私有经济成分 |
国民收入 | 92.5% | 7.5% |
工业总产值 | 100% | 0 |
商品零售额 | 95.8% | 4.2%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 |
15.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是( )
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B.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颁布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B.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颁布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以上内容出自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
23.
“到1956年底,在全国共建立了75.6万个合作社,入社农户达96.3%,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以上内容反映的是
A. 土地革命
B.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土地革命
B.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7.
下表粮食产量在1985年有明显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1949—1985年我国粮食产量统计表
1949—1985年我国粮食产量统计表
时间 | 1949年 | 1957年 | 1960年 | 1985年 |
粮食产量 | 2263亿斤 | 3900亿斤 | 2870亿斤 | 7580亿斤 |
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
C.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28.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20世纪80年代以人民公社为单位的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消失”的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
B.三大改造的完成 |
C.“文化大革命”的破坏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3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以下各项正确的是
A. 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B. 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内地
C. 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D. 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一内地
A. 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B. 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内地
C. 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D. 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一内地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2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6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