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丰城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1041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7/31

1.综合题(共2题)

1.
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1957年工业生产情况简表
工业生产发展情况
中国
英国
美国
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
18%
4.1%
2.8%
增产400万吨钢所用时间
5年
24年
15年
 
——数据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二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材料三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材料四中国崛起是一个“进行”时,从1949年至1978年用了30年时间,进入“崛起准备期”,再从1979年至2020年用40年时间,真正进入了“崛起起飞期”。
(1)材料一反映的现象是什么?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反映出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哪次严重失误?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从“崛起准备”到“崛起起飞期”的转折性事件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20世纪80年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二(经济)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邓小平
(1)材料一中的“改革”指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殊之处。

2.判断题(共3题)

3.
三大改造使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
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民主法治建设遭到践踏。
5.
中共“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选择题(共10题)

6.
2016年上映的电影《我的战争》出场的场景:1950年,一批批志愿军战士在祖国的号召下,齐集鸭绿江边,唱着战歌登上军列,奔赴战场保家卫国。由此可知,该电影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抗美援朝B.二月抗争C.西藏和平解放D.红卫兵串联
7.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以此为目的,我国进行了(  )
A.土地改革运动B.人民公社化运动
C.三大改造D.“包产到户改革“
8.
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逐步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里所说的“它”是指
A.中共十二大
B.新中国成立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经济特区的建立
9.
1979年至1988年,徐州粮食产量年均增长6.0%,累计生产3391.15万吨,相当于前30年粮食产量的总和。昔日贫穷落后、缺粮少吃的徐州农村变成苏北粮仓。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 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
C. 农民土地所有权的获得   D. 南方谈话的正式发表
10.
20世纪50年代晚期以后,中国农村长期保持以“生产队”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到80年代初,以“家庭(户)”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在农村得到广泛推行。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农村
A.土地所有权变化
B.经济体制的变革
C.乡镇企业的出现
D.农民积极性提高
11.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逐渐推开尘封已久的大门,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建设征程,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开启这一“征程”的标志是(  )
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B.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 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12.
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次大会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一大
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
13.
(题文)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
A.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
B.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C.使农业收入得到平均分配
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
14.
“……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
B.经济特区优惠政策 D. “一国两制”方针政策
15.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开放之初,中国打开大门,吸引全球资金与技术到中国去;现在,中国打开大门,带着资金和自主技术向世界走来。”下列选项中能体现中国带着自主技术“向世界走来”的是
A.毛瑟枪
B.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C.杂交水稻
D.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判断题:(3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