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高州三中2018年春人教新版八下期中检测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1042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4/17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分别指出这四幅图反映的特定历史时期党和政府所制定的农业政策。
(2)这些农业政策的各自影响是什么?你从这些影响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3)我党制定农业政策的共同出发点是什么?
(4)你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什么好的建议?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与印度、美国在钢和电产量方面的比较表”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材料二:历史在1956年发生了质变。1956年是一个创造了许多共和国“第一”的年份……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批汽车从总装配车间开出了厂房……这一年7月,沈阳飞机制造厂生产出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飞)机……从前连铁钉和火柴都要进口的中国,第一次建立起自己的航空、机床、汽车和电子工业……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了。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什么?
(3)有人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以后,中国变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强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看法。
(4)请再举两例说明中国“历史在1956年发生了质变”。
3.
材料论述题。
〔材料〕十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创造了条件,但党内对实行市场经济仍有很大争议。邓小平在南方视察时明确指出,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发展我国生产力的有效手段。十四大以后,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中国经济领域形成了公有、民营、外资、中外合资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
——摘编自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回答:
(1)中共十四大确立了什么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且符合材料主旨,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判断题(共1题)

4.
一些内地来深圳参观的老干部认为:“深圳除了五星红旗还在,社会主义已经看不见了。特区姓‘资,不姓‘社。”以上表述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3.选择题(共27题)

5.
决定下图所示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的是
A.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全体会议
D.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6.
如下图所示,在开国大典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是
A.朱德
B.***
C.周恩来
D.刘少奇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B.中国已经完全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C.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D.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8.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髙,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这段话中的“敌人”是指
A.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B.日本侵略者C.八国联军D.英法联军
9.
好的歌曲,能够唱响时代的主旋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唱出的时代主旋律是
A.转战陕北,斗智斗勇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决战平津,瓮中捉鳖
D.渡江战役,勇往直前
10.
“由人民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一切土地所有者自由经营、买卖及出租其土地的权利。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土地契约,一律作废。”其法律依据是(   )
A.《天朝田亩制度》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1.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历史的证明,概括来说,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之路。这两件大事开始的标志分别是(  )
A.开国大典和三大改造的完成
B.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南京解放和三大改造的完成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改革开放
12.
我国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农业合作化的实行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3.
“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
下表为“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比较情况表”,形成表中经济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项目
社会主义公有经济成分
私有经济成分
国民收入
92.5%
7.5%
工业总产值
100%
0
商品零售额
95.8%
4.2%
 
A.土地改革的完成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
15.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是(  )
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B.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颁布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16.
“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专家学者遭到无端迫害,反映了当时(  )
A.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B.没有制定法律
C.国民经济发展缓慢D.“九一三事件”影响恶劣
17.
历史图片中的关键文字能突出表现历史情境,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历史图片。其中能反映“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是
A.
B.
C.
D.
18.
带领群众与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被誉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A.黄继光
B.王进喜
C.焦裕禄
D.雷锋
19.
下图庆祝的是
A.土地改革的胜利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胜利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组织生产合作社
20.
李师傅“开着一辆解放牌汽车,奔驰在青藏公路上”,这种情景最早会出现在
A.新中国成立时
B.抗美援朝时
C.土地改革时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时
21.
下图诗句中的“一桥”是指(    )
A.南京长江大桥B.钱塘江大桥
C.郑州黄河大桥D.武汉长江大桥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以上内容出自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23.
“到1956年底,在全国共建立了75.6万个合作社,入社农户达96.3%,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以上内容反映的是
A. 土地革命
B.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4.
下图体现当时我国()
A.优先发展农业B.优先发展重工业
C.优先发展运输邮电D.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25.
开启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七大
C.中共十六大
D.中共十八大
26.
下图的纪念馆最应该建在
A.广东的深圳
B.安徽的凤阳
C.四川的广安
D.福建的厦门
27.
下表粮食产量在1985年有明显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1949—1985年我国粮食产量统计表
时间
1949年
1957年
1960年
1985年
粮食产量
2263亿斤
3900亿斤
2870亿斤
7580亿斤
 
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28.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20世纪80年代以人民公社为单位的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消失”的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文化大革命”的破坏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29.
“边陲小镇,首批特区,一夜崛起,开放窗口”所描述的城市是(  )
A. 珠海     B. 汕头 C. 深圳 D. 厦门
3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以下各项正确的是
A. 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B. 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内地
C. 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D. 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一内地
31.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科技成就的是( )
A. 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B.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 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2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6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