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经济发展关系到各国国计民生、国家长治久安。20世纪50—70年代是我国经济建设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1953年,中共中央公布关于农业合作化的决议,……1955年7月,国家加快了农业合作化的速度,各地迅速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到1956年底,9 6%以上的农户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四: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1)据材料一的文件,我国农村掀起了什么运动?此运动使哪一阶层获得了解放?
(2)在材料二的变革中,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发生了怎样的转变?根据材料二,我们知道当时农业正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请写出与此同时正在进行的另外两大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
(3)依据材料三,指出“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是指什么?为了实现这个“理想”,党中央在1953年制定并实施了什么规划?
(4)材料四反映的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哪次严重失误?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造成这个严重失误的原因是什么?
(5)综合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认为国家制定经济政策要注意哪些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和海外华侨代表共622人。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这次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材料二:当雄伟的天安门,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历史的耳畔,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是中国沧桑巨变的回响,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1)材料一这次会议上通过了什么纲领?
(2)材料二诗歌描述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诗歌中的“一位巨人”指的是谁?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具有怎样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2.选择题- (共30题)
A.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 B.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 D.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
A.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B.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
C.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D.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
A.1950 一 1952 年的土地改革 | B.1958 年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C.1978 年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1953 一 1957 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胜利 | 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人民当家做主 |
C.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D.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
A.是否消灭了地主阶级 | B.农民是否得到了土地 |
C.是否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 D.生产资料所有制和性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
①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②标志着中国开始进人社会主义阶段
③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奠定基础
④基本完成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A.为了民主改革创造条件 | B.为了个体农户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
C.为了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 D.为了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 |
A.祖国获得了统一 | B.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
C.西藏自治区成立 | D.西藏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
A.抗日战争 | B.解放战争 |
C.抗美援朝战争 | D.越南战争 |
A.土地改革只在西南地区进行 |
B.梁漱溟极力反对土地改革 |
C.***对土改工作充满信心 |
D.各地土改没出现任何偏差 |
A.提高了人民地位 | B.完成了国家统一 |
C.加速了民族独立 | D.建成了社会主义 |
A.新政权才需要法制建设 |
B.民主需要以法制作保障 |
C.三国法制建设十分完善 |
D.法制建设必定带来民主 |
A.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
B.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村土地公有制 |
C.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
D.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
A.实现工作重心转移 | 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C.实施“一五”计划 | D.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
A.提出 1958 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 | B.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
C.科学分析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 D.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
A.1949年《共同纲领》 |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C.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和国宪法》 |
A.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
B.人民公社收工后的农民在集体食堂里兴高采烈吃着“大锅饭” |
C.全国城乡炼铁炉星罗棋布,炉火日夜不熄,一片热火朝天景象 |
D.上海繁华的南京路上到处能够够看到批判“走资派”的大字报 |
A. 土地改革运动 B. 全行业公私合营
C. 手工业合作化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A.巩固新中国政权的需要 |
B.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要求 |
D.“左”倾思想的指导 |
A.提高了广大人民生产积极性 | B.打乱了国民经济正常秩序 |
C.片面强调了公有化的程度 | D.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
A. 农业 B. 商业 C. 轻工业 D. 重工业
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 B.“大跃进”运动 |
C.人民公社化运动 | D.“文化大革命”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3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4